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因应外部要求改革论”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最近,有人发文就美国要求中国取消“中国制造2025”计划一事发表看法说:“美国方面对2025规划的反对则是出乎中国人意料的。说实话,作为中国主权内的事务,我们是可以完全不理会美国态度,专注于自我决定的。然而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化,中国的利益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利益有了相互协调的更多现实需求,扩大共同利益成为中国在对外开放环境中不断前进的重要方式。这也是中方重要的一个思考角度。”所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今后产业计划和政策做出适当调整。”“外部压力从来都是中国内部改革的动力之一,对此我们的态度应当是坦然的。中国越开放,就越需要因应外部的要求,今天中国与外界互动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利益,而不是主权受到压迫情况下的屈辱让步。强硬和对抗永远比相互妥协更加受欢迎,甚至更加‘政治正确’,这不应再是21世纪中国的意识形态。”
上面这些话尽管讲得比较含蓄,但基本意思我还是看懂了。意思是:在全球化的情况下,中国的利益要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利益进行相互协调,应该根据美国的要求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外部压力从来都是中国内部改革的动力之一,中国越开放,就越需要因应外部的要求进行内部的改革,对外部压力采取强硬和对抗的态度,不应再是21世纪中国的意识形态。
这就是新发明的“因应外部要求改革论”。尽管这个理论的一些提法很新,我们过去从没有听说过,然而,我却认为这个“因应外部要求改革论”是大错而特错了。
第一,“因应外部要求改革论”搞错了中国改革的目的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是要通过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从而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改革的这一目的,完全是从全中国人民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现实和长远利益需要出发的,完全是因应了中国内部的要求,而完全不是根据什么外部的要求来确定的。大家可以想一想,在当今世界上有哪个国家会提出中国的改革应该确立这样一个目的?巴基斯坦不会,前苏联不会,朝鲜也不会,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更不可能!所以说,把中国的改革说成是因应外部的要求而进行的改革,是非常错误的。
第二,“因应外部要求改革论”模糊了外部因素对中国改革可能发生的正作用与负作用的区别
外部因素对于中国国内的改革是否会产生影响?当然会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与中国的改革是外因与内因的关系。
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即事物之间的矛盾。它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同时需要,缺一不可。但两者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就中国改革与外部因素的关系来说:
首先,中国改革的基本目的、方法、路线、规划、方针、原则和改革的力量等是内因,是改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其次,外部因素是中国改革进行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它能加速或延缓中国改革发展的进程,局部改变中国改革的面貌,并在一定条件下,对中国改革的目的能否实现起决定性作用。
第三,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部因素对中国改革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有时能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但不管外因的作用有多大,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由此可见,外部因素对中国改革的影响会产生两种作用,即正作用与负作用。正作用能够加速中国改革发展的进程,使中国改革的目的更加科学完善、改革力量更加强大、改革的结果更加有利于人民,从而使中国的改革取得最后的胜利。而负作用则恰恰相反。
美国要求中国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进行调整,对于中国的改革来说,美国的压力属于外部因素。由于美国国家战略的目的是要维护和增强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因此,它是绝不会愿意看到中国达成改革的目的——成为世界性强国的。所以,美国的压力只能对中国的改革起到负面的作用:延缓中国改革的进程,局部改变中国改革的面貌使之有利于美国但不利于中国人民,甚至使中国的改革遭到失败。
“因应外部要求改革论”说中国要根据外部的要求进行改革,完全模糊了外部因素对中国改革可能产生的正作用与负作用的区别。有利于中国人民利益的外部要求我们当然要听取和因应,而有损于中国人民利益的要求我们就必须坚决拒绝和抵制。
第三,“因应外部要求改革论”实际上当了美国的内应
我们前面说过,外因可以通过内因发生作用,对中国改革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不管论者有没有意识到,也不论其主观意图如何,但所提出的“因应外部要求改革论”在实际上是当了美国的内应。
美国的压力在“内因”上产生了作用,结果一些人的思想发生了有利于美国而不利于中国的变化。对于他们提出的“因应外部要求改革论”美国人肯定是欢迎的,因为如果用这个理论统一了中国人的认识,美国要求中国怎样改革,中国人就怎样改革,那岂不正合美国人的意?!
我们要提醒人们,现在的世界仍然还是资本的天下,到处充彻着利益的争夺,散发着铜臭和血腥的气味,你所说的“中国的利益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利益有了相互协调的更多现实需求,扩大共同利益成为中国在对外开放环境中不断前进的重要方式”,不过是极其天真的幻想;你主张的“强硬和对抗永远比相互妥协更加受欢迎,甚至更加‘政治正确’,这不应再是21世纪中国的意识形态”,肯定是一剂极其有害的麻醉药。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812/46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