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s直播手机连接_雷速体育_jrs低调看直播直播:北京是怎么从“一点儿也不重要”到“很重要”的

新中国之所以能够建都北京,是因为有两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第一是新中国在成立之前就首先取得了东北和内蒙古,使得这两个地区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威胁,反而变成了重要的屏障,也让北京从战略前沿变成了战略后方。第二个条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立即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了外国在北京的驻兵权,并且收回了外国兵营。这使得北京彻底摆脱了外国人的控制。而蒋记民国之所以不建都北京,本质是蒋介石无能,并不是北京不重要。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新中国的伟大,才让北京变得“很重要”。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近日来,姜文的一部新作《邪不压正》上映。其中主线内容大多数人感觉“看不懂”,倒是有很多段子引起了人们的注目,比如说其中有一段大意是这样的:

【北京很重要,南京不过是蒋介石兼并收购来的,可是他的股东们各个心怀鬼胎……】

有朋友在此基础上感慨,表示蒋介石没有看到北京的重要意义而建都南京体现了其腐朽性,是依附于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

的确,“北京很重要”几乎是今天的人的共识。如果要是今天有人提出“北京不重要”恐怕会被喷。可是在过去,很多人并不是这么看的。

就拿明朝来说吧。在其覆亡以后有不少学者总结明亡的教训,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绕不过去的一点就是朱棣建都的失误。概括的说,在封建时期,北京是一个极为不适合建都的城市,所谓“天子守国门”实际是把都城放在了战略前线,这样不但导致战略防御的成本大大提高,而且导致整个朝代都处于高危状态。一旦被“斩首”便群龙无首,再也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像着名学者顾祖禹在其名着《读史方舆纪要》的《北直方舆纪要序》当中便旗帜鲜明的指出,从战国时期的燕国开始,没有一个建都北京的朝代不是一旦战败就迅速覆亡的。从辽代到元代之所以建都北京,是因为他们是少数民族王朝,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但是即使如此,他们也还是被建都北京坑的不轻。至于明朝选择建都北京就是纯粹的战略失误了:

【天子有道,守在四夷,勇夫重闭,君子所贵。以万乘之尊,而自临于危险之地,未为长策也。……“然则自辽及元,何以必都燕京?”曰:“辽起于临潢,南有燕云,常虑中原之复取之也。故举国以争之,置南京于燕,西京于大同,以为久假不归之计。女真自会宁而西,擅有中夏,仍辽之旧,建为都邑,内顾根本,外临河济,亦其所也。蒙古自和林而南,混一区宇。其创起之地,僻在西北,而仍都燕京者,盖以开平近在漠南,而幽燕与开平,形援相属,居表里之间,为维系之势。由西北而临东南,燕京其都会矣。……太史公曰:燕北迫蛮貊,内错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及秦人灭赵,败燕军于易水之西,而国随以亡。臧荼、卢绾、燕王旦国于燕,不旋踵而陨毙。彭宠以渔阳贾祸。公孙瓒以易京覆宗。王浚掩有幽州,幸晋室多故,冀以自雄,而见戕于石羯。段匹有幽州,而仍不能自立也。杜洛周、葛荣、韩婴之辈,旋起旋灭,皆不足道。高开道窃有渔阳,身死而地归于唐。天宝以后,以河北叛乱者,凡十七起。其能免于诛夷,保其宗祀者,不数见也。迨夫李匡筹夷灭于克用,刘守光复系组于存勖,而幽燕卒并于河东矣。契丹倔强者八世,竟败亡于女真。女真恣睢者百年,终夷灭于蒙古。乌在其为险固者欤?呜呼!以燕都僻处一隅,关塞之防,日不暇给,卒旅奔命,挽输悬远。脱外滋肩背之忧,内启门庭之寇,左支右吾,仓皇四顾。下尺一之符,征兵于四方,恐救未至而国先亡也。撤关门之戍,以为内援之师,又恐军未离,而险先失也。甚且藉虎以驱狼,不知虎之且纵其搏噬;以鸟喙攻毒,而不知鸟喙之即足以杀身也。不亦悲哉!”】

还有一位更加着名的学者黄宗羲,在其名着《明夷待访录》当中专门设了《建都》一章,里边说的就更加明白了。即明朝最大的失误就是建都北京,自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以后就没有过一天安生日子:

【或问:北都之亡忽焉,其故何也?曰:亡之道不一,而建都失算,所以不可救也。
夫国祚中危,何代无之!安禄山之祸,玄宗幸蜀,吐蕃之难,代宗幸陕;朱沘之乱,德宗幸奉天;以汴京中原四达,就使有急而形势无所阻。当李贼之围京城也,毅宗亦欲南下,而孤悬绝北,音尘不贯,一时既不能出,出亦不能必达,故不得已而身殉社稷。向非都燕,何遽不及三宗之事乎!
或曰:自永乐都燕,历十有四代,岂可以一代之失,遂议始谋之不善乎?曰:昔人之治天下也,以治天下为事,不以失天下为事者也。有明都燕不过二百年,而英宗狩于土木,武宗困于阳和,景泰初京城受围,嘉靖二十八年受围,四十三年边人阑入,崇祯间京城岁岁戒严。上下精神敝于寇至,日以失天下为事,而礼乐政教犹足观乎?江南之民命竭于输挽,大府之金钱靡于河道,皆郡燕之为害也。
或曰:有王者起,将复何都?曰:金陵。或曰:古之言形胜者,以关中为上,金陵不与焉,何也?曰:时不同也。秦、汉之时,关中风气会聚,田野开辟,人物殷盛;吴、楚方脱蛮夷之号,风气朴略,故金陵不能与之争胜。今关中人物不及吴、会久矣,又经流寇之乱,烟火聚落,十无二三,生聚教训,故非一日之所能移也。而东南粟帛,灌输天下,天下之有吴、会,犹富室之有仓库匮箧也。】

应该说,这些说法也的确是不无道理的。因为明朝中央政府统治的实际疆界就是在长城一带,北京作为一个边防要塞,面临着东北和西北少数民族的双重军事威胁。明朝选择建都北京,大体上就相当于我们新中国抗美援朝的时候选择建都丹东,珍宝岛战争时选择建都黑河,安全压力必然是极大的。

明朝朱元璋的时候并没有把北京作为建都的考虑,而朱棣之所以选择建都北京是因为其通过靖难之役取得的皇位并不十分稳固,所以只有迁都到自己的老巢才能够放心。事实上,朱棣刚死,其儿子朱高炽(仁宗)就决意恢复南京为京师,并令内监王景弘等修治南京宫殿,重新要求北京诸司皆加“行在”二字。只不过明仁宗和之后的明宣宗在位时间都不很长,还没有完成还都南京的城市建设就去世了。继位的明英宗自认为自己的才能很高,可以彻底平定漠北边患,所以于1442年宣布定都北京,并于几年之后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当然我们大家也都知道:差一点让明朝成了一个短命王朝。但是明英宗复辟以后,北京由于“靖难之役”和“夺门之变”这双重政治正确,反而没有人再敢提迁都的事儿了。

当然,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即使不建都北京,建都南京结果也未必一定更好。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地理环境不可能是决定性因素。中国古代也有老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是在长城以北被少数民族控制的情况之下,至少不能说紧挨着边界的北京地理位置特别优越吧?

具体到民国时代,北京仍然是一个不适合建都的城市。不用说别的,单单是民国政府承认《辛丑条约》规定外国有权在北京驻军这一点,就足以让任何一个建都北京的政府成为列强的傀儡。也正因为这个缘故,辛亥革命时期列强在北京的袁世凯和南京的孙中山之间果断的选择了袁世凯。建都于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也从未摆脱过列强的控制。

当然,蒋介石之所以不建都北京并不是因为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权,而是具有特殊的原因:如果要是说“南京不过是蒋介石兼并收购来的”,那么北京根本就连兼并收购也算不上。在中原大战之前北京是控制在晋系阎锡山集团手里,中原大战之后则是控制在东北军张学良手里,蒋介石实际控制的地盘只有东南几个省,他不建都在南京还能建都在哪里呢?

jrs直播手机连接_雷速体育_jrs低调看直播直播:北京是怎么从“一点儿也不重要”到“很重要”的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视角理解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从不抵抗到签订《何梅协定》、《秦土协定》一系列卖国条约等众多匪夷所思的行动:中原大战之中张学良的介入让反蒋同盟顷刻之间土崩瓦解,这也使得战后其成为了国民党各派系当中唯一能够在武力上抗衡蒋介石的势力。尽管张学良并没有表现出与蒋介石抗衡的愿望,但是其实力也足以让蒋介石难以安眠。此时,日本侵占东北,进逼北京等行为在蒋介石看来或许正是为自己清除竞争对手,求都求不来,为什么要抵抗呢?这就和抗战时期民国政府给伪军发饷打八路军,抗战结束后老蒋又希望侵华日军能够不必遣散而继续去打八路军是一个道理。

新中国之所以能够建都北京,是因为有两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第一是新中国在成立之前就首先取得了东北和内蒙古,使得这两个地区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威胁,反而变成了重要的屏障,也让北京从战略前沿变成了战略后方。第二个条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立即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了外国在北京的驻兵权,并且收回了外国兵营。这使得北京彻底摆脱了外国人的控制。

严格意义上来说,北京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性是在新中国建都以后才逐渐形成的。旧中国主要的工业中心是上海和天津,甚至南京的工业也要强一些。国民党经济部1947年时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发现上海和天津两市的工厂数就占了全部工厂数的63%,占了职工人数的62%。北京在解放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妓院、赌场与大烟馆是主要的经济支柱:

【解放前夕的北平经济,正处于衰败之中。北平是一个生产不发达的城市,资本主义民族工业力量薄弱,经济呈畸形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的民族工业尚未得到恢复,就在美货充斥市场、通货膨胀的摧残下陷入困境。到194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1.05亿元。
解放前的北平,没有真正的机器制造工业,没有基本化学工业,不能炼钢,不能纺纱。全市有大小工厂、作坊13286家,只有44家官僚资本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其他绝大多数是私营小企业或个体手工业。13000余家大小工厂、作坊仅有职工83000余人。企业规模小,设备差,技术落后,经营管理混乱。
1948年6月,北平共有妓院255家,妓女1462人。妓女患性病者普遍,妓院成为性病蔓延的场所。1948年1月至6月,全市妓院中的妓女,半年内共检验出淋病1337例,梅毒439例,梅毒兼淋病254例。另外,各种花样的赌场到处可见。妓院、赌场常与贩毒、吸毒相伴而生。解放前夕,仅在前门、崇文门、花市等地区就有数十处大烟馆。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着,中国共产党北京历史  第二卷,北京出版社,2011.06,第1页】

而在经历了新中国几十年的建设之后,北京的城市人口已经从140万增长到了2000万,GDP增长到了28000亿元。今天的北京,已经从一个破败的中世纪消费型城市变成了全国的高科技产业中心。我们完全可以说它真的“很重要”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其是中国的首都,即使单纯作为一个城市也是如此。

其实说白了,蒋记民国之所以不建都北京,本质是蒋介石无能,并不是北京不重要。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新中国的伟大,才让北京变得“很重要”,越来越重要。

笔者个人认为,姜文的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在写历史,不如说是在说现实。比如说,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日本人靠不住”
“那我靠谁啊?”
“老蒋?”
“一个写日记的人。”
“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你写日记吗?”
“谁把心里话写在日记里。”
“写出来的那能叫心里话?”
“下贱。”】

其实,蒋介石的日记在当时并未公布,公开讲话倒是数不胜数。因此,当时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人以其日记而不是公开讲话来评价或歌颂蒋介石。事实上,是近年来随着历史虚无主义的兴起,某些专家学者才开始采取“用蒋介石的日记歌颂蒋介石”这种手法的。因此这段话显然不是讽刺当时的人无知,甚至主要也不是讽刺蒋介石,而是在讽刺现在整天歌颂蒋介石“日记强国,地图开疆”的那些专家学者。

无独有偶,前不久热播的某电视剧当中也有“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情节。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其中写了一个整天写文章歌颂日本侵华的专家,最后由于日本人需要高级知识分子做人体试验材料,于是就把他拉去做人体实验了。其实,日本侵华的时候除了逃亡的学者,在沦陷区的学者大多数是采取默不作声的态度,真正歌颂日本的少之又少。如果要是日本真的需要高级知识分子做实验材料,也完全没有必要选择歌颂自己的人。而汪海林之所以这样写,只不过是在讽刺今天某些为侵略者翻案的专家而已。

这些影视剧当中“借古讽今”情节出现,一方面证明了近几年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力量在壮大,历史虚无主义者越来越不得人心,另一方面也证明那些人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势力,所以爱国的文艺工作者不方便公开批评他们,只有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就好像当年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和郭沫若的历史剧一样。这些影视作品还是可以看看的,不过我们不能把它简单的认为是历史的还原,而要明白作者真正想要写的是什么。

【jrs直播手机连接_雷速体育_jrs低调看直播直播,察网专栏作家】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807/43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