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共为您搜索到347篇文章
  • 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奴隶”最多?

    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奴隶”最多?

    印度现代奴隶中有3/4以上都是贱民种姓的。由于种姓限制,这些人没有受过很好的劳动技能教育,对金钱也缺乏观念,业主奴役他们更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抵制。为了避免这些奴隶工人惹出乱子,经营者还经常对他们施以行动自由的限制,不允许他们走出工地,更不能和外人交谈。这些奴隶当中,甚至还让人心碎地混着一些童工。和因为自己借钱而变成奴隶的成年人相比,孩子对自己奴隶的命运甚至没有选择的空间。他们成为奴隶唯一的原因,就是家里的长辈欠了有钱人的钱,这让孩子们一出生就被打上了现代奴隶的印记。这种孩子被称为“代际奴隶”,在现代印度奴隶制中同样常见。

  • 阿明、沃勒斯坦的薪火与中国的去依附发展经验

    阿明、沃勒斯坦的薪火与中国的去依附发展经验

    国民政府1935年的依附型币制改革等因素,导致民国时期的长期高通胀,工商业利润赶不上通胀率,遂有96%左右的资本用于投机获利。我们认为,不论任何经济体制只要发生恶性通胀就会使制造业的利润跟不上通胀率,从而迫使产业资本家析出资本进入投机领域。自然,新中国成立后要成功治理这场延宕十几年之久的危机必须重建经济和金融主权。那么,只能通过“去依附”获得主权,依托国家主权向国债和货币做赋权形成国家信用体系,以国家资本替代被民族革命赶走的帝国主义资本和官僚主义资本。这个经验,适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论其处于产业资本最初的原始积累阶段,还是21世纪的金融资本扩张阶段。当前金融资本主义在核心国家频繁爆发危机,并以政治及经济双重成本转嫁方式,导致半边缘及边缘国家陷入政治危机,经济下行,社会动荡。本研究分析以美国为首的核心国近年的战略性调整,探讨其对全球南方的影响。研究指出:能否化解这个伴随着西方推崇的“和平理性非暴力”的解殖谈判而内生的、具有普遍性的“主权负外部性”,乃是二战后兴起的发展中国家“依附”与中国“去依附”的最根本的差别。不论其处于产业资本阶段,还是21世纪的金融资本阶段。

  • 中国还在对标西方, 印度却开始以中国为尺度

    中国还在对标西方, 印度却开始以中国为尺度

    事实上,近代中国在观念上割断了传统,辛亥革命以及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1949 年又是一次,改革开放以后又一次割断。所以,中国的历史要进行平稳的叙事,就特别得困难。有些传统事实上是观念上否定,虽然否定了但仍然顽强地存活着。我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郡县制就顽强地存活着。百代践行秦政制,而且郡县制在中国的完成是从秦开始,大规模的推进从晚清开始,北洋民国加剧,而后到共产党的 1965 年,建立最后一个 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正式完成。把郡县制推 广到周边地区去,完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应该是1965 年。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由于时间关系,我就向诸位汇报以上几点。在中印两国的比较当中,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发展中的某些东西。

  • 李光满:中印首脑金奈会晤将如何确定中印未来关系

    李光满:中印首脑金奈会晤将如何确定中印未来关系

    中印两国关系虽然偶有不和之音,但从长远看,维护好两国关系,管控好两国分歧,从战略上推动两国合作,对中印双方都有好处。我相信通过两国领导人从武汉到金奈的会晤,两国关系必将摆脱困境,走向正轨,两国必将出现经贸爆发期,中印都从两国关系正常发展中获得战略机遇和国家利益,印度离美国的会印太战略越来越远,离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会越来越近。

  • 中国超印度,一场牵涉5亿人的运动奠定崛起基础

    中国超印度,一场牵涉5亿人的运动奠定崛起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5亿人口,其中80%是文盲。而从1949年到1969年,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新中国通过4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扫”掉1亿文盲;而到2000年,中国的文盲率已经降至6.72%。这堪称人类文化教育史上的奇迹。扫盲运动有多重要?新中国扫盲的巨大成就是如何取得的?今天库叔就来讲一讲。

  • 新中国能崛起,“新印度”为什么不行?

    新中国能崛起,“新印度”为什么不行?

    种姓的存在,是人类现代文明的耻辱,这代表着奴隶社会时代的极度不平等,把大部分人不当人。这不只是个道德问题,这更是个经济问题,因为大量的劳动力被种姓束缚在农村,束缚在领主的土地上,束缚在旧的生产关系中,他们本来是工业化最重要的基础。没有人给他们教育,没有人给他们自由,甚至没有人给他们人权。女性的问题,本质上是一样的,女性在印度被当作家庭和男性的附庸,是可以交易的货物,而不是自由的劳动者,印度经济想要真正起飞,需要把这些“奴隶”,都变成人。BBC拍过纪录片《印度的女儿》,结果被印度政府封杀,阿米尔·汗拍过《真相访谈》,揭露印度的真相,结果第一季播出后,好些爆料作证的嘉宾被割喉杀死,阿米尔汗这样的高种姓大明星也收到了死亡威胁。

  • 张志坤:印度的野心并不止于克什米尔

    张志坤:印度的野心并不止于克什米尔

    中国与巴基斯坦陆地联系的战略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在未来的战略博弈中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在霸权“印太战略”的压迫下具有性命攸关般意义。人们不妨设想有朝一日印度占领克什米尔全境后的情形:其一,中巴陆上联系隔绝,“一带一路”巴基斯坦这条线被掐断;其二,印度打通同阿富汗的直接联系,这就等于美国也打通了同阿富汗的陆地联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特朗普大叫大嚷从阿富汗撤军,但笔者对此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认为他不过是虚晃一枪,霸权绝不会放弃阿富汗的控制);其三,在全面控制克什米尔的基础上,印度接下来还将加大对中国阿克塞钦的挑战力度,同中印边界东段一样,西段也将成为中印冲突的热点。

  • 印度挑衅,中国如何顺势进击,强化中巴军事合作?

    印度挑衅,中国如何顺势进击,强化中巴军事合作?

    “冰点”认为,解放台湾已经是当务之急,不宜久拖,解放台湾之后顺势解决南海问题,对越南等国形成战略和军事威慑,使南海周边国家不敢轻举妄动。然后加大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合作,经中巴走廊进入印度洋,对印度形成战略遏制,保证一带一路中线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对印度既要保持合作,更要提高警惕,提前布局与印度未来的竞争,美国之后,能与中国竞争的恐怕就是印度了,这是中国走向世界必然会遭遇的一个战略关隘,如何遏制印度或许需要我们更深地分析研判。

  • 面对拉达克之痛,中国该如何应对?

    面对拉达克之痛,中国该如何应对?

    当前国际关系十分复杂,特别是在中国周边发生着越来越多的事端,中国首先要抓住中美矛盾(不是中美关系而是中美矛盾)这个主要矛盾作为主要应对方向,尽量不要激化次要矛盾,使之成为主要矛盾,一旦次要矛盾转化成主要矛盾,则会使中国在外交和战略上陷入被动,中印巴三方关系如何处理,我觉得王毅外长在会见巴基斯坦外长库雷杀时说的那段话表述得十分清楚:“巴印两国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都是发展中大国,都处于关键的发展阶段。我们呼吁双方以国家发展为重,以南亚和平为重,妥处历史恩怨,打破零和思维,避免单边行动,寻求和平共处的新路。”

  • 并不存在的“印度中产阶级”

    并不存在的“印度中产阶级”

    印度的城市化水平比中国低很多,城乡收入差距非常巨大,且毫无改善的可能性。更要命的是,年轻人工作的机会也不多,约1/3的25岁以下年轻人没办法就业、接受教育和培训。因此,Dhenkia村的案例并非孤例。这一切都让所谓的“淘金印度”变得意义聊胜于无。不管印度的中产人士是2400万还是80万,都没法让这些跨国公司真正受益。退一步说,假如印度的“中产”消费者真的可以创造让大公司这些“肥猪”飞起来的风口,那么所有人都应该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风口迟迟没有到来?

  • 爱尔兰大饥荒与英国自由主义的累累血债

    爱尔兰大饥荒与英国自由主义的累累血债

    一边是大量饥荒,一边是粮食过剩,其原因在于,为了维持高额利润,几个大邦同时收购囤积了大量粮食,而印度中央政府又遵从国际债主的要求,限制给消费者提供食物补贴。不要意外,所有这一切都符合自由主义的放任原则。只是我们要问,这种“自由”是谁的自由?是人民群众的,还是封建领主或腐败寡头的?

  • 走进“共产党人治理”的印度大邦

    走进“共产党人治理”的印度大邦

    略感遗憾的是,在科钦和卡利卡特的中国人很少,除OPPO等几家中资企业外,很难见到中国游客的身影。《环球时报》记者接触的当地司机和普通百姓,第一次都把记者当成“日本人”。喀拉拉邦旅游部前几年为吸引中国游客曾开通中文网站,但现在中国游客并不多见。据刘爽介绍,当地民众对中国的了解有限,到过中国的人也很少,他们更多的是从电视和网络上看到有关中国的信息,知道中国现在“很发达”。离开喀拉拉邦时,记者在想,从与中国有着“特殊关系”的喀拉拉邦来看,中印民间的交流还大有文章可做。

  • 莫迪大胜,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莫迪大胜,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中印间存在巨大发展潜力,尽管它们中有很多被来自方方面面的偏见所阻拦。但作为一位个性相对强势的领导人,又在大选中连续两次获得压倒性胜利,在他的第二任期,利用西方势力牵制中国的同时,继续致力于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吸引中国资金,发展印度经济,将是更高概率的事件。

  • jrs直播手机连接_雷速体育_jrs低调看直播直播:从《复联4》看美国的反共宣传

    jrs直播手机连接_雷速体育_jrs低调看直播直播:从《复联4》看美国的反共宣传

    漫威系列为代表的好莱坞电影对待不同意见时,总是先歪曲对方的观点再进行攻击。比如,反对美国资本统治的进步力量,虽然批评“平衡被破坏”,但都只是认为应该消除资本营销所导致的过度消费等现象,像很多不需要用汽车的人就不应该去买汽车,这些进步力量从来不认为要消灭一部分人口来解决“平衡被破坏”这一问题。而《复联3》却把反对美国资本的人关于“消除过度消费”的主张,歪曲成“消灭一半人口”,这无疑是一种很下作的手法。至于《复联4》把反对美国霸权及其不公正的现实秩序的主张,说成是要“消灭全人类”,无疑是比当年蒋介石“共产共妻”的宣传还要荒唐,连幼儿园的小孩子都骗不了。

  • 一条中印实控线,边民生活两重天

    一条中印实控线,边民生活两重天

    印控“碟木绰克村”的村民们非常羡慕邻居无忧无虑的生活,更仰慕邻居们能受到政府的特殊优待和扶持。拉达克自治山区发展委员会的顾问图普斯坦•旺楚克向记者证实,村民们经常一面抱怨“我们村缺乏道路、通讯、电力和配给等基本生活设施”,另一面又指着一河之隔的中国村庄说,“瞧瞧对岸中国人住的是什么,都是两、三层高的楼房”。有的人还会让你看他的手机,说“我们一开手机,手机信号就自动连接到中国网络上了。”也难怪,一河之隔的两国边民,一边住低矮的土坯房,另一个住的宽敞明亮、设施功能齐全的花园式“别墅”,心理能平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