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实现与未实现的破茧成蝶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共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合格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电影、电视剧,不只要尊重观众的口味,更要尊重观众的智商。如果一部作品不仅不靠演技基本可以忽略的“小鲜肉”吸粉,整个故事的逻辑和情节也没有天雷滚滚让人外焦里嫩的硬伤,还能如手术刀一般解剖出潜藏在社会现象中的种种问题,就可以称之为优秀,值得积极推荐和认真解读。最近热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个讲述贫穷家庭的孩子如何在伟大父亲的指导下,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梦想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故事的开头,是不折不扣的悲剧:赢得全国冠军的摔跤天才辛格,迫于现实生存压力不得不放弃他所热爱的运动生涯和为国争光的梦想。故事的发展,是笑中带泪的闹剧:把希望寄托在未来的儿子身上,偏偏接连生下四个女儿;本打算就此放弃,却意外地发现了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遗传了自己的摔跤天赋;两个小姑娘不堪训练的辛苦和父亲斗智斗勇,在得知他良苦用心后自发地投入到实现父亲未竟事业的征途。故事的结局,是煽情励志的喜剧: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全家人共同努力下,吉塔破茧成蝶,打败了赛场内外的所有敌人,为印度在世界大赛上争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金牌,实现了辛格苦苦追寻了十年的梦想。
然而,这并不是电影的全部。如果这部电影是手术刀,那么我们就一层层地剖开印度社会潜藏在摔跤背后的顽疾。
首先,为什么爸爸那么渴望一块世界大赛上的金牌,为什么大女儿仅仅是在英联邦运动会(估计很多人对此并不熟悉,甚至没有听说过)夺冠会如此重要?答案很简单,印度没拿过多少金牌。
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印度代表团的金牌数再次挂零,取得的成绩仅是1银1铜。每一个民族都有对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的渴望,任何运动员都渴望用比赛成绩在国际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为自己的祖国争光添彩。以中国为假想竞争对手,发誓要做“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的印度当然不会不例外。
然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印度很早就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人口第二大国。2015年,其人口总数暴增到13.11亿。以前有个段子:13亿中国人里居然找不出11个会踢足球的男性运动员。然而,对于印度,无论男女,无论任何运动项目,13亿国民里就找不到再能夺得奥运会金牌的人。拥有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竞技体育成绩却那么惨不忍睹,实在令人费解。
在电影里,我们能够借着辛格一家的遭遇去试着解释这一异常现象。首先,国家和邦(省)政府对体育运动重视不够,辛格凭借其过人天赋和努力夺得全国摔跤冠军,竟然无法得到足够的经济支持继续他的运动生涯,不得不退役回老家务农。其次,政府有关部门令人发指的腐败,吉塔在成为邦(省)里数一数二的摔跤运动员后,竟然无法申请到买正规摔跤垫的经费,不得不用床垫凑合着训练。同样挡在辛格一家追梦道路上的还有那个才疏学浅却嫉贤妒能又恬不知耻的“国家级”教练,为了自己的面子和利益,不但在赛场上瞎指挥,还在赛场外使绊子。政府的投入不足与效率低下,不知道扼杀了多少如辛格、吉塔和巴比塔这样的天才,印度体育代表团在奥运赛场上届届铩羽而归就不足为奇了。
解读到这里,仅仅是拨开印度社会问题的表层。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其效率怎么会数十年如一日的低下?
与中国类似,印度在经历了近代殖民统治的苦难后走上了争取民族解放的道路;与中国不同,印度争取独立的方式不是“血与火”的暴力革命,而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貌似“和平理性”的斗争方式固然减少了达成目的需要付出的代价,但不彻底的社会变革给印度的发展进步留下了无穷后患。没有“枪杆子”,印度政府没有能力去剥夺西方列强的经济特权,甚至面对“印巴分治”这样严重损害领土主权的行径,尼赫鲁总理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在印度庞大的版图中,承载的是封建时代、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土地所有制,以及碎片化了的意识形态。这在政治上体现为家族统治的弱势中央政府,无法有效控制地方政府的利益纷争,也无法彻底解决民族矛盾与分裂势力问题;在经济上体现为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严重缺失,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和种姓制度等阻碍现代化进程的痼疾长期存在。低成本的革命带来的结果是高成本和低效的发展,2013年印度的儿童不足标准体重的人数比例达42.5%,其粮食问题严重程度名列全球第15,约有65%的国民没有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的厕所,超过3亿的人口不能正常用电,更没有电灯、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
破茧成蝶必然伴随着剧烈的痛苦,对个人如此,对国家更是如此。与印度相比,新中国毫无疑问地“输在了起跑线上”:1949年,印度人均寿命是41岁,我们才38岁;印度人均粮食占有量为160多公斤,我们才140多公斤;印度的城市化率是17%,我们是13%;印度人均GDP是170美元,我们才100美元;印度的发电量是49亿度,我们是43亿度。然而,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在付出巨大牺牲后,迅速而彻底地涤荡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在短短27年时间里,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人口翻番、人均寿命翻番、基本建成完备的工业体系以及研制出以“两弹一星核潜艇”为代表的一系列尖端科技成果的发展奇迹,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革命战争时期,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地冲锋陷阵,只为创建人民当家作主、不受列强欺辱的新中国;在和平建设时期,无数英雄舍小家、顾大家,无怨无悔地“一辈子吃两辈子的苦”,拼尽全力赶上了工业化时代的末班车。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实现了跨越式赶超,为我们争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
相比起其他印度姑娘,吉塔和巴比塔是幸运的,因为有一个伟大的父亲给了她们在痛苦中破茧成蝶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而不是沿着预定轨道,不到14岁就嫁给一个素未蒙面的陌生人,在繁重的家务中耗尽自己的青春。相比起印度人民,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有一位盖世英雄,付出了六位至亲生命的代价和穷尽一生的不懈奋斗,带领中华民族在牺牲与奋斗中实现了现代化发展的破茧成蝶,而不是沿着旧中国的发展轨迹,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屈辱地苟延残喘、不断地沉沦堕落。
有人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相信,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历史经验表明,国家的繁荣富强从来都是斗争胜利的结果,没有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不靠“打”出来,不是在应对各类错综复杂的威胁与挑战中破茧成蝶。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我们需要的不只是辛格、吉塔和巴比塔那样执着追求梦想的天才,更是千千万万的有志青年,坚定地认同与践行:中华复兴,有我在!
【游翰霖,察网专栏作家】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705/36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