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美国学者向中国摊出了底牌
有关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讨论,现在越来越切中要害了,中国到底该怎样做才能躲开这个陷阱,有美国学者向中国摊开了底牌。《环球时报》10月25日刊载的一篇题为《中国更有可能避免别人犯过的错误》(原文附后)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这篇文章首先拿历史说事,把今天的中美关系比拟为当年的英德关系,或者古老希腊历史中的雅典与斯巴达关系,并认为这是“理解中美关系的最佳视角”,从而认定“中国日益增长的力量对美国的威胁”。这也就是说,“中国威胁”是客观存在的,中国已经严重地威胁到美国,就像当年德意志帝国严重威胁大英帝国一样,也***崛起的雅典威胁到了斯巴达一样,不许抵赖。这就是今天中美关系紧张的根源,用该学者的话说就是,“所以今天看到中美关系的紧张,你不应该感到惊奇”。
这样一来,中美关系紧张的责任归咎也就十分清楚了。众所周知,当年的大英帝国同德国发生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斯巴达对雅典发动了争夺希腊半岛控制权的战争,都是德国扩张、希腊崛起造成的。按照这样的逻辑,如果今天或者以后爆发中美战争,那也是“中国威胁”的结果,绝不是美国为了维护世界霸权而进行了侵略。于是,要战争还是要和平,这一重大的历史责任就全都被扣在了中国头上。
但是,美国的学者毕竟不同凡响,人家不会去正面指责中国,相反,接下来却把中国着实地捧了一通,说什么“中国可能比西方人更聪明”,“有很强的历史感”,也就是说,像历史上德国、雅典所犯的那样错误,中国应该牢记而须臾不可忘怀。为了让中国人飘飘然更好受,该学者还捎带着把美国贬损了几句,说美国其实是一个“美利坚健忘国”,“人们对历史没有概念”。这与其说是在贬损美国,还不如说是在为美国开脱解套。
接来下的问题就是,牢记历史的中国具体应该怎样做呢?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与关键。
《中国更有可能避免别人犯过的错误》一文虽然假惺惺地说“历史没有唯一答案”,但其实它还是给出了历史答案,这就是今日德国这个样板。该文认为,现在的德国是一个“和平崛起”的案例,核心标志就是“德国接受了一系列制度性安排”,突出地表现在军事上,德国不谋求军事崛起,“德国现在有军队,但只是用于检阅,而不是为了打仗”,但如果“德国再度军事化,它就可能对邻国产生威胁。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爆发战争,但是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于是,德国的崛起就是一种模范的“和平崛起”。现如今中国也要“和平崛起”,这与德国的战略诉求是高度契合的,因此,中国就理应走德国的路。
笔者以为,这就是美国学者有关中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底牌,那就是中国也要向德国一样,接受美国“一系列的制度性安排”,美国让中国干什么,中国就干什么,美国不让中国干什么,中国就不干什么,一切听从美国的安排,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把中国军队建设成一支“只是用于检阅,而不是为了打仗”的军队,“不谋求军事崛起”。这就是说,中国必须唯美国的马首是瞻,中国就要接受不是战败国的战败安排。
好像是为了让中国放心,该文作者还刻意强调,美国不会发动战争,其辞曰“未来美国任何总统想把军队派往世界某个角落去打仗都更难了”,但“除非发生重大事件”,如珍珠港事件,既安慰中国不要怕美国侵略,又巧妙地警告中国不要招惹美国,用心可谓良苦。
这就是美国学者的基本逻辑,也反映了美国霸权的基本逻辑。在他们的逻辑体系中,美国主导世界,世界必须由美国来领导,乃是天经地义不可颠覆的法则,不管什么人,只要动摇这一法则,就属罪大恶极,就在必须铲除之列。
这依然是在拿战争来讹诈中国,按照这样的逻辑,“修昔底德陷阱”就是战阵陷阱,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就是战争的代名词,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如果中国不敢面对战争,想绕开“修昔底德陷阱”,就得老老实实、无条件地服从美国的制度性安排,否则就要面对战争,何去何从,中国必须做出历史性的抉择。用美国另一位着名学者的话说就是,对于美国做主导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秩序,中国“要么屈服,要么挑战”舍此之外,别无出路。
但是,让让笔者所不明白的是,该文虽然断言美国是“美利坚健忘国”,“人们对历史没有概念”,但该文作者作为一个美国人却好像精通历史,这就让人感到十分诧异了,难道该作者是一个特别的美国另类吗?
附:中国更有可能避免别人犯过的错误
【美】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Allison)
“修昔底德陷阱”是理解当前中美关系的最佳视角,中国日益增长的力量对美国的威胁与当年德国对英国的威胁以及雅典对斯巴达的威胁是类似的。当然,中国目前在军事上和技术上还落后于美国,但中国的目标是赶超美国,只不过目前还没有成功而已。
我认为中国可能比西方人更聪明,因为他们有很强的历史感。他们会从历史中学习,避免别人犯过的错误。我们有时候说,美利坚合众国更应该被称为是美利坚健忘国(字母缩写同样是USA)。人们对历史没有概念,不知道什么是从哪里来的。而中国人似乎扎根于中国历史之中,这当然与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是相称的。
历史没有唯一答案,它告诉我们事物是复杂的。有时候这样做合适,有时候那样做合适。但通过学习历史,你可以发现前人犯过的错误,所以你没有理由重复相同的错误。你也可以找到规律。规律告诉你,当一个新兴大国试图取代守成大国的时候,这就会导致紧张,如当年的雅典、德国。所以今天看到中美关系的紧张,你不应该感到惊奇,因为历史已经告诉你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尽管存在紧张关系,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打仗。
自1500年以来,在16次新兴大国挑战守成大国的案例中,有12次最终导致战争。但是,最近的三次案例都没有导致战争的出现,其中有两次出现在核武器时代。在冷战中,如果不是因为核武器将导致共同毁灭,很难想象美苏之间不会发生战争。即使有核武器,美苏两国也好几次差点打起来。我写过一本关于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书,当时肯尼迪总统认为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在三分之一到一半之间。如果真打起来了,那么这又是一个导致战争的案例。
关于战后德国的重新崛起,这可能真是一个和平崛起的案例。德国接受了一系列制度性安排,使得它军事崛起几乎是不可能的。德国现在有军队,但只是用于检阅,而不是为了打仗。但如果欧盟崩溃了,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德国再度军事化,它就可能对邻国产生威胁。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爆发战争,但是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未来美国任何总统想把军队派往世界某个角落去打仗都更难了,除非发生重大事件。不要忘记,美国人民虽然可能会沉睡很久,但一旦被惊醒,所有这一切都会迅速发生改变。二战初期,美国公众完全不想参与,尽管罗斯福总统认为应该介入。1940年的时候,国会甚至投票禁止义务征兵制。但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一夜之间就全变了。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611/32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