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呼唤谷歌,先聊点英美产业争霸史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www.cwzg.cn)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保留本声明】
【摘要】“魏则西事件”使百度的竞价排名进入人们的视野,一时间引入外国同类公司,保持竞争,遏制垄断的呼声甚高。但如果从国际高端产业的惨烈竞争与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来看,恐怕这也是一个“馊主意”。百度作为民营资本,不择手段牟利是资本的本性,对其理应强监督和规范,深入调查,依法处罚;但同时也不能忽略,百度是民族企业,面对强势的跨国大公司的竞争,国家理应保护和扶植。现在要做的,不是呼唤谷歌,而是严格法律法规,完善监管,让百度良性发展。
且慢呼唤谷歌,先聊点英美产业争霸史
“魏则西事件”掀开了某系医院医疗改革变相私有化的黑幕,击中了国人痛点。而百度的竞价排名也就此进入人们的视野。哪个企业给的钱多,搜索排名就靠在最前。这无异于虚假广告!百度无异于“帮凶”。百度为千夫所指,理所当然。与此同时,网上开始出现大量颂扬谷歌,呼唤谷歌重回中国市场的帖子。就是啊,百度如此行为,为什么不欢迎谷歌,在全球化时代,享受更优质的国际大公司带来的更高水平的服务呢?为什么不引入外国同类公司,保持竞争,遏制垄断带来的弊端呢?
但是,如果从国际高端产业的惨烈竞争来看,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来看,就未必如此。
工业是现代强国的根本,工业发展水平是国家实力和竞争力的基础。争夺工业制高点是大国竞争的中心。在国际分工中,中国正处于中低端制造业。未来中国的发展,就在于中国能否产业升级,能否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能否自主创新,占据工业制高点。要实现这一点,中国就必须扶植、保护相关产业,创造条件让其发展壮大,而不是简单地遵循什么自由放任的市场原则,弃之不顾。
实际上,这也是英国和美国产业崛起的真实历史。英国和美国这两个发达国家的工业政策,都有一个从贸易保护到贸易自由化的转变,但其核心都是在争夺、控制工业制高点。
英国号称自由贸易帝国。但是,不是放任的自由主义带来英国发达的工业,而是正相反,在国家的长期扶植下工业发达之后,英国才实行放任的自由主义政策。这里,就以英国的纺织业为例。
在16——18前后,纺织业是最重要的产业之一,类似于现在的汽车产业的地位。在东西方贸易史上,东方的代表性产品是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印度的棉布,东南亚的香料。在历史上,印度棉纺织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到了14世纪,棉布生产才在弗兰德出现,产业大部集中在安特卫普。16世纪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约三万名纺织工人从弗兰德逃到英国, 给英国带来了纺织技术,促进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17世纪40年代,英国曼彻斯特开始制造棉布,最初产量不多,质量不高,在市场上根本不能与印度的棉布竞争。在伦敦和其他城市出售的仍是印度的印花布和其他棉织品。英国比较有优势的是毛纺织业。但是,毛纺织品没有棉纺织品舒适,根本不是印度棉纺织的对手,无法与棉纺织品竞争。
17世纪末年,英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印度的优质棉布进入英国,严重冲击英国的毛纺织工业和棉纺织业。如果英国统治者按照现在一些书呆子或者“经济神学家”所说得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相对优势原则,英国的纺织业早就完蛋了。
1700年,英国威廉三世政府颁布一项法令,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棉布输入英国,违者货物没收。但是,估计是利润太高,执法者被贩卖印度棉布的商人买通了,这项法令没有执行下去。英国纺织业怨声四起,纷纷向国会请愿。毛织品制造商出版小册子,激烈地攻击印度棉布流行英国。长期失业的织工们攻击和掠夺商店,甚至在街上撕扯穿着印度棉织品人的衣服。英国多处发生骚乱。1719年,乔治一世政府又颁布一项法令,禁止在英国买卖和穿着这类棉织品,违者商人罚金二十镑, 穿着者罚金五镑, 这些禁令保护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当然,英国商人可以带着印度棉布到非洲美洲去卖。
今天的一些人一定会说,这些英国人狂愚昧,这样政策更是愚不可及,它阻碍“贸易全球化”!它保护了国内的落后产业!它违反了最经济的相对优势原则!它使英国消费者失去了消费最好的棉布的权力!它使英国消费者只能花更多的钱买质量很差的英国棉布和毛织品。
但是,不管怎么说,英国的棉纺织业迅速发展。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69年阿克赖特发明水力纺纱机。这时,瓦特的蒸汽机出现了。英国纺织业拉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的大幕。1779年,走锭纺纱机出现,英国的纺纱机才开始能够把棉丝拉得又细又长。至此,英国才真正能够织出与印度棉布相匹敌的棉布。这时,距英国实行贸易保护,违反自由贸易原则已经接近100年了!
不过,这里还要再加一句。在一些人心目中如神一样的亚当·斯密,在18世纪影响很小。1790年,这位经济学家去世时,《年鉴》只用了12行字来介绍他。当时,英国人并不信奉这些原则。
即使到了这个时候,英国人也没有按照自由竞争原则来行事。1757年,英国获得普拉西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开始统治印度。在英国和印度的贸易中,后来倡导“自由贸易”的英国人对输入英国的印度商品征收的关税是是英国输入印度商品的5-20倍。换句话,英国的工业品可以打入印度市场,而印度的工业品根本无法打入英国市场。随着工业革命纺织技术的不断发展,印度的纺织业全军覆没。1815年至1832年,印度棉纺织品出口额从130万英镑降至10万英镑,同一时期,进口到印度的英国棉纺织品的总值从2.6万英镑上升至40万英镑。到了1850年,一向出口棉布的印度进口了英国棉布的1/4。
印度棉纺织业成为印度“去”工业化的缩影。印度从此沦为不发达国家之一。
今天,美国同样宣称自由贸易。实际上,美国也经历了这样的历史。
北美与南美相比,它的幸运就是缺乏黄金和白银。欧洲人来到了这里,找不到现成的黄金,也没有大银矿,殖民者只好自己进行生产。美国北方发展了制造业,南方出现大庄园,使用奴隶生产棉花,再卖给英国。因此,北方制造业的利益是与英国制造业相冲突的,而南方大庄园农作物为英国提供原材料,自然主张自由贸易。
为了抵制英国工业的冲击,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系统地提出了以贸易保护发展幼稚产业的主张。这个建议地重要性在当时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后来却成为影响巨大的文件。奠定了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美国历史中的地位,可以与华盛顿、林肯、罗斯福比肩。在后来美国内战中,北方工业利益集团战胜了南方的农业利益集团,维护北方工业利益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战胜了南方自由贸易主义思想。19世纪中期,美国不仅是最强大的贸易保护主义堡垒,也是贸易保护思想家的聚集地。涌现了丹尼尔·雷蒙德、马修·凯里、亨利·克莱、亨利·凯里等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学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成了欧洲各国的债主。战后的欧洲已经没有了偿付能力,正常的途径是,英法德等国通过扩大出口偿还美国的债务和战争赔款。但是,美国一方面坚决追讨欧洲债务,另一方面,为了保护本国的制造商免受欧洲国家先进制造业的竞争,置欧洲于不顾,不断提高关税,从而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再次大发战争财,其科技、工业、金融、军事都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之首,它的工业生产能力超出了国内市场,需要更大的国际市场。此时,美国才主动出手,在自由主义经济的原则上重建战后国际秩序。
此时,那些提倡贸易保护的经济学家们便从美国的思想史中消失了,曾经受到激烈反对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和自由贸易理论占据了中心位置,成为了理所当然的普遍性的经济学原理。在美国很有影响的《经济学》(第10版)教科书中,萨谬尔森这样写道,“比较有利条件的原理可以被推广应用于任何数量的不同用品,而比较高深的着作可以说明:它能应用于任何数量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像这样富于成果的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是不多见的。忽视相对有利条件论的国家会在生活水平和增长潜力方面付出沉重代价。”这样,随着美国利益的需要,相对优势原理从有利于英国、不适于美国,转变为适用美国,也适用于全世界的原理了。
纵观英美历史,产业制高点的竞争是大国争夺的焦点之一。这才是国家产业政策的出发点,而不是某些抽调历史内容的抽象的自由放任原则,更不是美好的愿望。
百度是中国互联网领域非常重要的一家公司。对百度公司必须分清两个层次的问题。一个层次是,百度作为民营资本,自然有资本的本性,如果监管不严,就会不择手段牟利。对其不能美化、神化,要加强监督和规范。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对百度进行深入调查,依法处罚,也是理所当然。另一个层次是,从产业制高点竞争来看,百度是民族企业,面对强势的跨国大公司的竞争,对这类企业,必须予以保护和扶植。
现在要做的,不是呼唤谷歌,而是在严格法律法规,完善监管,让百度公司良性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605/27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