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院士:网信领域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

倪光南认为,不仅要突破单项网信技术,还要在信息技术体系及其生态系统的竞争中取胜。“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如果没有体系,单项技术没用武之地,信息技术在很多情况下形成体系才能应用”。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汽车很好,但有可能会被黑客控制。我们以前往往用性价比来测评产品,但网信产品还要进行自主可控的测评,而不只是产品的性能。如果做不到自主可控,可以一票否决。”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近日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网络科技特色体验展区内,量子通信、5G、北斗系统等让人们脑洞大开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国20年来互联网发展的辉煌成就。

倪光南院士:网信领域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接受光明网等媒体采访(李政葳/摄)

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提到,截止2016年底,中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效发明专利数227365个,2016年专利申请数118725个,近五年中四度位居全球国际专利申请量第一位。

谈及发展取得的成就,倪光南表示,一方面是高铁、微信、支付宝和共享单车,这四张新的技术名片,让人们享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北斗卫星导航、量子计算通讯技术等国际领先的高精尖技术取得了发展。

如今,网络空间逐渐成为连接全球人类的平台,然而,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发展与安全同步进行,发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如果没有安全,发展是不能很好实现的。”倪光南特别强调,要把安全和发展作为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做到安全与发展同步推进。

“自主可控不等于安全,不自主可控一定不安全。应该有一些制度来保证,只有制度化才能保证这一原则无处不在。”在倪光南看来,应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在这一领域内,相关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文献资料、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等往往可以形成一个信息技术体系,体系及其关联的经济社会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因此,倪光南认为,不仅要突破单项网信技术,还要在信息技术体系及其生态系统的竞争中取胜。“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如果没有体系,单项技术没用武之地,信息技术在很多情况下形成体系才能应用”。

另外,倪光南还提到,自主可控要实现“不可用”“可用”“好用”三个阶段,还要做到大力推广。“在传统产业方面可能没有这么明显,但在网信领域就比较明显。如果做不好推广,即便性能好也不利于发展”。

【本文原载于光明网】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网络科技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712/40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