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的行政权居然高于全世界的人权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美国又“退群”了,然而这次的“退群”非常典型——一个自封的“人权卫士”退出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黑莉拉着长脸,趾高气扬地对全世界吹胡子瞪眼,扬言只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按照美国的意愿进行所谓的“改革”以后,美国再考虑再加入。
已经频频见识了美国一系列无赖行为的全世界人民此时此刻已经没有兴趣去猜测美国此举是为了赖账不交会费还是为了绑架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了,只是黑莉此时此刻故作的横眉立目、张牙舞爪那模样忍俊不禁。
当然,黑莉只不过是特朗普政府在联合国的发言人而已,这是她的职务行为,根源在于特朗普政府。
众多外媒提到,美国正因人权问题饱受批评。“德国之声”称,由于特朗普政府对墨西哥非法移民采取“零容忍”政策,导致约2000名儿童被迫与父母拆散,并被集中安置在铁笼中。相关报道与照片引爆舆论。在美国宣布退出人权理事会前一天,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抨击美国将儿童与父母分开的做法“不合情理”。
对于美国再次“退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表示失望。美国的多个盟友也表示不满。据路透社20日报道,英国外交大臣约翰逊表示,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决定“令人遗憾”,英国依然坚定支持该理事会。《澳大利亚人报》称,澳外长毕晓普对华盛顿这一做法感到“失望”。毕晓普说,澳方对于人权理事会也有顾虑,但离开这个多边机构不是问题的答案。其实,盟友的这种“失望”更多的是奴仆式的怨艾,他们一直是狐假虎威的一群,面对美国的霸权,最终还是会选择低头。
对于美国的“退群”,我的态度是,不送,最好滚得远远的,最好美国连联合国也退出,然后把联合国总部搬到中国。
美国“退群”后,有人担忧在世界上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增大。可笑。在此之前的“二战”结束以来的几十年里,美国不是已经发动了30多场侵略战争吗?美国不是已经以维护人权的名义发动伊拉克战争,并且造成60万平民死亡吗?立不立“贞节牌坊”对于奥巴马也许重要,对于特朗普来说,“贞节牌坊”算什么?
其实特朗普的牌坊不是没立,是他立的就是“美国优先”,美国历任总统都是把这个摆在第一位的,差别只是在于做得隐晦一点还是露骨一点。特朗普就要把这条准则强迫全世界都接受,资本主义发展到现在,全世界剩余价值就那么多,美国狠敲中东等发展中国家能敲出多少,最大的肥肉是中国和欧洲,他肯定是要从这些地方割肉的。
这就是特朗普和奥巴马的不同的原因,决定因素是美国大资本寡头的野心,是他们背后的大资本决定,无论是奥巴马的“立牌坊”还是特朗普的赤裸裸,有个人执政风格的差别,而决定性的因素是他们背后的大资本认为哪一种方式对他们的掠夺更加有理。
这次事件之所以让人们感到滑稽和富有讽刺意味,是因为美国这个所谓的“人权灯塔国”曾经被中国的自由派公知捧上了天,他们一次次为美国的对外侵略和颠覆行为“背书”,说美国是在行使世界警察和“人权卫士”的正当职责,尤其是所谓的“人权高于主权”常常成为公知们的口头禅。
现在可好,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是联合国大会的下属机构,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其目标是致力于维护各国人权免于侵害。
而美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受到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抨击以后,居然以“退群”耍赖,这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了下面的逻辑——
其一,此之前美国要根据本国和西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需要打算颠覆一些国家的政权或者侵略这些国家的时候,借口是“人权高于主权”,也就是说,只要某些国家内部的个别人、少数人、一部分人自称或者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他们的人权受到了“侵犯”,那么美国等西方国家就可以“消除人道主义危机”的名义对某些国家发动战争或者在这些国家内部制造动乱。在这里,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操纵的各国的个别人、少数人、一部分人的所谓的“人权”是高于所在国的主权的。
其二,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目标是致力于维护各国人权免于侵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全世界各国的人权的代表者,起码表面上是这样,当这个机构批评美国的侵犯人权的行为的时候,美国居然对这个机构耍无赖,在这里,世界各国的人权低于美国一个国家的行政权,甚至低于黑莉一个人的行政权,更加不用说主权了。
双重标准玩得多么溜!面对这种无赖行径和强盗逻辑,你到哪说理去?!
有句话说得好,“上帝要让他灭亡,必先让他疯狂。”特朗普这是替美国作死的节奏。正所谓“不作死不会死”,人们越来越有理由怀疑特朗普是打入美国高层的卧底,是去玩死美国的。
当然,说美国马上就要完蛋还为时过早,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硬实力仍然可以独步天下,苟延残喘甚至继续横行霸道一段时间没有问题,但是当年的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的硬实力差吗?最后呢?
那么美国本身的人权状况怎么样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7年3月9日发表的《2016年美国的人权纪录》从不同方面列举了美国存在的人权问题:
——涉枪犯罪持续高发,监禁率居高不下。2016年,美国全年共发生枪击事件58125起,其中大的枪击事件385起,共造成15039人死亡,30589人受伤,死伤惨重。美国监禁率居世界第二,每10万居民中有693人被监禁,受过监禁的人数高达7000万,占成年人的三分之一。
最严重的枪击案的现场。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堪忧。2016年,美国成年人全职工作比例创1983年以来最低水平。过去30年将近70%的收入流入到最富有的10%的人的腰包,中产阶级规模出现拐点式萎缩。4500万贫困人口生活困难,七分之一的美国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预期寿命20多年来首次出现总体下降,平均寿命从78.9岁下降到78.8岁。
——种族主义持续存在,种族关系日趋恶化。2016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非洲裔问题专家工作组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交正式调查报告,称美国国内种族问题严重,没有解决好殖民历史、奴隶制、种族隔离、种族不平等和种族恐怖主义等问题。警察枪杀使人联想起过去奴隶制私刑处死的种族恐怖主义行为,美国正面临一场"人权危机"。
——妇女儿童老年人权利保障状况未见改善,弱势群体权利受到严重侵犯。女性收入大幅低于男性,纽约市公共部门的性别薪资差距达18%,加利福尼亚州薪酬等于或低于最低工资的劳工六成是妇女。性骚扰、性侵犯事件频发,约四分之一的女性曾在工作中受到过性骚扰,近两成年轻女性在大学四年期间遭到过性侵犯。儿童贫困率居高不下,680万名10-17岁的青少年处于食品匮乏状态。虐待老年人事件时有发生,每年约有500万老年人遭到虐待。
图为八旬亚裔老人闯红灯遭受美国警察围殴。
——侵犯他国人权现象屡有发生,肆意滥杀无辜。2014年8月8日至2016年12月19日,美国空袭伊拉克7258次,空袭叙利亚5828次,造成733起平民死亡事件,共导致4568-6127名平民死亡。2009年以来,美国无人机攻击仅在巴基斯坦、也门和索马里就造成超过800名平民伤亡。非法关押和虐待他国囚犯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
——拒绝批准核心国际人权公约,拒不接受联合国有关人权决议草案。美国至今仍未批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儿童权利公约》和《残疾人权利公约》等核心国际人权公约。在2016年第71届联合国大会期间,美国对关于“发展权”“人权与单方面强制措施”“促进建立一个民主和公平的国际秩序”“和平权利宣言”等涉及人权的决议草案投了反对票。
而光是美国警察随意开枪打死的民众在2015年和2016年就分别达到965人和963人。
抗议示威的民众被警察打得头破血流。
图为被美国警察随意开枪打死的人。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居然仍然把“人权”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而唯美国马首是瞻的中国公知更加是紧密配合。之前美国侵略伊拉克,他们就说是为了消除人道主义危机,当时美国自己的媒体曝光伊拉克战争造成60万伊拉克平民死亡的时候,他们就说是为了民主必须付出的代价;美国的“棱镜”丑闻被斯诺登揭露以后,他们为之洗地说是为了防范恐怖分子,并且把丧事当成喜事办,把斯诺登揭露美国的丑闻也说成是美国的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另外,难道被监控的联合国官员和美国的盟友国家的领导人也成为了“恐怖分子”了吗?最为可笑的是,KM暴恐事件发生以后,他们根据美国和西方发的“剧本”习惯性地首先为恐怖行为洗地,没想到最后美国佬也不得不承认那是恐怖行为,狠狠地抽了公知的耳光。
到了特朗普时代,觉得奥巴马这一套属于脱裤子放屁,太繁琐了,多余,而且“普世价值”的遮羞布已经掩盖不住美国的浑身癞疮,于是干脆“我是流氓我怕谁”,我就横行霸道了,咋的?!
而且特朗普上台以来的一系列所作所为无不体现了粗暴践踏国际关系准则的特点,至于践踏人权就更加不用说了,在这种情况下,再留着贞节牌坊和遮羞布碍手碍脚,干脆自己砸了和撕下来了,反正美国有的是耍流氓的资本,于是就有了“人权卫士”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这一幕,有了美国的行政权高于全世界的人权的闹剧。
其实,此时此刻美国佬还要不要保留这块遮羞布已经不重要,本质都是为了美国的霸权主义,为了在经济上掠夺全世界,有时候需要伪装一下就给自己披上“外衣“,有时候觉得麻烦,就露出本来面目,明火执仗。现在全世界人民已经觉醒,看清楚了美国的本质,相比于特朗普与美国的独裁霸道,联合国的人权理事会显然要好于美国,这得感谢特朗普这位伟大的反面教员,只是难为了那些曾经不遗余力为美国的所谓的“人权”抬轿子吹喇叭的公知,不知道他们的脸现在消肿了没有?
【千钧棒,察网专栏作家】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806/42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