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游:“海湾石油”是引入竞争那么简单吗?

这些年在我国,一直存在着市场万能的鼓吹,一直有人企图完全取消国家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一直把我国的宏观管理说成是受凯恩斯主义的毒害,一直鼓吹所谓的自由的市场经济,可世界上有这种所谓的自由的市场经济吗?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清江游:“海湾石油”是引入竞争那么简单吗?

最近,国内加油行业率先有了新动向,出现了海外的竞争者,这不,“海湾石油”进来了。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事,倒也在当地引起了一阵小激动,并使很多人议论纷纷。虽说这“海湾石油”目前看还没有在加油行业掀起什么大浪,但可预见的是,它不可能仅开一两家加油站的,一定会在整个中国布点。到那时,或许会出现波浪滚滚的态势。普遍的看法是有竞争总是好事,比没竞争强,这可以刺激国内加油企业兴利除敝,改善服务,提高经营效益,在竞争中加快发展,两油也可以到国外去布点嘛。

很熟悉的声音。这和当年让国企改革时的说法有些类同。其实,国内的加油行业早就允许私营的进入与国有的竞争,但不知何故,这些私营加油企业没有得到人们的高度认可,这次“海湾石油”大概不会走这些私营企业的路吧?

这次“海湾石油”进来从最初人们的反应来看,对它似乎抱有很大的期待,一点点的小优惠就门庭若市,只是中国的市场太大了,仅一个“海湾石油”能搞出多大名堂?

何况过分称赞这种竞争是不是早了点?“海湾石油”究竟能带来什么还得拭目以待。要知道,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竞争并不是只有一面利,有利则有弊,甚至它可称为有一面利,则有“一面杀”。为什么用“杀”来形容呢?因为市场竞争是无情的,它带来的最终结果且不论消费者如何,对企业来讲很可能是生存的激战,生存的竞争,面临生死。在资本主义世界,老板们跳楼是很经典的,而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后,虽没有什么跳楼的,但跑路的相信所有中国人都不陌生。四十年过程中的一场“一面杀”,让国内的绝大多数国企最终消失证明的是什么?别的先不论,至少让我们看到了那市场竞争的残酷,那就是市场竞争“一面杀”的效果,真是国企不行、还是国企真的不行?历史是一面镜子,能让人得到借鉴,汲取教训。

难道我们是担心两油国企消失吗?不是。一两个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而最终破产、垮台、消失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有生有死,有破产就有新生的。消费者关心的是服务的质量,是加油的价钱,服务好、价钱低才是硬道理。至于加油企业挂的什么牌子,是国企还是私企还是海外企业关系并不大。也就是说,消费者根本不会担心两油怎么样。

当然总有人得担心两油,就是这些企业的员工们。他们可是靠此生存的,他们比不得高管们,高管们一年的收入就是他们几十年的收入,企业垮台后,高管们照常悠哉悠哉地过土豪的日子,而两油的员工们不得不担心是不是要面临下岗。企业无难,他们虽然收入比高管们低的太多,但小日子也是比一般行业员工过的滋润,而海外加油企业的进入让他们开始有了份担心,能竞争过这些海外来的吗?海湾的石油大佬们可是阔的很,打价格战比优惠甚至玩行贿,国企两油能顶得住吗?

记得那些年有一个非常典型的行业全面破产令百万员工唏嘘不止,那就是纺织行业。如今的纺织行业基本上已被私企占领,其面上的缘由就是国企竞争不过私企而最终破产,让出了整个行业,加油企业会不会重蹈这一覆辙?

不是说反对海外加油企业来竞争,而是想说,我们必须考虑这种竞争会带来什么,挤垮国有的加油企业不是不可能啊,未雨绸缪是必然的。确切讲,当资本家们统治了加油企业之后最终会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是值得深究的。况且,市场竞争不是只有一面利和“一面杀”,它最终的影响会不会产生像远方的蝴蝶扇动翅膀那样的效应是一时说不清的。当一个行业被国外企业垄断之后的最终带来什么暂时是看不清的?

也许很多人非常不满两油,或者非常不满一些国企的腐败,非常不满国企高管们拿的比普通员工高上百倍的薪水,但当资本家成了这个舞台主人之后,这些不满还会有吗?大概是没有机会不满了。

由于是国企,我们有理由不满,有机会不满,也能表示不满,从而让国家去做出改变。但当企业性质变后,这些统统都会没有的。国企国家能管,私企国家的管就是宏观的喽,大家都懂得什么是宏观管理。

可能很多人都在欢呼引入海外企业来竞争对国人是一件好事,都在想着竞争带来的好处,但免费午餐从来都是没有的。如果国企因竞争而失败,剩下的是什么?一定是馅饼吗?

过去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和私营企业竞争,现在是和国外的企业竞争,如今变成了和跑到国内来的外国企业竞争,抛开其它因素的影响,我们能指望国有企业赢吗?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必须承认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全国各级的国有企业在改革中绝大部分消亡了。换言之,国企没有竞争过那些被称为私营企业的老板们。

今天,我国剩下的国企虽都成了大块头,实力雄厚,能经得起更大的风浪,但它们在新的开放中面临的可不是国内私营企业那么简单了。就像它们在国外的竞争对手一样,净是跨国企业,即都是大块头中的大块头,谁能赢是在两可之间的。就加油企业而言,它们的石油成本比我们的低,先天在竞争上占有优势,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这也属不公平竞争,大概就像改革开放之初的国企与私企竞争相似,不公平的竞争结果是可以预料的。

当然,这不是本文唯一关心的,本文还关心更重要的。

其实,“海湾石油”进入带来的市场竞争的结果还远着呢,即使形成一种竞争态势暂时也撼不动大局,至少还有国家的宏观管理。但恰恰是国家的宏观管理如今总是被某些人敲打,甚至视为眼中钉,肉中剌,欲拔之而后快。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一些人正是摆出一付敢于直言的架式,想“除钉拔剌”。这些人为高抬市场作用在会上频频叫嚣,大肆鼓吹应继续强化市场作用,叫嚷让市场一统天下,甚至公开提出要让“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事要少些,要让市场作用多些。这些人是企图阻止搞国家宏观调控,是企图让国家放弃宏观管理,在这些人看来,市场经济就要一切放给市场,一切由市场说了算。

不知他们是装傻还是装糊涂,国外没有国家宏观管理吗?美国2008年的金融海啸且不说我国的帮助,就美国本身而言,没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脱困吗?

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这些人是企图否定我国的改革经验?其实,办大事的方式多些还是少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不能丢,国家宏观管理的职能不能放,不能让市场为所欲为,前些日子出现的那个假疫苗不是很能说明问题吗?

吴敬琏的说辞也值得关注,他是打着可以讨论,可以研究的幌子,不那么直言,实际上他是否定国家宏观调控、宏观管理的,他是绕着弯鼓吹市场万能的。他一面承认发展是曲折的,一面又提出什么“翘翘板说”。什么一投资就上去,不投资增长率就下来。“翘翘板说”实际上是否定曲折发展的,实际上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变相否定,是企图否定中国政府的宏观管理的作用,是否定几十年经济发展的成功。这种人特别喜欢讲外国,可他们从不讲外国的经济发展、其实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是一直勇往直前的,都是有快有缓,曲折发展的。中国发展有曲折,有快有慢为什么就成“翘翘板”了?更何况,哪一个国家没投资就能发展?还经济学家,基本常识啊,是有意欺骗还是玩自我矛盾?

其实,在市场经济中人们总看竞争多些,讲竞争多些,以为市场经济需要的就是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通过竞争才能发展,市场发展了,经济也发展了,以为竞争带来更多的对消费者的好处,这大概说的也没有什么错吧。

但市场经济还有一个特点不能忽视,那就是垄断。如今,我们总是把这个帽子扣在了一些国企的头上。但这些行业如果私有化后,就没垄断吗?同样会出现垄断,可能比国企的垄断更甚。市场经济这个特点一些人不愿讲,回避讲,或者可以说成是一些人根本不肯讲,他们一旦真的要讲,就把这一市场经济的特点扣在国企头上。当然垄断也有被人们所忽视的情况,普遍百姓们是无意忽视的,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哪些行业会形成垄断,什么时候会出现垄断,不知道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讲市场竞争的好处而不讲坏处,不讲会出现垄断,是有意欺骗普通百姓。

换言之,不管讲不讲市场经济的垄断,都改变不了竞争只是市场经济的一个过程,一种特点,而市场经济经过竞争这个过程后,出现的结果则是垄断,或者说垄断才是竞争的目的。

年龄稍大些的大概都看过当年在我国上映的一部日本电影,“华丽的家庭”。讲的就是日本银行业的竞争、兼并和垄断。其实,凡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有的行业都在走这个过程。只要是市场经济,这是无法避免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的各行各业在竞争之后几乎都通过兼并走上垄断。企业为什么越作越大,说的是船大经风浪,可另一面则是市场经济竞争的结果。船大本身是经过竞争、兼并实现的,而大意味着走向垄断,企业越大越呈现一种垄断的态势,而垄断则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实力,关键的是,当垄断一旦形成,那竞争就稍息了。

为什么垄断的大资本家们从不提反垄断,从不愿承认垄断?而那些小资本家们则大喊反垄断?世界各国也都对外对内大喊反垄断?这是财富流向的问题。由于垄断,大资本们可以轻易地获取超额利润,说通俗点,肉全被他们吃了,给小资本们剩下的只有汤,那么喝汤的就得让反垄断登场。

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不仅是从自己企业的劳动者身上了,它还要从更多的劳动者身上来榨取剩余价值,这是通过垄断实现的,这是它的本性所致。

换言之,市场经济竞争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的结果那一定是垄断,特别是资本家们经过竞争后垄断一定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疑问,是让国企在国家的管理下有些垄断好还是让资本家垄断好?国企垄断可以通过宏观手段来调节,资本家垄断国家能调节吗?很多人都说,世界各国不是都出台反垄断法吗?可是,反垄断法却没有阻止垄断的形成,没有阻止让资本家们获取额外的高利润。

不过问题没有到此为止。在很多人看来,需要引入竞争的还有很多行业,如燃气行业,暖气行业,电力行业,水行业包括自来水行业,甚至还有金融银行业。如果这些行业都引入海外竞争者,那会出现怎样的情况?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若都有海外竞争者,最终会出现什么结果?是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还是进一步被提高消费水平?

一句话,我们希望有竞争,但不能只看到竞争的好处,不知竞争的危害,更不能忽视垄断的危害,特别是外国资本家垄断的出现一定是危险的。

这些年在我国,一直存在着市场万能的鼓吹,一直有人企图完全取消国家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一直把我国的宏观管理说成是受凯恩斯主义的毒害,一直鼓吹所谓的自由的市场经济,可世界上有这种所谓的自由的市场经济吗?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石油 海湾石油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809/44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