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后台湾重大政治结构与战略变动

台湾社会外省人逐步凋零,其后代的中国认同随“台湾主体意识”的强化而减弱。以“台湾主体意识”和“台湾主体性”为依托的温和、稳健“台独”意识形态,逐渐占据台湾社会主流。

 

【摘要】台湾社会外省人逐步凋零,其后代的中国认同随“台湾主体意识”的强化而减弱。以“台湾主体意识”和“台湾主体性”为依托的温和、稳健“台独”意识形态,逐渐占据台湾社会主流。

 

5.20后台湾重大政治结构与战略变动

 

(一)台湾政治结构出现重大变动,蓝绿二元制衡结构转为多元并存

5.20后,民进党首次完全“执政”,将完全主导台湾政治,台湾以国、民两党二元竞争为主的政治结构,将发生分化。

随着国民党的逐步衰落,台湾将呈现“一大一中两小”多元并存的态势,即民进党不断壮大,国民党逐步萎缩,“时代力量”和亲民党等小党占据意识形态光谱的两端。

依托于社会运动和“公民”力量,台湾崛起一批新政治势力,并在“立法院”占据一定的席位,或在地区和行业性组织有一定影响力,如“时代力量”、柯文哲势力等,今后有可能进一步壮大。

 

(二)台湾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将逐步蓝消绿长,有可能全面绿化

台湾社会外省人逐步凋零,其后代的中国认同随“台湾主体意识”的强化而减弱。以“台湾主体意识”和“台湾主体性”为依托的温和、稳健“台独”意识形态,逐渐占据台湾社会主流。

蓝绿冲突、“统独”争议将逐步弱化,而被世代冲突、贫富差异、阶级议题取代。以经济民生为主的内政问题,将逐步成为台湾各政党的竞争主战场,两岸关系在台湾民众认知中的地位将不断弱化。

 

(三)岛内“反中倾独”气氛将不断强化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台湾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并将不断强化,但蓝绿之间对发展的方式以及成果分配机制与公平性等有分歧。

2、台湾社会普遍性接受“维持两岸关系现状”,“急独”和“急统”空间狭小,但对现状内涵以及如何维持有分歧,各政治势力将争夺“维持现状”的话语阐释权。

3、台湾民意将持续保持“台湾主体性”,“反中”气氛渐浓,逐渐倾向“偏独”、“反统容独”。

4、未来台湾民意可概括为十要:要“尊严”、要“身份”、要“国际参与”、要撤弹、要民主、要透明、要公平、 要机会、要红利、要未来选择权。

5、两岸愈交流,民众愈疏离,两岸共有文化建构难度增加。两岸文化差异和观念冲突将不断凸显,尤其网络空间将可能呈现更为明显的“统独”对抗。台湾年轻世代将进一步呈现政治立场偏绿的特征。

 

(四)台湾两大党发展趋势预判

1、民进党虽全面“执政”,但无法稳定“执政”。其“执政”期间,将面临多重挑战,包括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难以持续、“外交”上出现“断交潮”、经济发展难度增大、民生改善困难等。

2、如能处理好内部经济、民生问题,并实现经济转型,民进党将有望长期“执政”,至少8年至16年。如果“执政”绩效差,民进党最多“执政”8年,钟摆还会再次摆回到国民党。

3、国民党改革和转型难度加大,有分裂的危险。“台湾国民党”与“中国国民党”路线之争将不断凸显。如国民党倾向“新党化”,将面临在台湾被不断边缘化的处境,因此,国民党极可能进一步“本土化”。(复旦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博士后 上海台湾研究所《台海研究》编辑)

 

 

延伸阅读:

 

王贞威:民进党当局“亲美联日离中”战略显现

来源:华广网

 

5月20日,民进党蔡英文当局正式走马上任,虽表示以台湾现行规定处理两岸事务,但毕竟没有就两岸关系定位作出清晰明确的回答,引起海内外同胞对未来两岸关系能否永续发展的担忧。对于民进党当局,我们即要重视其言论友善度,更要观察其言行的一致性与否。

近期,民进党当局农业部门拟改变一贯的反对立场,开放美猪进口;教育部门要废止“课纲微调”;行政机构对冲之鸟礁定位“不持特定立场”、对“太阳花学运”人员撤诉;当局“忠烈祠”祭祀取消孙中山遥祭仪式;火速撤换“驻美代表”,并称呼代表为“驻美大使”。

这一系列小动作,不得不让人怀疑民进党当局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决心。同时,民进党当局“亲美联日离中”的战略也已显露端倪,须高度警惕。具体而言:

第一,亲美。美国是民进党当局首要伙伴。蔡英文任内,必将进一步强化台美在经济、价值和安全领域的关系与合作。开放美猪只是“投桃报李”的开始。未来民进党当局将积极加入美国主导的TPP,并为此创造有利条件,也不排除与美国政府进一步加强军事、安全合作。

第二,联日。民进党一直具有“亲日”传统,这与国民党有所不同。蔡英文访日期间,该见的日本政治人物都见到了,并与安倍“神遇”。马英九基于对中华民族的情感以及对两岸关系的考虑,虽秉持“友日”战略,但与日本适度保持距离,在东海、南海等涉海、涉渔问题上与大陆有默契,对日本态度也比较强硬,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纪念上也着墨较多。

民进党当局则不同,会积极动作,联合日本。新当局行政机构除了宣布对冲之鸟礁“不持特定立场”,并将于7月底成立“台日海洋事务合作对话机制”,促进台日各项海洋事务的合作。一般类似机制都称“磋商机制”或“对话机制”,民进党当局却强调“合作对话”,可见此机制以合作为首要。蔡英文就职演说,也提出将“深化与美国、日本、欧洲在内的友好民主国家的关系,在共同的价值基础上,推动全方位的合作”。概言之、民进党当局将在海洋、安全、价值等面向与日本全面合作,联合日本应对大陆的压力。

第三,“离中”。民进党当局不可能大动作修订马英九执政期间的两岸关系政策,但会通过小动作技术性调整两岸关系,“去中国化”不会停止,“离中”趋势将进一步强化。比如明确提出“新南向政策”,并设立办公室,从顶层设计开始推动“离中”的经贸政策,改变台湾所谓“过于依赖单一市场”的经济状况等等。可以断言,民进党当局有意弱化两岸经济合作份量,对大陆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等事务也不会有参与动力。

对于民进党当局的这一战略取向,目前仍需进一步观察其是否已然成型,是否持续推动,推动的力度和强度如何。如果民进党当局在这三个方向动作不断、越走越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将难以为继,那时两岸就可能不仅仅是“冷和平”了。(本文作者为复旦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博士后、《台海研究》执行编辑)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后台 战略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