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在舆情事件中的定位该怎样?

律师对于法治进程的推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在一些舆情事件中,个别律师往往扮演着与身份不相符合的角色,他们借助舆论进行死磕和碰瓷,放弃法律途径,仅仅以舆论炒作来为自身提高价码,这对于法治建设不仅没有帮助作用,反而会形成阻力,变成破坏,对于司法进程则是一种严重的阻碍。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www.cwzg.cn)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保留本声明】

 

律师在舆情事件中的定位该怎样?

 

律师在舆情事件中的定位该怎样?

 

【摘要】律师对于法治进程的推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在一些舆情事件中,个别律师往往扮演着与身份不相符合的角色,他们借助舆论进行死磕和碰瓷,放弃法律途径,仅仅以舆论炒作来为自身提高价码,这对于法治建设不仅没有帮助作用,反而会形成阻力,变成破坏,对于司法进程则是一种严重的阻碍。

 

律师,在很多舆情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依法治国背景下,律师对于法治进程的推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然而,对于目前的一些情况,在一些舆情事件中,个别律师往往扮演着与身份不相符合的角色,对此,需要有个正确的看待。

首先,根据警方公布到现阶段的公布结果,进行回复,主要说明一点:作为律师,需要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必要的基本素养,而不是曲解、误解、误导、误读,在事实还没有调查清楚的时候,需要做的是耐心等待,而不是哗众取宠。无论是司法部门也好,还是律师也罢,在法律框架内总是没有错的。舆论,不该干涉司法——这一点需要明确指出:律师的战场理应在法庭,对于法律条文的死磕是有益于法治进程的,然而对于舆论的死磕和碰瓷,拿热点事件炒作自身的嫌疑——在批评不良社会现象,尤其是违背法治精神时发声亮剑值得鼓励,而放弃法律途径,仅仅以舆论炒作来为自身提高价码,则显得有些不专业了,不专业的律师对于司法进程则是一种阻碍,对于法治建设不仅没有帮助作用,反而会形成阻力,变成破坏。

其次,证据是否合法,如果需要,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进行鉴定。如果当事人家属乐意,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处理和解决,而不是通过谁的一句话就合法或者非法。至于公安执法的情况,检察机关已经介入了,相信会有结论。孤证对于事件的判断意义不大,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不是单靠某个人、某种猜测就可以形成的,这一点同样有相关部门在做调查,作为第三方,作为公众,让子弹飞一会儿,等等看,是保持理性客观公正最基本的立场。

第三,公安工作有其特殊性,国家有相关法律条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进行约束,在执法过程中,是否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定性,是由相关部门作出,而非某个人作出。如果是个人就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厌恶来对一件事情定性,那还要法律干什么?作为律师,理应有基本的法治思想,这同样是基本素养之一。

最后,建国至今,国家治安环境整体大局是稳定的,在向着更好的方向法治。依法治国思路下,不能单纯扩大个案的外沿和影响力,也不能对可能存在的普遍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基本方法;实事求是,是基本原则。无限度的扩大个案的外沿,对于公众对于治安环境的认可会造成误导性的认知,保障公共安全最好的方法是人人守法,而不是通过舆论恐吓公众人人自危——我们是更可能成为违法者还是更可能成为被违法者侵害的守法公民?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法治需要共同去维护。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舆情 律师 事件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605/28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