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国家对华盛顿一些人的任性表达不安与反对,不正是反映了历史演进的辩证逻辑?以历史眼光看,中美的长远利益都在于维护整个国际体系的有序稳定。按照艾利森的统计,过去500年里全球有16次主要的霸权之争,其中12次发展成了战争,只有4次实现了和平过渡。21世纪的今天,国际上的事应该各国商量着办,而不是谁的胳膊粗、气力大谁就说了算,世界并不需要所谓的“权力转移游戏”。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两国今天应有的战略境界,自然不是上演第十三次“迎头相撞”,也不是追求第五次“和平过渡”,而是要真正摆脱以“霸权兴替观”看自己、看世界。
所谓各类“陷阱”打不掉中国人的自信心
现在西方学者提出所谓修昔底德陷阱问题,还有中等收入陷阱问题,都是在明里暗里要指向中国。认为中国一定会陷入这个陷阱之中,随之而来的便是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这样做结论又简单又好使,还顺便大大地贬低中国一番。在他们眼里,反正中国是没有希望的,反正中国是玩不过西方列强的。这就是要从根本上打掉中国人民的自信,让中国人民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的努力提出更多的怀疑,丧失掉自己的自信心,最后就什么都放弃了。这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陈康令:“修昔底德陷阱”是一个话语陷阱
我们应注重从中国自己深厚的政治、历史、文化资源中,提炼出一些创新性的国际关系概念和理论,向世界展示我们的世界观和发展观。例如,天下、王道、大同、势、礼、和、太极、纵横,以及通、中、容、圆、道、易等。这些概念本身非常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历史悠久,不仅反映了中国人经典的战略思维,在当代仍然具有鲜活生命力,而这正是现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没有的概念。我们应结合国际关系实践,并在同既有理论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理论构建,这样将会对西方世界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和中国外交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正确看待各种“陷阱”论
各种“陷阱”论的高深莫测之处在于,它们往往都披着一副理论的面纱。正确应对各种“陷阱”论,首先需要把这些面纱揭开,了解其真实面目。如果其背后的政治动机是单纯的,那么“陷阱”和困境无异。如果它是被别有用心者刻意包装后抛到国际舆论场上的,那么明显就是误导他人的圈套。当“陷阱”由困境变成圈套,便丧失了它的政治价值,困境可以突破,圈套则需识破。
未来五年的中西冲突--西方从未中断反华舆论动员
目前美国正在精神领域与中国进行着一场无声的争夺战。美国妄想对中国实施“精神殖民”,其核心就是要在“中国梦”里植入一个“民主原罪”,即企图诱导中国普通民众相信这一谬论:“因为中国领导人不是一人一票选举出来的,因此中国政权就没有合法性,中国注定要崩溃。”这也将是未来五年期间中美之间交锋最为激烈的战场。
汪荣祖:中国不会掉入“修昔底德陷阱”
如果中国真讲王道而不讲霸道,真正是和平崛起,美国也能调整其态度与行为,和平相处的大国关系未尝不能建立并持久,更何况今后的世界已不可能任由一国独霸,无需争霸,也就不会坠入修昔底德陷阱。
怎样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美国学者向中国摊出了底牌
有关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讨论,现在越来越切中要害了,中国到底该怎样做才能躲开这个陷阱,有美国学者向中国摊开了底牌。那就是中国要向德国一样,接受美国“一系列的制度性安排”,美国让中国干什么,中国就干什么,美国不让中国干什么,中国就不干什么,一切听从美国的安排,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把中国军队建设成一支“只是用于检阅,而不是为了打仗”的军队。
王长江鼓吹的修昔底德陷阱是美国人炮制的理论陷阱
近年来,“修昔底德陷阱”之说被热炒。它是一个新名词,把一般人吓唬住了,觉得它深奥无比,蕴藏着无限玄机。然而拨开这层迷雾却并不难,只要弄清楚历史的真相,“陷阱”之说就昭然若揭。
“修昔底德陷阱”是对中国的学术讹诈
从客观效果上看,“修昔底德陷阱”起到了以学术的方式对中国进行双重战争讹诈的作用,是美国霸权主义在学术上的具体表现。但在世界格局日趋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修昔底德陷阱”无法改变国际格局发展趋势。学术为政治服务,美国恐怕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最新的范例就是对“修昔底德陷阱”的鼓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