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非洲战略与“一带一路”

毛泽东时代的老坦赞铁路虽然到今天基本被废掉了,却成了影响深远的一座丰碑,成为无声的宣言。就相当于是“千金买马骨”的效果。坦赞铁路在舆论宣传上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欧美对非洲的兴趣,只是看中了当地宝贵的矿产资源,除了少数人靠当买办发财之外,其他人继续过着人不如狗的生活。坦赞铁路向非洲人民证明,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不一样,除了获得中国急需的矿产资源之外,更重要的是发展当地产业,创造劳动岗位,使得非洲人民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

谨以此文,献给毛泽东诞辰124周年。

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建设一带一路,在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成为其中的关键。

中国现代“一带一路”的起点,通常认为是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但实际上,这一战略的布局还要早几十年,而且重点是在非洲。

没有在非洲的前期实践,如今的一带一路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

毛泽东的非洲战略与“一带一路”

电影《战狼2》中展现了中国人在非洲开办医院、工厂;修建码头、道路的情景。

大家一般认为中国进入非洲,是最近若干年的事情。

但实际上,与非洲建立良好关系,开发非洲,是从毛泽东时代就定下来的发展大计。

毛泽东的非洲战略与“一带一路”

1958年底,中国援助非洲中小型工业项目和农场。1970年,中国将本国建设急需的铁轨运去非洲援建坦赞铁路,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的中国员工队伍多达1.6万人,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中方有68人为之献出宝贵生命。9.88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5%,换算到2016年,相当于3.7万亿人民币,真是勒紧裤腰带支援非洲。

为了支援非洲这事,毛泽东真是被某些人诟病了许多年。当然,他被诟病的地方多了,也不差这点。

今天回过头来看,毛泽东在当年中国自己还是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力排众议做出支援非洲的决定,影响是极为深远,是真正的战略家才能做出的决断。

正如当年毛泽东尚未掌权之时一样,他早早就确定了去农村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路线,却在当时无人理解,遭到一次又一次的反对,然而事后证明,他是对的。

毛泽东对非洲的布局,是从全球视野以及未来几十年之后长远考虑,如今来看,他是对的。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不仅是中国人民之幸,在未来必将会证明,也是世界之幸。

中国在非洲的情感投资堪称神来之笔,不仅换来了联合国席位(毛泽东评价道,中国进入联合国,是被非洲兄弟抬进去的),也为今天中国的战略突围打下了坚实基础。没有当年困难情况下咬紧牙关无私支援非洲,西方蓄意挑唆的中国“新殖民主义”言论就会有更大的市场,中国现在搞“一带一路”,将会遭遇到更大的阻力,甚至寸步难行。

如果从毛泽东自身的思想体系来看,这实际上仍是“发动群众”、“农村包围城市”的有机延续。

有人想象中国带着钱和技术去开发苦哈哈的非洲,必然无往而不利,那实在是太想当然了。

虽然非洲现在已经不再是殖民地,但是欧洲那些宗主国深耕多年,影响仍然深远。非洲各国都存在宗主国刻意培养的买办狗腿子(黑人白人都有),这些人不仅掌握了巨大的财富(不要以为非洲人都穷,非洲富豪富得一塌糊涂,参见解放前上海滩那些买办富豪),而且往往掌握了政权或者有巨大影响力,电影《战狼2》中反派的原型,其实就是这帮人。

非洲最值钱的矿藏,最有油水的工程,往往仍然是交给前宗主国的财团,只有没什么油水或者已经被搞砸了的工程,才会考虑一下中国人。

毕竟,这些工程项目的决定权不在非洲人民群众手里,而是在精英们手里。对于非洲精英来说:能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不重要,能给他或他的家族带来利益才重要。

非洲精英最常见的,还是普遍存在于旧中国以及“华盛顿共识"体系下发展中国家的买办思维:用“人民的名义”,尽可能多地将国有资产装进个人腰包;进口更多地外国商品在国内销售,轻松挣取差价,所以这帮人一个个都富可敌国,就跟当年中国那些大买办伍秉鉴、梁炎卿、席正甫、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似的。

毛泽东的非洲战略与“一带一路”

上行  广东买办集团代表:左起 唐廷枢、莫仕扬、徐润、郑观应;

下行  江浙买办集团代表:左起  王槐山、席正甫、朱葆三、虞洽卿。

你以为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精英都是傻帽,不知道“华盛顿共识”(核心是“主张政府的角色最小化、快速私有化和自由化”)发展经济是扯淡吗?就算在西式学校里学了这些,经过这么多年现实教育,也该知道纯属扯淡了吧!

正因为他们聪明绝顶,才坚定地执行“华盛顿共识”!

正因为国内工农业发展不起来,才方便利用国内外的技术差距,做买办发财!

发展工农业,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那多费劲啊,哪有躺着挣钱快活?

再说,人民都富裕了,建设那么大的私家庄园,去哪里找那么多仆人服务,怎么体验人上人的快感?

住在现代化的、24小时武装警卫执勤的家里,出门都是防弹车,怕个毛啊!至于购物、度假、就医,都是直接坐(私人)飞机去欧洲,至于那帮穷人天天吃草,跟他有半毛钱关系?

去了非洲,你就会发现,当今的世界与一百年的那个世界并无本质区别。

如果将非洲看作一系列碎片化的民国军阀,列强还是那些列强,买办虽然皮肤颜色不一样,但办的事情都是差不多。

非洲人民头上,三座大山,一个都不少。

毛泽东的非洲战略与“一带一路”

毛泽东的非洲战略与“一带一路”

中国人能过上现在这样的生活,真不是必然的。如果没有毛泽东,如果中国革命没有胜利,很大概率上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的一些大城市能相对好一点,相当于印度孟买班加罗尔那样,其他地方也就跟非洲差不多吧。

甚至,如果没有毛泽东晚年发动运动,给大家打了预防针,让大家见识到过度的民主化是什么样子,可能结果都会有很大不同。

就拿刚才提到的坦赞铁路来说吧,90年代非洲掀起了“民主化高潮”,坦桑尼亚和赞比亚都由民主派人士上台,掀起了“国有资产私有化”的饕餮盛宴,坦赞铁路这么大块肥肉,不可能不被惦记。那个年代,美式民主光辉照耀全球,连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都被忽悠瘸了,中国也深受影响,非洲只能是影响更深。

坦赞铁路作为三国资产(中国提供无息贷款和援建,铁路归属权属坦赞两国共有),侵吞难度非常大。

但是你以为那些机智的皿煮人士就没办法了吗?那你真是低估他们的智商了。

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先后通过民主的立法程序修改了宪法,并且立法拆分了国有企业的垄断权。然后通过修改税法、铁路法、雇佣法,于是铁路系统的技工被国家给开除了,运营系统却莫名其妙的多了上千人进去,于是铁路经营出现巨额亏损。

接着宣布铁路亏损是因为机构臃肿,管理不善导致了效率低下,因此要进一步私有化。最终铁路被私人公司所把持,服务质量进一步下降,价格还巨贵,商人们宁肯用原先运费相对较高的公路,也不愿意用如今的铁路。

最后就能拆拆,能卖卖,然后就彻底废掉了。铁轨都被老乡拆去当篱笆了。

毛泽东时代的老坦赞铁路虽然到今天基本被废掉了,却成了影响深远的一座丰碑,成为无声的宣言。就相当于是“千金买马骨”的效果。

可能也正是废了,宣传效果更好,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与中国合作的必要性。

考虑到毛泽东故去之后,中国的宣传机器就一落千丈,在话语权掌握方面,处处陷入被动,甚至经常起到反作用。

坦赞铁路在舆论宣传上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

欧美对非洲的兴趣,只是看中了当地宝贵的矿产资源,除了少数人靠当买办发财之外,其他人继续过着人不如狗的生活。坦赞铁路向非洲人民证明,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不一样,除了获得中国急需的矿产资源之外,更重要的是发展当地产业,创造劳动岗位,使得非洲人民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

毛泽东的非洲战略与“一带一路”

如今的中国在非洲的经略是什么样,又会遭遇什么困难与挑战呢?下一篇接着说。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history/201712/40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