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联俄制华?美国霸权的衰落无法逆转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
最近,有一种声音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和担忧:美国前国务卿、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亨利·基辛格正为美国当选总统制订计划以实现与俄罗斯关系正常化。德国《图片报》援引“西欧情报机关”基于“特朗普团队信息”所做的分析报告得出这一结论,并得到了俄罗斯相关人士的回应——莫斯科大学教授、政治学博士、俄罗斯安全会议下属学术委员会成员安德烈·马诺伊洛认为,不排除上述猜测都是正确的。
传言中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美俄两国重新就其势力划分达成一致,在此基础上减少对抗恢复合作。基辛格将制定调解乌克兰危机的计划,俄罗斯应保证乌东部的安全,西方则应非正式承认莫斯科对克里米亚的权利。美国将承认波兰和伊朗、阿富汗和中国之间的空间为俄罗斯势力范围。基辛格实际上建议重返两极世界格局,把在前苏联共和国的势力范围“让给”俄罗斯。
有专家甚至进一步指出,基辛格之所以以90岁高龄重出江湖制定这一计划,核心目的就是要通过与俄罗斯靠近,分化、弱化中俄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并进一步拉拢俄罗斯抵制中国,应对中国近年来越来越咄咄逼人的对外姿态。
对照现实和历史,似乎能够给这种观点提供不少有力的经验支撑,并使得这种观点看上去越发可信。
一是从历史上看,基辛格曾经在中美俄三个大国之间用这样拉一方打一方的办法大大地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基辛格是在中美俄三角之间玩游戏的高手,40多年前,正是在他和尼克松的审时度势决策下,美国积极和中国政府关系恢复正常化,才得以使美国走出了越战的泥潭,缓解了因为与苏联争霸日久而左支右绌体力不支的局面。基辛格本人作为“中国人民老朋友”的形象也就此奠定。因此,基辛格完全有可能把曾经打过的这套拳再打一次,只不过这一次在中俄之间的天平上,把砝码放到了另一边。
二是美国当下所处的国际政治环境使得其有需要、有可能这样做。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中国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代表的积极走出家门扩大对外综合影响力的尝试,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构成威胁,会解构美国主导的全球资本主义秩序。这使得美国不得不把其全球战略力量的很大部分调集到环太平洋地区用以监视、牵制、围堵中国。这也是美国当前国际战略布局的首要任务。美国内部深陷经济危机泥潭尚未脱身、外部在中东等地烽火四起秩序不稳,特别是在叙利亚问题上遭到俄罗斯的正面抵制摔得灰头土脸,愈发显得力不从心。为此,美国很有可能退而求其次,在部分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以便把腾出更多力量保证遏制中国的目标。此前,奥巴马积极与伊朗达成核问题协议,已经露出端倪。
三是美国侯任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之间的个人关系,给了外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在公开接受采访中,特朗普和普京都毫不掩饰对对方的欣赏,隔空互捧。普京好友、埃克森美孚CEO雷克斯·蒂勒森被特朗普提名担任担任国务卿一职,使美国政府在特朗普时代与俄罗斯加强联系更多了一层操作的可能性。当然最像坐过山车的剧情是,此前只是被当做小说情节的普京指挥俄国黑客干预美国大选变相支持特朗普当选的传言,也随着美国情报机构举证、奥巴马驱逐俄罗斯外交官而似乎坐实。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特朗普的就任,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将会迎来一定的改善缓和。
从上述角度出发,美俄关系在特朗普上台之后会迎来较大程度的缓和改善,美俄会在局部地区和问题上形成共识与合作,从而减少由于此前双方由于北约东扩、乌克兰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造成的戒备、摩擦与对抗。由此,美国可以逐步缩减为防备俄罗斯而在东欧、中东等地投入的战略力量,减轻负担。从俄罗斯的角度,也并不排斥这样的方案,在乌克兰问题上受到西方长久经济封锁与制裁,使得本就不乐观的俄罗斯经济更加雪上加霜,虽然西方制裁反过来强化了普京获得民众支持,但是爱国主义热情本身毕竟不能帮助俄罗斯渡过经济寒冬。若非有中国的在政治上的声援经济上的支持,普京的日子恐怕会更难过。从实际出发,美俄关系的改善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果真如此,美国和俄罗斯这个当今世界上第一第二的军事强国,在两位互相欣赏的领导者的主导下,会不会联合起来对付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俄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会不会因此充满变数?更进一步的,基辛格会不会像当年帮助尼克松靠近中国制衡苏联一样,在今天为特朗普谋划亲近俄罗斯钳制中国?
笔者认为,美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的缓和改善是很有可能的,但是把这种缓和夸大到美俄达成遏制中国的合作关系的程度,则未免太富于幻想了。姑且不论外媒报道的基辛格为特朗普重新制定对俄政策一事是否属实,就算基辛格确实有此谋划并且特朗普也全盘采纳了,也无法实现美国联俄制华的目的。从根源上,美国所主导的国际霸权的衰落是一种必然的命运,这一大势不会因为个别政治谋略家的策划而逆转,即使是基辛格。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美国和俄罗斯可以缓和矛盾甚至局部鸣金收兵挂出休战旗,但不可能形成真正的联合。从根本上看,美国的掌控全球战略意图和霸权意识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与战略包袱有着本质上的冲突。美国基于盎格鲁撒克逊文明的优越感和一元主义世界秩序的根本信念,对东正教传统的俄罗斯,毫不掩饰自己的傲慢与偏见。俄罗斯的国土体量、国际政治抱负注定了其作为庞大的民族国家综合体在国际政治格局上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不会随着其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上的变更而有所改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视俄罗斯为异类必欲打击除之而后快的心理也不会有本质上的变化。曾经的叶利钦幼稚地抱着融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就能消弭敌意的幻想,换来的只是羞辱和特洛伊木马。在叶利钦时代后期所开启的、在普京时代进一步强化的与中国作为战略伙伴合作声援的政策,是在叶利钦时代被西方的耳光打出来的,也是刻骨铭心的教训。俄罗斯不会这么不长记性的。
第二,美国今天开不出、也不愿意开出像样的筹码来获得俄罗斯的好感。相对中国和俄罗斯在经济贸易上的深入合作,在国际政治上的共同合作默契,美国在东欧与中东地区插手太深、与俄罗斯的利益冲突太大,即使是特朗普上台以后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也不会在关键问题上让步。北约东扩,把俄罗斯曾经的小兄弟拉入自己麾下包围俄罗斯:在波兰和罗马尼亚和波兰部署“标准”导弹,把武器架在俄罗斯家门口——这些触及俄罗斯核心利益的举动,肯定不会被作为收买普京的筹码而予以收回。按照特朗普目前已经流露出的意向,他上台后还会在局部地区强化力量并由此引起俄罗斯新的戒备,比如推翻奥巴马主持签订的伊朗核协议。美国可能做出的一些友善姿态,在普京看来只能是微不足道的小动作,比如在乌克兰和叙利亚问题上对俄罗斯势力的承认,最多只能算作有心无力的默许,或者减少对俄罗斯经济制裁,那也不过是互利互惠的生意而已。不能表明美国在俄罗斯重视的核心利益上做出重大让步,因而也就不可能促成俄罗斯对美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三,中美俄三国在当前世界秩序格局中的角色定位、由此而形成的俄罗斯与中国互为犄角相互声援的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今天的世界,美国所主导的全球霸权目前仍然维持,虽然在局部地区有所松动,但是仍然死而不僵。美国与西方对俄罗斯非我族类的根本心理与对抗意识根深蒂固,最多只是程度变化而已。在乌克兰问题上联合制裁俄罗斯的举动才过去两年,心寒的感觉仍然笼罩在俄罗斯人心头。在这种环境下,中俄作为美国霸权之外的政治与文明综合体,在被美国和西方排斥打压的情形下,相互合作是必然的选择。当年中美之所以能牵手,首要的条件是苏联的帝国主义政策对中国形成严重威胁,有生死存亡之忧,这才使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领导层决定和美国恢复关系。美国今天固然有求于俄罗斯,但是俄罗斯却并没有从中国感受到这样的压力,倒是美国打压俄罗斯的根本姿态没有改变。因此,中俄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仍是很长一个时期内的主流,不会被美国轻易拆散。
第四,中国应对美国国际竞争手中的牌还很多,远不是一个俄罗斯所能撬动。退一万步说,即使美国和俄罗斯强化合作关系并对中国形成新的国际政治压力,中国破解美国招数的办法也有很多。今天的中俄在经济上已非四十多年前基辛格联华抗苏时所能相比,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只与中国广东一个省相当,而且自苏联解体时的旧伤未愈,又添西方制裁封锁的新疾。以普京的明智不可能会为美国火中取栗。更根本的问题是,中国正在以自己独有的新方式,重新介入并重组世界秩序,这与美国此前所一贯推行的军事干预、政治颠覆、文化灌输式的激进国际政治构建方式明显不同。中国所倡导的以和而不同为理念、以平等经贸合作为手段、以共赢互利为目的的开放式国际关系格局,不会向美国那样剑拔弩张,也给世界其他地区带去更多发展机会。这超越了美国式的对抗式零和国际思维,因而与美国既有的国际关系思维不在一个层次上,这既在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与美国的直接冲突,也同时有效传播了自身文明理念并逐步构建新型世界秩序。同时,中国也在不断加强国防建设,以强大经济实力为后盾做好两手准备。在中国这种国际秩序观念与实践面前,美国当下出现了一种路径失效,传统的许多围堵中国的措施虽然可以逞一时之能,长久来看仍然会失灵。即使基辛格真有联俄制华的打算,恐怕也属此类。
因此,不论基辛格促使特朗普改善对俄关系、乃至联俄制华的传闻是否属实,都不可逆转美国及其所主导的世界霸权衰落的历史潮流。提高警惕是必要的,但是大可不必风声鹤唳。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才是根本。
【武师明,察网专栏作家】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701/33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