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与中国队银牌丰收不相干的次文化现象

这种缺乏个性的跟风除了助长西方文化入侵,过洋节、吃洋餐、不惜血本购买西方昂贵的奢侈品,千里迢迢跑到日本买中国制造的马桶盖。西方不费吹灰之力,通过人为制造的崇洋媚外品牌效应,就把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通过“富人”之手,席卷而去。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2018平昌冬奥会中国队拿了6银1金,中国队合影有5名队员伸出“丫”字剪刀手。

丫!与中国队银牌丰收不相干的次文化现象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剪刀手似乎成了中国人照相的标配,不知道是照相的时候不知道手往哪里放,所以摆个“丫”手势告诉别人自己很二?亦或是想显示一下自己很接鬼,很洋气,还要配上一嗓子“爷”?

盲目跟风的人中有不少人不知道剪刀手源自于英语victory fingers,英语单词胜利的头一个字母V。二战时期英国时任首相丘吉尔为了鼓励英国人民必胜的信心,很喜欢伸出两根指头。

丫!与中国队银牌丰收不相干的次文化现象

丫!与中国队银牌丰收不相干的次文化现象

显然,英语国家更了解剪刀手V字的意义,然而细心观察现代英语国家,却少有照相时伸出两根手指头的。看2018平昌冬奥会美国队的合影,一看人家争的是金牌冠军,没有一个对银牌老二感兴趣。

丫!与中国队银牌丰收不相干的次文化现象

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团队,就是要当世界老大,奥巴马也曾一再宣称美国绝对不当老2。

丫!与中国队银牌丰收不相干的次文化现象

曾几何时中国人开始喜欢二?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缺乏个性追求,与喜欢从众的心态有关。年轻人追星潮,是一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次文化现象。这就难怪会一窝蜂地跑到日本买马桶盖,追求的就是空空的虚荣心,和崇洋媚外的所谓品味。

丫!与中国队银牌丰收不相干的次文化现象

丫!与中国队银牌丰收不相干的次文化现象

从港台明星丫手开始,中国主流媒体不甘落后,动辄摆拍“yea!”,不几年就成了流行全国,合影必备的标配。难怪有人抱怨中国教育缺少创造性,从电视台导演到小学生,大家似乎只热衷于模仿,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一个需要筹备几个月的春晚节目,里边有多少舶来被别人玩剩下的文化现象,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雷同,这就难怪普通百姓不少人似乎不伸出两指头就不会照相了。

丫!与中国队银牌丰收不相干的次文化现象

丫!与中国队银牌丰收不相干的次文化现象

丫!与中国队银牌丰收不相干的次文化现象

丫!与中国队银牌丰收不相干的次文化现象

这种缺乏个性的跟风除了助长西方文化入侵,过洋节、吃洋餐、不惜血本购买西方昂贵的奢侈品,千里迢迢跑到日本买中国制造的马桶盖。西方不费吹灰之力,通过人为制造的崇洋媚外品牌效应,就把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通过“富人”之手,席卷而去。

正是所谓殖民地文化心态,本来可以买国产的,物美价廉,“有点钱的人”却连袜子、内裤都要外国名牌,以显示自己高贵,洋气。有人甚至卖肾、卖身也要配一部P牌手机,否则就没法在圈里混。

事实上消费心理的一念之差,每年上万亿元的财富外流。许多中国人在家里省吃俭用,出了国大手大脚,成为世界头号奢侈品购买大军,废水流入外人田。

最近央视也开始出现一个次次殖民地文化用语,一个英语单词call,在日本衍生出一个杂种四不像的词“打call”,经过港台二传手,近年来在中国年轻人中流行起来。这种破坏汉字完整纯洁的语言现象,在缺乏思考、价值判断的人群中广泛流行,还引以为傲。

可笑的是央视主持,汉语雅言正音的最后把关者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意思就从港台舶来垃圾语言现象。央视着名主持人在主持中华情时大喊“哇塞”,她如果知道“哇塞”是从台湾闽南语骂人话衍生来的,恐怕自己都会无地自容。不少主持人以模仿台湾主持人为荣,最为可笑的是到现在台湾还在用VCR作为录像的代名词,而大陆主持人还以为是什么时尚的表达方式。本来用中文习惯说法就很简单,主持人说。咱们先看一段录像;但是不知道央视的这些主持人出于什么心态,非要学着港台腔“让我们看一段VCR”。

首先,中文本身就有“录像”这个词,为什么像台湾日本一样非要照搬外语单词,破坏汉语的完整性,你曾几何时见过英语里夹着汉字表达意思?

其次,主持人并不知道VCR是啥意思就乱用,VCR是英语Videocassette Recorder(磁带录像机)的字母缩写。磁带录像机已经被淘汰了好几代了,居然在台湾还被用作代替中文“录像”一词广泛使用,丢人现眼。更可笑的是被赶时髦的大陆主持人好不容易学到手,真够讽刺的。其实各大电视台不乏海归,这种模仿、赶时髦已经到了弱智的程度。

多年来港台次殖民地文化现象对大陆的影响早已到了破坏汉语普通话传统的雅言正音,甚至逻辑混乱的程度,聚会不叫聚会改叫“派对”;购物叫“血拼”,什么“吐槽”、“卖萌”、“拉风”、“屌丝”、“宅男”、“欧巴桑”、“料理”、“便当”,“粉丝”,“打拼”,“拍拖”,“哇塞”,“费思”,“马杀鸡”,“贴士”,“酷毙”,或直接用什么“T 恤”,“K书”,“OK绑”,“percent”,“size”,“smile”,“VCR”,“hold”,“OK”,伸出两根指头“yea”,诸如此类的词汇让人觉得语言进化本来应该是越来越优雅,科学,和规范,而这些所谓时髦中文却在向庸俗、无序堕落。

汉字是一种望文生义的文字,看看“派对”能派生出什么意思,比如把一个老同学聚会叫做老同学派对,本来简单的聚会,成了“派”成一对一对的,难免别人乱联想,你家里人放心你去“派对”吗?至于把购物叫做似乎人命关天的“血拼”就更恶心了。什么“吐槽”、“便当”这些日本传过来的低级词汇,字面上毫无优雅和意义可言,“吐槽”给人的第一直觉就是牲口闹肚子,刚吃的草料又吐到马槽里了,“便当”就更可笑了,有一位“语言时尚”的女郎,为体贴加班的男友送了两盒饭,大饭盒里装的是饭菜,小饭盒里装的是汤,她特意为男友标识了一下“小贴士:大便当 饭;小便当 汤”,男友看了直想吐。

丫字剪刀手虽然看似小事一桩,却折射出现在民众最缺乏的是五千年文化传承的那种大国文化自信。

【侯峰,察网专栏作家,旅美工程师,从事信息安全,系统控制和管理工作】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803/41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