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乡村调查:垃圾围城与臭水沟
本次调查,除发现地下水不能喝了,空气中充满工厂化养殖臭味,医院里病人增多,还发现垃圾严重增多了,尤其白色污染。
倒退三四十年,乡村是很少垃圾的,那个时候没有塑料袋,也没有农膜,唯有动物和人的排泄物,勤快的农民都要捡起来,放在猪圈里作为肥料。当年有一种农活就叫拾粪,几乎每一个农户家里都有拾粪的工具,沂蒙山人管一种棉槐条编的农具就粪几子,估计与这种农活有关。
如今,人和动物的粪便明显比过去少了,但严重增多的是各种垃圾。
最多的地膜的残留物,每年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如西瓜,花生,黄烟,土豆,西瓜等都有大量使用地膜。这些地膜非常薄,没有回收利用价值,收获庄稼后,尤其勤快的农民就将地膜捡起来放在地头,一些残留的农膜留在地里。有时候地头上杂草多了,农民在烧杂草的时候,一把火也将地膜焚烧了,释放出严重的致癌物。当前,用这种办法生产食物,是一边生产食物,一边生产致癌物。
但仍有很多地膜在田间地头村头可见,严重污染了环境。有人试图研究可降解的塑料膜,但眼睛看不见了,是否有些污染物进入了土壤或空气呢?从源头质量白色污染才是正道。
其次是各种农药、化肥、除草剂、化肥的包装物,也几乎都是塑料类制品,有些为塑料袋,有些加工成塑料瓶。
第三是各种食品的包装物,饮料瓶、矿泉水瓶、牛奶瓶,方便面袋,薯条袋,几乎村民从商店里买来的所有食物都是各种塑料包装的,即使香烟,外来也有一层膜。这些塑料垃圾袋在农村到处可见。
第四是各种塑料袋,城里人的超市对塑料袋实施限塑令,但那里被限制的塑料袋全部进入乡村,现在农民赶集卖东西,根本没有带包带筐的习惯了,到处都提供一次性塑料袋。赶集后,地面上的垃圾塑料袋遮盖地面,这些垃圾袋借助风或雨水的力量,进入河流,或沟渠。
第五是村民的各种生活垃圾,旧衣服烂鞋袜,废旧的塑料桶,墩布头与塑料把,加上烂菜叶与废纸片,这些垃圾有些就手倾倒在沟渠内,刮风下雨后再冲到下游去。
值得庆幸的是,为治理农村垃圾问题,政府开始付出努力。蒋家庄增加了很多垃圾箱,镇政府为两个村民常年发工资收集垃圾,这些垃圾被运送到镇上,然后再转运到县上集中处理,或填埋或焚烧,有人管这种模式叫垃圾进城。
尽管如此,由于垃圾远远不断地进入农村,尤其白色垃圾多,进城的垃圾远远少于进村的垃圾,且政府处理的是村民的生活垃圾,垃圾围村似改进不大。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大量白色垃圾却任其发展,甚至政府补贴农膜生产商,制造大量的垃圾进入乡村。
曾经美丽的乡村,因垃圾包围农村而失去光彩,逐渐变成没有人气的地方。农村精英纷纷离开农村,试图永远离开这垃圾包围的乡村!







[page]
蒋家庄村的东面有一条小河,叫金线河,是沂河的上游,沂河从江苏入海。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沿河十几个村庄的村民就是靠这条小河河水,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面水都能喝,不需要进行水处理;这条河至今也是临沂市以及沿线城市的水源地,但需要进行各种水处理措施。
过去村里还没有空调的时候,这条河就是天然的空调。在炎热的夏季,忙碌了一条的人们,就是用这条河去除身上的热气,男人在上河洗澡;女人在下河洗,但男人的权利是白天和黑夜都能洗,而女人只有在晚上才洗。
下面是笔者对这条小河的回忆:
河里有很多的鱼,夏天发洪水时可以在浅滩上抓到几十斤重的大鲤鱼,鱼是从上游水库里跑出来的,水流平缓时也能看到一些鱼儿在浅浅的水底下静静地呆着。有一种鱼,我们叫它“沙里趴”,用手就能抓住,至于深水里的螃蟹、虾米、青蛙、泥鳅等等就更多了。孩子们用笊篱就能捞虾,手巧的还会织渔网,并织成簸箕的形状,绑在长杆上,就可以抓到更多的鱼。小河再往远处流便是密不见人的森林,胆小的孩子是不敢走进去的。森林里有一种叫小黄雀的鸟,羽毛金黄,小而灵活,孩子们的弹弓很难打到它。一到夏天,数不尽的知了响彻整个森林,天气越热,叫得越欢,这时候,孩子们最高兴的事就是一下课就去粘知了,拣知了皮,逮知了猴。
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到小河里游泳,虽然水深的地方发生过危险,大人不让孩子们到河里去,但我们仍然偷着去,非但小孩子喜欢到河里去,大人们也喜欢。劳作一天后,大人们总要到河里去洗澡,特别是天黑之后,男人们在上河洗,女人们在下河洗,那个时候可没有空调风扇,最好的避暑方式就是去水里。洗过澡后,男人们到打麦场继续乘凉聊天,女人们则回家照应第二天的生计。
这条无名的小河一直陪伴我度过了小学和初中。上高中后,因功课紧,很少有时间再到河里洗澡,等我上了大学,与这条小河就更难亲近了。
今天,这条小河已经严重变臭,不仅水不能喝了,更不能进去洗澡了,水里的鱼虾没有了,沿河的芦苇荡没有了,大人和孩子们都失去了亲水的机会,这条河每天迈着沉重的脚步,将各种污染物搬运到下游去,再经过沿线的城市,最终流向大海。
河流的变化是从砍伐本地森林开始的,这个过程大约发生在1982年前后,首先是分了集体林,将多样化的本地森林卖掉分掉,然后种植上清一色的杨树。随后,这里的每一块河滩地被人承包后,开始是种杨树,后来发现更发财的机会——卖沙子。
由于城市急剧发展,大量需要沙子,金线河的沙子被层层截挖,这里的沙子变成了城市里的水泥,被封进水泥里,有些变成永久的垃圾。
其次是各种污染多了,沿河疯狂建各种养殖场,大都是工厂化速生养殖场,养鸡养鸭,污水直排金线河;鸡鸭多了就地处理,于是沿河建起了屠宰场,屠宰废水基本没有经过处理进入金线河。
还有其他大小工厂,以及农田里排放出来的化肥、农药、除草剂、地膜的碎片,下雨的时候也进入了金线河。
这条曾经美丽的金线河,早在20年前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如果发展经济,沿河工农业赚取了10个亿的GDP时,现在花费100亿也很难恢复成当年的样子了。恢复工程中,需求最大的是沙子,山东乃至整个内地省份,已经很难找到沙子了。而底泥中的重金属等物质也需要专门的处理恢复,其代价的是昂贵的。
死亡的不仅仅是金线河,整个平邑县境内的大小河流,或者整个山东省的大小河流,或者整个华北的大小河流,或者整个内陆省份的大小河流,健在的已经不多了。
河流不健康了,人类的健康还会有保障吗?







延伸阅读:蒋高明乡村调查系列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507/2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