2017年度重大舆情事件回顾与分析

本文列举了2017年发生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大舆情事件,通过回顾与分析,我们不难看到,当今网络舆情依然是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重要工作。突发事件也是对政府部门应对处置舆情工作能力的考验,只有充分掌握舆情工作的客观规律,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牢牢掌握新闻发布的主导权和舆论的话语权,严格按照三同步原则开展线上线下工作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乱少出错,有序应对,有效处置是关键所在。

本文以2017年全国范围内发生的有代表性的重大舆情事件为例,回顾舆情事件概况,并针对应对处置工作进行研判与分析。

一、境外势力频繁介入炒作

2017年多起重大舆情事件的背后,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了不少境外媒体及机构或明或暗介入炒作,尤其是通过一些不实信息,使整个舆情变得扑朔迷离,更趋复杂。

四川泸县事件。4月1日,四川省泸州太伏镇初二学生赵某意外身亡。随后一周内,舆情迅速发酵升温,持续炒作,尤其是境外组织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大量不实信息,不断搅浑舆论,混淆视听。直至4月8日,四川省教育厅、省公安厅公布警方勘查的详细过程和调查结论,舆情才逐渐平息。

2017年度重大舆情事件回顾与分析

舆情发酵初期,在短时间内集中出现大量谣言和不实视频,包括死者生前被毒打、钢管被打弯、五个凶手是镇长、派出所长、校长之子,以及尸体被政府强制火化、政府雇佣黑社会殴打拍摄太伏打人视频的婚纱店老板、警察拔枪、出动部队镇压群众、政府为堵塞消息,进行全面断网,发现无用就开始断电等十余条谣言。这些接踵而来的明显有组织策划编造和扩散的谣言,也引发了网民们的强烈关注、质疑,大量网民信以为真,煽动了不明真相民众对政府的强烈仇视与敌对情绪。

2017年度重大舆情事件回顾与分析

2017年度重大舆情事件回顾与分析

境外反华媒体、网站公然捏造五个校霸打死学生,政府包庇的谣言

2017年度重大舆情事件回顾与分析

此境外网络账号专司造谣抹黑蹭热点,近几年发布各类反华造谣帖文达1万余条

在境外反华媒体极力炒作泸县舆情事件的同时,国内也有众多网络大V同时散布各种不实信息。在“死者生前被人用钢管殴打”谣言甚嚣尘上之时,某知名公知徐某通过微博发布初中生持钢管殴打同学视频,被网友指出此事发生在2015年武当山后,随即删除了帖文。另外,在舆情不断被炒作期间,数家媒体记者前往涉县进行采访,个别媒体记者的情绪化报道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此事件后经公安机关的全力处置以及网络正能量网民的引导下,经过一周时间才趋于平息。而境外媒体制作谣言、恶意炒作则成为中国重大事件舆情炒作的一大特征。警事V言(JS-VY_JS)

聊城于欢案。一起发生在2016年4月的故意伤害案,经过媒体对案件事实有选择的报道和炒作后,迅速成为全国网民关注的热点事件。尤其是部分媒体及媒体人杜撰出甩丁丁辱母这一离奇情节,让众多网民信以为真,他们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发泄自己内心的强烈不满,继而将批评的矛头直指司法机关乃至中国司法体制。而参与此事件的炒作大军数量之庞大、炒作持续时间之长及至事后有媒记因为炒作荣立二等功,实属罕见。

2017年度重大舆情事件回顾与分析

于欢案的炒作焦点,从一开始被媒体秘而不宣的当事人真实身份,到随后虚构出的当众性侮辱情节,以及相关官方媒体和名人关于“一审不公、于欢行为属于正当防卫”等带有诱导性的激烈评论,一次次将舆情推向沸点。众多网络名人大V、“网络律师”轮番进行加热式炒作。其间包括某媒体《辱母杀人案:对司法失去信任才是最可怕的》及某电视名人“于欢无罪”进行悲情炒作,一度成为舆情的风向标。警事V言(JS-VY_JS)

2017年度重大舆情事件回顾与分析

2017年度重大舆情事件回顾与分析

大量不实信息严重诱导网民

某境外卫星电视《一虎一席谈》电话采访当事人之一,于欢的姑母于秀荣,通过于女一面之辞的采访 ,将事件发生归结于警察在现场的不作为,对舆情的发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上境内外媒体轮番炒作,以至于全网一夜之间出现了”百万道德法官“网民。而境内媒体及网络大V的及时呼应互动,成为舆情不断升温的主要原因。而根据检察机关的调查情况以及法院的判决书内容证实,这家境外媒体这次采访的内容中,于女对关键事实的表述失实。

随着当事人苏女欠债千万不还,老公欠债跑路,姐妹也都在非法集资,都属于法院的老赖黑名单等事实不断浮出水面,随法院判决书中犯罪情节真相被披露,参与炒作的媒记自身劣迹斑斑,各种谣言被揭露,以及司法高层的强力介入等情况不断进展,舆情开始反转。令人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境外媒体高调介入炒作、利用不实信息误导公众,境内媒体及公知大V遥相呼应配合炒作,却往往在事后都未得到应有的追责,似乎已经成为重大舆情事件中的一个规律。

2017年度重大舆情事件回顾与分析

于欢案让不少媒体尝到了炒作的甜头,也是对中国司法实践的一次挑战。炒作的媒记及公知大V们未必真正关心案件当事人的遭遇,包括于欢案后期的改判,也未再有炒作,可见媒记是通过这种炒作给中国司法贴上有害标签。在2017年终某网站年终回顾帖文中依然还不忘美化罪犯于欢,其用心不言而喻,其社会负面效应不可忽视。警事V言(JS-VY_JS)

三色虐童案。三色虐童案与之前在上海发生的携程虐童案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最明显的是恶意将军队和国家高层领导人进行了关联,炒作意图十分明显。而境外邪教组织的郭某雄一张辱军漫画更是将舆情推向极致。

2017年度重大舆情事件回顾与分析

从11月23日晚开始,微信圈、微博以及其他各大社交平台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关于北京虐童案的图文和视频,除了这家三色幼儿园发生的虐童事件外,更多的是有人将该事件元凶毫无依据地与解放军老虎团进行了关联,甚至有人假借据网友爆料、若不是亲耳听到等为依据,直指有军人到幼儿园里来对幼童进行了性侵。由于涉事对象均为幼童,大量不明真相的网民轻信谣言并开始传播,尤其是几位名人、明星如李耿直、王焦虑等在其微博转发传播辱军漫画后,负面舆论对政府及军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至11月24日晚军方发布新闻采访止,不少沉寂已久的网络公知大V也被激活后进行各种谣言的散布,主要围绕打针,喂药,猥亵及幼儿园高层领导背景等不实信息进行交叉传播和印证,更有一些境外微博博主以及境外联合早报、法国华人等媒体都对此事件高度关注,或明或暗进行炒作,引发大量境内外网民的关注和评论。而理性客观、正面报道分析的帖文虽然产生了一定的冲抵作用,但未能对舆情发酵有实质性的遏制。直至24日下午,军方微信公众号军报记者发布帖文《“老虎团”政委冯俊峰就涉及部队传闻答记者问》,及时而正面地回应了网民普通关注的焦点问题,澄清了事实真相,舆情才得到明显的扭转。

三色舆情事件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那就是在大量谣言集中出现、正能量网民开始反击时,一些网站突然大量删除涉事帖文,包括辟谣帖也未有幸免,再次引发网民的强烈不满和质疑。网站大量删帖过程中有无夹杂其他目的人为制造对立情绪尚不得而知。

警事V言境外反华势力时刻关注着中国各大舆情事件的发生,他们总是不失时机介入炒作,由于网络的互联互通,他们能轻而易举变换各种合法的虚拟身份,通过一些专业机构制造各种耸人听闻的谣言来刺激普通网民、挑拨网民与政府部门尤其是军警之间的对立情绪,借舆情事件的炒作,将矛头对准我国制度及中央领导人,并想方设法通过其国内利益代表人进行线下煽动,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除上述案例之外,四川攀枝花枪击案、江苏南通抵制萨德砸韩系轿车等舆情事件等均能发现境外势力的身影。

二、特殊群体依旧是舆情重点

2017年诸多重大舆情事件中,特殊敏感群体成为舆论的焦点,涉及在校学生和留学生群体、特定公职人员、儿童等舆情都极易引发社会各届广泛关注,如马里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演讲事件、携程及三色虐童案、雷某人嫖娼案等。这些事件影响大,司法制度、校园欺凌、道德教育、儿童安全等议题均倍受关注。

2017年度重大舆情事件回顾与分析

一个来自云南昆明的女留学生杨某,应马里兰大学华裔校长陆道逵之邀请在毕业典礼上一翻神智错乱的发言,居然能将四季如春的云南说成出门需要戴上几层口罩的城市,并为美国的所谓言论自由大唱赞歌,其近乎颠狂的言行却得到了国内多家媒体及网络公知大V们的公开支持,舆情也立即随之升温。

随后又有网民发布信息称该杨女父亲系云南某公安机关干部,试图将公安捆绑炒作,后被及时澄清辟谣。而这个英文名为华莱士陆的陆道逵,被揭与藏毒头目纠缠不清的政治背景,引发网民的热评。随后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任何一个中国公民对任何事情都应该做负责任表态,这是有行为能力的人能够做到的。直接回击一干媒体的鼓噪喧嚣,舆情也随即逐渐平息。该起事件中杨女口称的美国空气甜美则成为又一舆论标签,后经常被网友用来讽刺标榜自由民主的美国诸多事件。警事V言(JS-VY_JS)

江苏徐州连续两起群体性事件。

2017年度重大舆情事件回顾与分析

7月19日,江苏省新沂市华宏特钢公司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部分工人因劳资纠纷与厂方发生冲突,随后冲突加剧,演变成群体性事件。事件的相关视频也迅速被人发上网络,并配上各种字幕制作出谣言,如工人被警察打死、老板被政府用直升机接走、方圆百公里特警见人就抓等谣言不胫而走,并迅速成为网民关注的热点事件。多家媒体以网友爆料、据当地村民反映等作为消息来源,发布不实信息,不断炒作舆论。

7月23日,江苏邳州铁富镇居民汤某某在微信朋友圈为发泄个人不满,辱骂邻省山东郯城网民,随后引发郯城网民不满,引发两省部分网民聚众滋事。在当地民警介入处置过程中,有人在民警处置过程的视频上打上字幕称:警察大喊看到鲁Q的就给我砸。该视频立刻引发两省网民的强烈对抗情绪,引发多起规模较大的打砸事件。期间,出现大量各种挑动两地民众甚至包括黑人的自拍短视频以及境外网络平台编发“邳州武警起义”等谣言疯狂传播,不断煽动舆情升温。

该两起事件持续了近一周时间,引发广大网民高度关注。由于密集出现大量谣言尤其是视频谣言,导致众多不明真相的网民对当地政府及公安机关产生了强烈的愤慨。公安机关在绝大多数舆情事件中都不可避免成为被抹黑对象,这个特点也对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如何做好线下规范处置、线上及时发声提出了新的要求。

江苏徐州公安机关一方面与当地政府及山东省公安机关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及时对事件进行依法处置,一方面及时发布调查情况和对违法人员处理情况,在网信部门的配合下,多家媒体及网络正能量自媒体也对该事件进行辟谣和正面引导,最后成功平息两起连续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应该说,这两起接连发生的舆情事件,在江苏省网信、公安厅的直接领导下,处置得较为成功。

西华县奉母镇强奸案。7月4日,新浪微博网民@白衣天使茉莉花 发布了一条令人惊悚的微博帖文:她12岁的侄女被两个学校领导强奸十七八次!这还不够,该网民强调,当地警方对此案件不予立案,还不准当事人说出真相!并信誓旦旦:如果不实,她愿意负法律责任。

2017年度重大舆情事件回顾与分析

由于此案涉及到未成年人,且当事人言之凿凿,加上微博上一些所谓的作家、诗人、律师等认证号推波助澜,一网名为刘某华律师的帐号甚至发帖造谣,称涉事老师已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良心人士的关注,对推动本案起了关键的作用”,舆情迅速发酵。当地公安机关在首次应对发布信息时,由于内容过于简单并关闭了微博的评论功能,非但未起到预期效果,相反致使舆情进一步升温。随后周口警方发布信息,表示将彻查。对舆情发酵起到了一定的阻缓作用。

舆情发酵近一周后,7月10日,一则来自中青报的新闻,再次将这起舆情事件推上了热门话题。经公安机关充分取证调查,该起强奸案子虚乌有,当事小女生自己也承认说了谎。这一逆转让大量刚刚还激动万分的网民瞬间闭上了嘴。极力炒作的诗人、作家及律师们显然也乱了阵脚,陷入沉默。至此真相大白,舆情归于平息。7月27日,周口警方将调查了整整23天的情况通过其官方平台进行了发布,并对三名发布不实信息的当事人以予以拘留,从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公安机关受损形象。警事V言(JS-VY_JS)

成都交警打死交通肇事司机案。今年3月14日晚,成都市武侯区发生一起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件。当晚21时许,一辆白色无牌凯迪拉克越野车在途经交警检查卡点时,拒不接受检查,并冲撞、碾压,造成现场一名交警及两名群众受伤,在撞毁道路中间隔离栏及路边指路杆后停下。事发后,现场交警一方面迅速通知120急救中心前来救治,一方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控制,该人拒不配合。交警在控制过程中该嫌疑人出现体征异常送医救治无效身亡。当地警方平安武侯先后两次发声通报该案件情况。事后经勘验该嫌犯人有毒驾嫌疑。

此事发生后,某媒体通过官方微博以网友爆料为消息来源发布新闻,以偷换概念、虚构事实等方式进行了不实报道,尤其是杜撰”三个民警持棍形物将肇事司机打死“的谣言,令舆情瞬间爆发,大量不明真相网民对公安机关进行了密集的批评和谴责,包括中国新闻网、搜狐等媒体在内的境内外媒体也立刻跟风转发炒作,甚至连境外网站《明JING》将此案与雷某人案进行关联诱导,指责中国警察”如同街头流氓一样“。即使在当地公安机关两度发声的情况下,舆情依然呈一边倒态势,公安机关毫无悬念地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由于该媒体的报道与事实出入较大,包括一些知名公安机关官方微博在内的大批警察自媒体先后发起发击,对该新闻中刻意回避的几个情节以及主要事实经过进行了说明,包括驾驶人员极可能为醉驾或毒驾状态,才强行闯卡连伤数名路人和交警,而警察在其撞树停车后的制服行为是完全合法的。

这场警察自媒体与知名媒体的交锋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争执的焦点分别围绕警察打死肇事司机、闯卡司机行为等开展。舆论对阵次日,十余篇警察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帖文同时被删,再次引发网民的强烈质疑。在参与转发评论的帐号中,绝大多数发言中规中矩、有理有节,尤其一些有影响的民警身份帐号,从事件的过程、法律的应用、媒体报道回避的关键情节等角度入手进行评论,引导了更多网民进行理性分析,并对媒体刻意进行误导进行了批评,不少社会帐号的网民还将该媒体微博以前曾经发布过的不实信息进行了关联,舆论走势开始逆转,该媒体随后删除了这篇不实帖文。

2017年度重大舆情事件回顾与分析

随后一个疑似该媒体负责人的帖文再次引发舆情升温,帖文否认该媒体有过不实报道的行为,并指责警察自媒体”抹黑媒体,混淆是非,像黑社会袍哥”,并通过暗示和威胁回应警察自媒体。针对此情况,网友又贴出一张疑似该媒体花钱请人写公关帖文的内部聊天记录,并嘲笑该媒体手法卑劣。共青团中央也发帖批评该媒体“信口雌黄”,一时间舆情持续热炒,大量网民围观、批评该媒体虚假报道、抹黑警察的行为。

这起舆情本该是当地公安机关出面应对处置,然而在当地公安机关两次发声后,活跃在网络上的大量警察自媒体却成为自发回击不实报道的主力军。此事也不难发现,随着大量涉警舆情的出现,已经涌现出一批较有影响力的警察自媒体活跃在网络上,他们通过所掌握的权威信息,自发与造谣抹黑的媒体进行博弈并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正面效果。

警事V言:针对特殊群体的负面舆论炒作,是今年重大舆情事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除了幼儿、传统的所谓弱势群体之外,公安机关依然是各种媒体炒作的重点。一方面不少地方公安机关面对突如其来的负面舆情,未能充分做到三同步工作,发声迟缓,表达不清甚至沉默、切割,这反映出面对媒体存在畏惧心理,警察自媒体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

除上述所举案例外,上海交警摔婴案、河北廊坊政法委书记殴打上访退伍军人案、云南年初连续多起负面舆情事件、浙江保姆纵火案、退役军犬被做火锅谣言等重大涉警涉军舆情,也都能见到警察自媒体所起到的作用。

三、舆情处置工作任重道远

西安前11排事件。8月9日,一则署名为“南航西安分公司党群工作部”,标题为《“只要前11排座位的旅客”——为政府执行要务护航》的文章引发热议。文章称,南航西安分公司为西安政府政务团66名成员出行提供服务时,被要求将全部成员安排在前11排的座位,且保证同普通旅客进行一定隔离。此事件被披露后,因其“变相特权”、“割裂群众”而引发网民关注和批评实属正常,人民日报也对此毫不留情地进行了公开批评。

2017年度重大舆情事件回顾与分析

面对舆情,先是航空公司进行了辩解,称政府部门并未提出这样的要求。此举非但未取得预期的效果,相反如火中浇油,引发舆情更急速的升温。西安相关政府部门在舆情出现当天就连夜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讨此事,强调要“举一反三,自我反思”,“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次日,微信公众号“西安发布”发表文章《事不过夜!市委常委扩大会总结学习考察活动 | 加速学习成果转化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加快追赶超越步伐》,以冲抵负面舆论造成的影响。

应该说,这种思路和决策是正确的,对于批评坦然接受并提出整改措施,是正确的应对舆情的办法,然而,由于官方新媒体在帖文跟评中采取了过分明显的操作手段,过滤精选的评论都是一片吹捧、喝彩之声,评论数及点赞数明显异常,再次引发负面舆情,本可以借会议内容扭转被动局面,却因此举再次将相关领导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相关工作人员也因此被网民戏称为猪队友。

而此事还未结束,8月15日,在舆情逐渐降温之时,陕西共青团网站发布信息,称8月11日,按照团市委的统一指令,团区委官方微博、微信及时转载《当心!别有用心者正在利用南航的浮夸挑起“对立”》和《南航集团公司关于西安市党政代表团乘机的情况说明》帖文,并发动我区青年网评员、网宣员、网络志愿者积极转发评论,对事实及时进行澄清,确保舆情总体平稳。这篇貌似表功实则画蛇添足之举,坐实了网民猜测、质疑官方动用水军进行刷屏的猜测,致使前11排座位舆情持续一周时间高温不退,严重损害了当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

多地公安机关比惨式宣传引发负面舆情。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公安机关在宣传过程中,过于突出比惨式宣传甚至虚假宣传引发网民强烈的不满和批评,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长期以来辛苦打造出来的良好形象。

2017年度重大舆情事件回顾与分析

某地特警在预定的结婚的大喜之日因为要执行任务而缺席婚礼,上演了一出一个人的婚礼的大戏;某地民警因为要加班值勤,妻子临产羊水破裂都未能送其就医,差点引发悲剧;

夏日炎炎某地民警为了突出汗流浃背的拍摄效果,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用水泼湿民警干燥的警服;

某地拍摄宣传视频,在繁忙的道路口架设消防水枪进行人工降雨,突出交警冒雨坚守岗位奉献精神;某地民警在拍摄搀扶老人过斑马线时,在路人的关注下一遍遍搀扶着老人从马路这头走到马路那头;

2017年度重大舆情事件回顾与分析

某地警花打吊瓶坚守工作岗位,被媒体宣传时在标题中特意加上一句“警方否认摆拍”,类似还有多地交警在街上巡逻的警车中将吊瓶挂在树上打吊针,交警坐在车里抬头看树,一脸的傻笑;一个被戏称为吊瓶哥的辅警杵着一根挂有吊瓶的钢叉站在车辆并不多的路口一边打吊瓶一边执勤。

某地媒体宣传中秋节民警坚守岗位,妻女上街送月饼,被众多网友指责是摆拍式苦情宣传。随后有网友指出,拍摄的照片中是晴天,而中秋节这一天当地为阴雨天,并为此晒出了当天的天气图,好好的宣传成为尴尬的虚假报道。

类似的还有某地交警的儿子不幸夭折,他却坚守岗位不肯回家,“只因太多的身不由己”;某地一交警中队长母亲不幸去世,但他却惦记“道路上隔离栏没有调整好,车辆行驶不安全”,未能送自己母亲最后一程。

网络舆论宣传工作是一门学问,它必须要参与者深入网络,不断学习和领会网络信息传播的规律,掌握舆论引导的理念和要求,与时俱进,经常在线升级,真正了解网民们所关注的问题,以真实、质朴的人物事迹去打动自己,打动别人,这才是接地气的宣传。一味的拔高甚至到了没有基本的人性,那个层次也许是一些领导期望看到的,但这其实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自黑。同时,今年也出现了多起因违反相关的宣传纪律引发负面舆情,湖南娄底陈建湘案件就是典型的事例。

当然,2017年发生的众多重大舆情事件处置较为成功案例。

徐州丰县爆炸案。今年6月15日,江苏徐州丰县一幼儿园大门外东侧发生爆炸,造成多人员伤亡。事发后,不少自媒体将现场视频进行快速扩散,不少网民甚至将外地发生的爆炸视频当成丰县爆炸进行传播,引发大量恐慌性评论,各种谣言也随之而来。事发当晚,徐州市公安局在省公安厅直接指导下开展调查取证,徐州市委宣传部门在江苏省委网信办的指导下连夜召开新闻发布会,以最短的时间澄清事实,公布调查结论,由于发声及时,调查到位,同时网上众多有影响的大V帐号、微信平台也及时发布辟谣信息,公布官方调查情况,该舆情在很短时间内得以平息。

宁波江北爆炸案。今年11月26日,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李梦小区北侧原李家村地块外围空地发生爆炸并有人伤亡,伤者已于第一时间送医救治中。省市区各级领导第一时间赶到江北庄桥爆炸现场,指挥救援,并赶赴伤员入住医院,慰问受伤群众。当地官方双微平台在事发后不到一百分钟,当地官方微博江北发布微博,通报此突发事件简况。随后,包括事发地街道办在内的各级官方微博先后滚动式发布相关信息,及时通报救援、伤亡情况,包括提醒为救援车辆让道、鼓励市民献血等系列动态信息,当地网络意见领袖也主动开展正面舆论引导、自发辟谣,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对及时处置舆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述两起案例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及时调查处置、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及时开展舆论引导工作均十分到位,一方面与当地政府、公安等部门负责人熟知舆情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两地平时在舆情处置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培养了一大批网络有影响的意见领袖。虽然说这两起舆情事件处置过程中也都出现了一些人为因素的疏漏,但瑕不掩瑜,总体处置相当成功,值得各级借鉴和学习。

警事V言

本文列举了2017年发生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大舆情事件,通过回顾与分析,我们不难看到,当今网络舆情依然是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重要工作。突发事件也是对政府部门应对处置舆情工作能力的考验,只有充分掌握舆情工作的客观规律,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牢牢掌握新闻发布的主导权和舆论的话语权,严格按照三同步原则开展线上线下工作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乱少出错,有序应对,有效处置是关键所在。

2018年,在国家不断加大对新闻舆论工作规范管理力度的大环境下,无良媒记恶意炒作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将会有所缓解,但不排除在更多社会平台出现各种谣言等有害信息。传统的公知大V们还会不断煽动和制造舆论,为反华势力造势助力,可以断定,2018舆论走势会更为扑朔迷离,各种汹涌暗流将不断冲刷着依法治国治网的大堤。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警事V言”】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舆情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expose/201802/41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