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海上沙场百战归——人民海军海战群雄扫描(二)
【本文为作者陈辉向察网的独家投稿】
4.“猛虎艇”虎啸东海
【“那艘588艇,简直像只猛虎,还没等我们弄清怎么回事,就猛扑过来。”】
这是国民党水兵俘虏对588艇的评价。后来竟成为国防部命名588艇为“海上猛虎艇”的依据。
“海上猛虎艇”命名大会
588艇的英名,的确是靠猛虎精神打出来的。
588号“海上猛虎艇
“猛虎艇”
1958年9月1日夜,国民党一艘登陆运输舰在3艘猎潜舰护卫下,向金门岛开来。
“消灭‘沱江号’!”上级向“猛虎艇”和兄弟艇下达了重点打击敌舰“沱江号”的命令。
要干掉“沱江号”并不容易!“沱江号”的排水量是450吨,上面装有7门炮,最大火炮的口径是76毫米。而“海上猛虎艇”建成下水才几个月,人员还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即使加上兄弟艇,我军也处于劣势。面对这样的强敌,“海上猛虎艇”凭着人民海军的“虎胆”,与兄弟艇密切协同,奋起迎敌。
海战激烈地进行着。“海上猛虎艇”从3000米,一直打到100多米,炮弹猛击“沱江号”。
“长点射!”炮长一声令下,一连串的炮弹,贴着海面,飞向目标。刹那间,敌舰上闪起了爆炸的火光。
“短点射!”炮长的第二道命令刚落,几发炮弹又在敌舰上爆炸。
“沱江号”受了重伤,不但失去了还击的能力,连招架之功也没有了。可是它还要作最后挣扎。它突然转向,向“海上猛虎艇”冲来。水兵们一看就知道,“沱江号”想仗着它个大,撞沉“海上猛虎号”。“海上猛虎号”猛加速度,从“沱江号”的舰首迂回过去。“沱江号”不但没有撞上“海上猛虎艇”,反挨了我兄弟艇一顿痛打,歪歪扭扭地向台湾方向逃命,没跑多远,就被滔滔东海吞没了“猛虎艇”和兄弟艇,首创我军小艇击沉大舰的范例。
1958年9月19日夜间,正在金门东南海域巡逻的“猛虎艇”突然发现一个水中怪物,它既不像军舰也不像炮艇,“猛虎艇”便猛地冲了过去。原来,这是敌人的水陆两用坦克。金门岛被我军封锁以后,岛上敌人的生活越来越困难。可是,运输舰艇目标大,怕被我炮兵和舰艇击沉,不得不用这种水陆两用坦克运输。
首次面对水陆坦克,“猛虎艇”毫不示弱,机枪射手郭培爱一听艇长命令跳帮,立即操起冲锋枪站到艇舷向敌坦克猛扫。然后猫下腰,当我艇刚刚要靠上敌水陆坦克的一刹那,一跃而起,跳了过去,两脚一下落进了“铁王八”的肚里。他怒吼一声:“缴枪不杀!”紧接着,又有三个水兵跳上去,活捉“铁王八”的全部敌兵。
这个“铁王八”如今正放在北京军事博物馆里供人参观哩!
“海上猛虎艇”的水兵们
日历又翻到了1964年4月9日,一场直闯狼窝的硬仗又摆在“猛虎艇”面前。
第二代588号62型护卫艇
60年代的“海上猛虎艇”
“猛虎艇”正宁静地泊在指定海域里。雷达兵毕清春的眼睛始终盯着荧光屏,警惕地辨别着各种回波。突然,一个异样回波在荧光屏上闪了一下,毕清春报告:“敌人!”艇长一面命令加强了望,一面指挥战艇向目标驶去。前炮班长栾昌荣,站在前甲板,举着望远镜,透过薄雾,突然发现一个白色浪迹,迅速向附近的一个敌占岛屿延伸。他大声报告:“右舷30度,敌人逃了!”
这是一艘狡猾的特务艇。它体积小,速度快,很灵活,是敌人派遣特务屡遭失败后采用的新装备。敌人使用这种特务艇的如意算盘是:依托敌占岛屿,隐蔽到礁石中,伺机潜入大陆,一旦被发现,就掉头返回敌岛。现在敌艇发现“猛虎艇”追来。眼看上不了大陆,立即向马祖逃窜。可是,特务艇跑得越快,它的“白尾巴”就拖得越长。
逃进狼窝也要斩掉你!”但进狼窝又谈何容易?马祖岛有敌重兵把守,除了众多舰艇外,还有海岸炮,靠近马祖岛凶多吉少。然而,“猛虎艇”勇往直前,朝着特务艇高速追击。
敌艇高速向马祖岛接近。岛上的敌人立即打开探照灯,发现“猛虎艇”紧紧咬住特务艇不放。马祖岛敌人岸防炮怕误伤自己的小艇,只好瞪着眼干着急。
“猛虎艇”摸透了敌人不敢打炮的心理,就在马祖岛上大炮的射程内,一面猛追,一面猛打。敌艇快要进港,“猛虎艇”加速追击,炮弹落处,燃起大火;大火点燃了炸药,传来“轰轰隆隆”的爆炸声,把敌艇炸得粉碎。岛上敌人从惊恐中警醒过来,把炮口对准“海上猛虎艇”,可是,“猛虎艇”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它的射程,安全返航了。
欢迎“海上猛虎艇”凯旋
新型的588艇
“海上猛虎艇”列队出航
5.“头门山海战英雄艇”出奇制胜
这是一场令毛泽东主席称赞的海战。
1953年2月19日24时,毛泽东在新任华东海军司令员陶勇陪同下,视察了“长江”、“洛阳”、“南昌”、“广州”、“黄河”5艘军舰和两艘鱼雷快艇。20日中午,毛泽东在“洛阳”舰上对副政委说,请你把一个战士读的书都拿来,让人看看好吗?副政委应声去找,在舷梯口碰上了一个报务员。于是,报务员将自己阅读的书全部拿来送给了毛主席。
毛泽东被一本小册子吸引住了,他点燃一支烟,一页页仔细地阅读着。看完这本书,毛泽东很高兴,连声称赞,是本好书!
是什么内容值得毛泽东主席如此赞赏。原来,这部小册子描写的是414艇和兄弟艇在“头门山海战”中经历,它有“宋江三打祝家庄”般的传奇色彩。
1951年6月23日,我台州的900多艘渔船和华东财政经委会的3艘运粮船要经过台州湾,去海门等地。当时台州湾外面的几个岛子还被国民党占领,船队经台州湾,很可能遭敌的袭击和抢劫。海军温台巡防大队长陈雪江决定派411、413、414、416号炮艇护航。
护航艇队出发前,陈雪江对大家说,根据以往的情况,用4艘艇进行护航,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想乘着护航之际歼敌一部,就得动一番脑筋。随着船队大摇大摆地护航?那样,船队安全虽有保证,但是如果被敌人发现了,敌人就会远远躲开,达不到歼敌一部的目的。陈雪江思考了一下,又说这次护航我估计有三个可能:第一,我护航艇队起航后,就与敌人遭遇;第二,我艇队到南北泽隐蔽,给企图前来劫船的敌人以突然袭击;第三,在头门山岛海南同敌人打。陈雪江明确地谈了自己的打算:
【“我们要争取第二个可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歼敌一部的目的!”】
“大队长,这比不上大陆,那时有‘青纱帐’:海上茫茫一片,虽有南、北泽两岛,也很难隐蔽。”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
陈雪江笑笑说:
【“你们天黑出航,有夜幕,到了南、北泽岛,还有雾幕,这就是海上‘青纱帐’,你们就放心地去吧!”】
在这个部队里,谁都知道陈雪江是个很注意研究利用地形地物和海区条件的人。在陆军打仗,战场上的一丘一沟,都能成为陈雪江指挥部队打败敌人的有利地形,现在听了他的讲话,战士们都放心地回码头做出航准备去了。
6月24日凌晨1时30分,我4艘炮艇在一分队分队长张家麟、指导员陈立富率领下,由石浦起航,6时30分到设伏位置南、北泽海南抛锚。果然不出陈雪江所料,这时海南不但正飘着轻雾,还下着毛毛雨哩。大家高兴地说:“夜雾、小雨,多好的海上‘青纱帐’!”
海上“青纱帐”是艇队最好的藏身之地,但也给观察带来了困难。四艇都没有雷达,数十米以外就看不见东西。水兵们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用听觉判别情况。8时,水兵们突然听到西南方向的头门山岛海面有枪声。指导员陈立富侧耳倾听片刻,很快判明情况:这枪声,不是九百多艘渔船的航道上,而是在三艘运粮船的航道上。枪声表明:敌人在袭击我运粮船,船上四个班的陆军战士正在还击。
张家麟和陈立富立即命令4艘艇在“青纱帐”掩护下向枪声方向出击。途中411、413两机器发生故障掉了队。416艇发现一支可疑船只前去检查。
414艇单独来到了头门山岛附近,朝前望去,隐约可见敌人4艘机帆船,正向我3艘运粮船靠近,企图抢劫。为了使炮艇在战斗中保持机动灵活的特长,陈立富立即命令杨岳艇长:“你去驾驶室掌舵!”陈立富又叫信号兵向敌船发信号。他想,现在视界不好,何不乘机迷惑一下敌人,来它个突然袭击。果然,联络信号一发出,敌船枪声停止,并在原地兜了两个圈,船尾还升起了联络信号旗。可是,就在这时候,刮来了阵西南风,薄雾顿时消失,海面由混沌变为清朗。薄雾消失,使我艇看清了敌人:一艘三道桅的“绿眉毛”大船拦头截住了3条运输船的去路;另一艘两道桅的机帆船企图把运输船压向滩边,然后靠帮抢劫。但是,薄雾消失,也使敌人看清了414艇不是自己人,便急忙掉转船头,朝着敌人在浙江沿海的老巢——大陈岛方向逃跑。
敌船要逃回大陈岛,必须经过头门山岛口。是让敌人逃回老巢,还是堵截他们的退路,就地打击?关键时刻,陈立富冷静地考虑了敌我双方的实力:敌人是4艘机动帆船,其中三桅、两桅大机帆船各一艘,小机帆船两艘,船上总共约有200人,配有九二步兵炮、60毫米炮、13毫米和12.7毫米重机枪等轻重武器;而414艇是孤艇,艇上只有12个人。但是,414艇比敌船速度快,火力强,炮火射程远,有可能堵住它,等待后面三艇赶来围歼,想到这里,陈立富在驾驶台上高喊着:“这是歼敌的好机会,非打掉它两条机帆船不行!”水兵们高声回答:“指导员,下命令追呀!不要让它逃掉!”
414艇像猛虎下山,急起直追,把4艘敌船堵截在头门山岛的口子上。
被堵在头门山岛口子上的四艘敌船,从慌乱中清醒过来。他们发现,414艇只是一艘孤艇,又来到头门山岛跟前,正好在驻岛敌人的炮火射程之内。敌人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海上和岛上的炮火一夹击,不怕414艇不沉!刹那间,敌人炮弹在414艇周围激起了白花花的水墙。
海战激烈地进行着,414艇的官兵以一当十,顽强战斗。炮手杨同根三发炮弹就打中了三桅机帆船的中部。正当他继续瞄准射击时,一个弹片飞进了他的头皮,鲜血染红了头发。但是他头不偏,眼不闭,镇静地瞄着敌船,不停地射击。
装弹手李长友,飞快地装着炮弹。接连不断的炮声,把他的耳膜震破了,鲜血从耳朵里流了出来。但是他装弹的速度,不但没有慢下来反而更快了。
炊事员陈锦堂,正用留式机枪扫射着敌人。突然,他下腹中了一弹,顿时晕倒过去。他一醒来,边打边愤恨地说:“不把敌人消灭,我死不甘心!”
战士王维福发现一门炮没了炮弹,马上奔向弹药库。当他从弹药库里抱起弹药箱时,一个弹片钻进了他左手食指,鲜血染红了弹药箱的木板。他顺手拣起一块擦枪布,包了包,飞快地把弹药箱搬上了炮位。
就在这时,只见一艘敌船向414艇逼近,王维福急忙端起机枪,“哒哒哒”地猛扫过去。正打得来劲,又一颗弹片打进了他那紧靠枪托的下颚,鲜血淋湿了衣襟;这时,王维福又感到右肩奇痒,侧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弹片插进了右肩,也在流血。敌船越来越近。王维福顾不得两处负伤流血,继续向敌船猛扫。可是,一梭子弹还没有打完,机枪发生故障,一时无法修理。敌人的炮弹打得更凶了,弹片在他的头顶、身旁飞来飞去。这时,一个战士的留式机枪因弹壳卡住不能连发,叫王维福帮他修理。王维福接过留式机枪,很快取下了弹壳,安上弹盘,端起来瞄准敌人就打。打了不久,他的右手腕又中了一块弹片。副艇长贺兆鹏夺过他手里的机枪,“逼”着他去休息。王维福哪肯,又跑近炮塔,拿起一枝步枪,继续向敌船射击。就这样,四处负伤的王维福,一直顽强不屈地战斗着。
这时,414艇的主炮突然发生故障。敌人更加凶猛地冲来,414艇处在危险之中。指导员陈立富决心和敌人拼到底,他向全体艇员响亮地提出:“不打沉敌船决不返航!”陈立富转身又命令信号兵向后面三艇发出“速来歼敌”的信号。
危难时刻,411、413、416艇劈涛斩浪,飞驰而来。敌船见势不妙,掉头鼠窜。414艇急追猛打,一直追到敌人老巢大陈岛附海面。排除主炮故障后,集中火力猛打受伤最重的一艘敌船。这时,后面3艇已经赶上,马上把前面3艘敌船猛打赶跑,然后;回过头来围攻一艘敌人二桅机帆船。这艘敌船哪经得住我四艇合击,转眼间就命中30余发炮弹,于11时45分沉没于一江山岛南山脚下。
这次海战的结果是:敌方,沉船一艘,伤三艘,死30余人,伤20余人;我方伤6人。
海战结束后,华东军区海军奉军委、海军和华东军区令,于10月7日授予414艇以“头门山海战英雄艇”称号。命令说:“该艇全体指战员在陈立富指导员率领下,孤艇前进,以寡敌群,在头门山海战中成绩卓着,创造了海上战斗光辉的范例,为本军树立了一面集体英雄主义的旗帜,为全军指战员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榜样。”10月10日,华东军区海军又奉华东军区命令分别授予陈立富和王维福为华东军区海军“战斗英雄”称号。
6.小炮艇击落蒋军战斗机
人民海军的首次舰对空作战,不是依靠现代化的大舰和舰空导弹,而是靠小炮艇创造的奇迹。65年过去了,人们回忆起当时的战斗场面仍惊叹不已。
1954年5月下旬的一个早晨,4架飞机在蒋军盘踞的大陈岛上空打圈子,敌人的地面高射炮向飞机猛烈地攻击着,炮弹在高空炸开了一朵朵白菊。
“是我们的飞机吗?还是敌人飞机在搞鬼?”在我军护卫艇上担任对空了望值班的水兵刘杨武心中盘算着。
“是我们的飞机,为什么不丢炸弹?不对!是敌机!”刘杨武果断地做出了判断。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准确的。
近一个月来,有好几次,敌机在我艇看不见听不到的外海上空向西北飞去,然后再由西北大陆方向飞过来,在蒋军盘踞的大陈岛和一江山岛的上空打圈子,做俯冲射击的姿势。敌人的地面高射炮火也稀稀拉拉地向飞机开炮。但敌人的炮弹总是打在飞机的屁股后面,不一会儿,编好队,突然向我艇进行攻击。这次敌人是故技重演。
“报告指挥,是敌机!”刘杨武从机型和马达声中判断出这是美制F-47螺旋桨战斗轰炸机。转眼功夫,4架敌机已向由4艘艇组成的护卫艇中队疯狂扑来。原来,这4架蒋军飞机是想冒充我机,对停泊在浙江东矶列岛港湾里的我护卫艇中队搞突然袭击。
“消灭它!”艇长傅益民下达了命令。水兵们马上在敌机前面空中用炮火筑成一条火墙,遭受突然打击的敌机,还虚张声势,打信号表示是“自己人”。水兵不予理睬,用炮弹来向它回敬,敌机忍受不住了,露出了狐狸尾巴跑了。
“这回说不定敌人又在耍老把戏!”刘杨武把望远镜紧扣在眼睛上,跟着飞机打转转。过了几秒钟,只见飞机直向炮艇的上空飞过来。
4架敌机发现我艇队已经起锚开动,知道偷袭不成,就装着没看见我炮艇一样,向西北大陆方向飞去。但是水兵们早已看穿了敌人的鬼把戏,仍然毫不放松地警惕着。
不一会儿,果然不出所料,一号敌机扭过头来,由西北大陆上空,向炮艇冲过来,炮兵马上熟练地操纵着手中的武器,眼睛紧盯着敌机,炮口死死咬住敌机。
舰艇上的指挥台,是敌舰、敌机攻击的主要目标。艇长傅益民,态度镇定,右手拿着望远镜,观察一号敌机的航向,左手不时伸展开来,测着风向和风的压力。
一号敌机从上风进入攻击炮艇的战斗航向了,这就是说,它已经瞄准好,只要再经过数秒钟时间的接近,就要高炮艇攻击了。
“右二十,高速前进!”炮艇急剧地一侧,猛地迎着上风前进,马上将敌机置于炮艇的下风,使敌机失去了准确的攻击目标。这时,各艇集中炮火,连续向一号敌机拦击。一号敌机还没有来得及向我艇开炮,就冒着一股浓烟向南逃窜了。
敌人恼怒了。其它3架敌机在炮艇上空划了一个长圆圈,直冲过来。狡猾的敌人妄想用低空扫射的战术,集中火力消灭这艘炮艇。
一场激烈的海上对空作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艇上傅益民仍然站在指挥台,不过他不再用望远镜仰头了望,只是用肉眼观察着,因为敌机的高度已经降低到和他的视平线一样高了。他迅速地扫了一下整个舱面,炮手们都聚精会神地瞄准敌机。
一切都准备好了。现在有一个问题在绞他的脑子:打击敌机的同时,怎样避开敌机的扫射?因为现在敌机是低空向炮艇攻击,距离近,时间急促,目标清楚,炮艇运动困难。
时间和情况已经不允许他再作更多的考虑,第二号敌机已贴着海面冲过来了。
“前进!”他迅速地指挥着炮艇向前运动。
二号敌机更近了。机身上的美制“F-47”的字样,已经清楚地映在傅益民的眼睛里,连敌机上驾驶员的脑袋也看得一清二楚。
“各炮自行射击!”声音一落,全艇炮火立刻直向敌机迎去,只见二号敌机机头往上一拉,开始作扫射动作。傅益民定神一看,敌机两翼各装着三门炮,要将炮艇开出敌机的机翼外避开扫射,已经来不及了。
“对准敌机腹部,全速前进!”傅益民机智地下了口令。
炮艇刚进入敌机腹部,敌机就开始扫射了。顿时,炮艇两边的海水像开水一样翻腾起来,但由于敌机腹部宽,又没有炮,我艇身窄,所以没有一颗炮弹打中炮艇。敌机却被各艇的炮火打中,冒着烟,燃烧着栽进海里。
紧跟在后面的三号敌机见我艇没有损伤,马上修正战斗航向,从艇的左方,向炮艇扫射。继四号敌机扫射过后,三号敌机又绕到另一个角度向炮艇冲过来。不间断地轮番扫射开始了。
傅益民知道在敌机的轮番扫射下,一定会有人负伤,但就是没有人向他报告,他不得不下命令:“谁负伤,向我报告!”
没有听到一个人回答。其实,刘杨武的左腿负了伤,鲜血沿着小腿流入脚底,但他没有吭声,照样支持搬炮弹。突然主炮发生了故障,他冒着敌人的炮火,忍着痛,跳上炮位,排除了故障。他的右腿又被打了一个洞,两腿支持不住,不能搬炮弹了,于是就爬上炮位,帮助战友向敌机射击。这时,一门高射机关炮又发生故障,不能连发了,使用这门炮的炮手,除王品章一个外,其余的也都负伤了。
紧要关头,多打一发炮弹,就多一分胜利!刘杨武用尽全身的力气,“呼”的一声跳上高射机关炮的炮位,用脚顶牢炮座,右手揪住炮的腰档,左手拉炮闩,拉一发打一发。两架敌机见这艘炮艇还在向自己猛烈地还击,更加恼怒了。开始实行它最后一招毒辣的手段:桅杆轰炸。这一招,傅益民早就预料到了。
两架敌机又降低到原来的高度,一前一后,向炮艇冲来。傅益民知道,这是最后战胜敌人的关键。但是一个问题:如何反击桅杆轰炸的敌机?又如何避开敌机的轰炸?这一点,他没有实战经验。不过有一点他是明白的:在决定胜败关头的时候,必须要以智慧和勇敢来作保证,他尽量使自己镇静下来,心想,战斗经验是打出来的!他苦苦地思索着:“如果让敌机对我艇瞄准好,进入战斗航向,我再用敏捷的动作避开敌机,敌机就来不及修正航向和角度。对!等敌机进入向我艇攻击的战斗航向,我们艇的航速和航向改变得越快,敌机的丢弹误差就越大,炸弹命中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两架敌机的距离迅速缩短。
傅益民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敌机攻击炮艇的动作。
三号敌机进入到炮艇的正前方,转眼间到达了投弹圈。
战斗激烈的顶点到了。
炸弹已经脱离敌机,对着炮艇飞来。情况万分紧急,只要三四秒钟就要炸中炮艇了。
“左满舵,全速前进!”
“是,左满舵,全速前进!”随着舵手的复诵口令声,艇身一震,向左一侧,炮艇“呼”地全速前进了。炸弹的呼啸声越来越大。突然,在炮艇的右舷十多米的水面,爆炸了一颗炸弹,接着又是一颗,紧接着,四号敌机的炸弹也丢在右舷的远处。
兄弟炮艇的炮火打得更猛了。三号敌机丢了炸弹还没拉起机头,就一直向海里栽去。四号敌机被吓傻了,转头向南逃窜。
激烈的海上对空作战结束了,敌人两架轰炸机报销了,小炮艇战大机群的传奇载入了海军史册。
【陈辉,新华社原北京军区支社社长,高级记者,大校军衔,获新华社“十佳记者”荣誉。撰写出版了《世界王牌败兵录》《沙场淘金百战归》(上下册)、《军旗下的铁甲雄师》、《军旅岁月拾零》(一至五集)等9部专着,在国内外发表新闻作品2000余篇。新闻和文学作品先后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第一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第三届中国报告文学大奖赛一等奖、伊拉克战争报道奖、国家抗震救灾报道奖等50余个奖项。新闻作品收入国家语文教材课本;先后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获国防服役金质奖章;简历被收入《中国专家大辞典》和《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作品被收入《中华文库收藏作品名典》。】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history/201911/52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