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雄心勃勃到内外交困——特朗普执政两周年综述

当我们回到两年前,再次聆听特朗普的竞选演讲和就职演说时,他那种雄心勃勃、踌躇满志,发誓要改变美国的面貌,把美国治理成“让美国再次强大。让美国再次富有。让美国再次骄傲。让美国再次安全”的全新国度。真可谓自信满满、掷地有声!曾几何时,两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特朗普那种雄心勃勃、踌躇满志,不见了踪影。转而由内外交困、孤独无奈所代替。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从雄心勃勃到内外交困——特朗普执政两周年综述

自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第45届总统以来,到现在已经整整两年时间了。当我们回顾和梳理特朗普两年的执政经历,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也可以用“史无前例”来概括。只要我们从特朗普执政的主客观条件上来分析,即可窥见其执政脉络和执政效果。

一、兑现承诺和竞选连任是特朗普的施政目标

有人说:“让美国再次伟大”,是特朗普的执政目标。其实,这种提法,只是特别笼统的一种趋向,它并没有程度上的差别,因而不具备目标的基本特征。目标往往具有具体性、递进性和操作性。

回顾特朗普两年的执政生涯,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特朗普的执政目标就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

第一、兑现承诺。这是特朗普“于公”的奋斗目标。特朗普在就职演说中有一个总的承诺。这就是:“我们会让美国再次强大。我们会让美国再次富有。我们会让美国再次骄傲。我们会让美国再次安全。”为了这个总承诺,特朗普还向选民做出了许多具体承诺,来落实这个总承诺。执政这两年来他一直忙着兑现这些承诺。

竞选承诺之一:解决装备制造企业回归美国问题。特朗普在竞选演说中说道:“由于比尔•克林顿和希拉里•克林顿支持的灾难性的贸易协定,自从1997年,美国已经丢失了近三分之一的制造业岗位。”他保证说:“我要把我们的工作带回俄亥俄、带回美国,我不会再让公司搬到其他国家,在这过程中不计后果地解雇员工。”应该说,特朗普的想法没有错,但是他采取的方法有问题。他用强迫的方法逼迫本国在海外的装备制造企业回归美国,还强迫跨国企业到美国投资建厂。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而特朗普的这些强制性要求,是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因而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迫使一些企业远走它国,促使跨国公司关闭在美企业,得不偿失。

这里有两个典型例证,就很能说明问题。一个是不愿离开中国的特斯拉公司。他们不顾特朗普要求装备制造企业回归美国的三令五申,不但没有撤走在中国的企业,反而在中国新上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项目,总投资达500亿元人民币。近日已开工建设。另一个是难以离开中国的苹果公司。特朗普上任后曾多次表态,希望苹果手机制造工厂回归美国。同时,美国一些声音也认为,苹果手机组装基地设在中国成为了中美贸易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特朗普及其附和者们所不了解的是:在苹果手机的生产制造链条中,中国制造商是不可替代的。这还不包括中国庞大的销售市场,更是苹果公司难以割舍的。

竞选承诺之二:解决严重的贸易逆差问题。特朗普在竞选中多次提出美国与许多国家都存在着严重的贸易逆差问题。其实,美国的贸易失衡问题,是由在多种因素促成的,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决不是短时期内,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就可以解决的。然而,特朗普的方法极其简单而且粗暴,对输美的钢铝产品、对汽车及零部件等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同许多国家打起了贸易战。特别引人瞩目的是,与中国的贸易战打得不仅规模大而且不断加码。特朗普不分远近亲疏一律下死手,不但和竞争对手打,而且和西方盟友打。一时间把世界搞得人仰马翻,也把自己置于与全世界为敌的位置。非但没有解决严重的贸易逆差问题,反而使贸易逆差拉大。迫使特朗普不得不缓和日益紧张的美中经贸关系,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同意通过协商解决经贸摩擦问题。

竞选承诺之三:解决基础设施老化问题。特朗普在竞选演说中,再三强调说:他要提出一些振兴经济的新政策:“在这些新经济政策下,数万亿美元将开始流入我们国家。这笔新财富将改善所有美国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将构建明天的公路、高速公路、桥梁、隧道、机场、铁路。反过来,这将创造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经把美国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较,认为美国的许多基础设施严重老化,急需投入大量资金予以更新。所以,在他在发表首次国情咨文时就呼吁,要求国会支持他提出的1.5万亿美元基建计划,在美国全面新建公路、桥梁、高速公路、铁路、水道等基础设施。他要求国会加速法案审批速度,至多2年,最好1年之内通过审批。特朗普预见到,国会审议时必将引起共和民主两党的激烈博弈,能不能通过他心里没底。如果不能通过,特朗普只能无可奈何、望洋兴叹了!仅修边境墙一项工程建设的57亿美元,两党就闹得不可开交了。可以想见,在民主党夺得众议院的主导权以后,1.5万亿美元的基建拨款,就更加难上加难了。特朗普执政两年来,究竟搞了多少基础设施建设?究竟改善了多少美国人的生活质量?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竞选承诺之四:解决减税问题。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多次提及大规模税改计划,并明确表示,这是其经济政策的核心之一。这个税改计划涉及在美国的所有企业和个人,减税规模高达4.4万亿美元,是自里根时代以来最大规模的税改。减税就成为特朗普一直挂在嘴边的词。经过特朗普的努力,终于在2017年12月2日,美国参议院以51票对49票通过了税改法案。税改法案规定,美国公司所得税从35%降到20%,个人所得税由7档变为4档,个税免征额度直接翻倍。这是特朗普上任以来首个立法方面的胜利。

竞选承诺之解决奥巴马的政治遗产问题。特朗普在竞选中多次抨击奥巴马政府的所谓政绩,有损美国的国家利益和美国的人民利益,因此都应予以否定和废止。特朗普在竞选演说中曾歇斯底里地说:“我绝对不支持奥巴马的TPP,我要让民主党的奥巴马和希拉里变成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笨蛋。”所以,特朗普上任以后,第一项任务就是兑现承诺:以参加TPP会打击美国制造业为由,上任四天就签署行政令正式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除此之外,对奥巴马出台的所有政策措施予以尽情否决。包括退出《伊朗全面核协议》、《巴黎气候协议》、评估修改奥巴马主持制定的旨在减少发电厂碳排放的《清洁电力计划》,大幅度削减环保预算、废除“奥巴马医改”、废除“童年抵美者暂缓遣返”计划、收紧部分奥巴马制定的美国对古巴政策、重启奥巴马否决的输油管道项目、否决了奥巴马团队制定的进攻叙利亚拉卡计划、联合以色列总理“逼宫”奥巴马否决安理会草案等,不一而足。奥马巴时期的政治遗产几乎被否定殆尽。特朗普的粗暴态度和做法,招致了奥巴马、希拉里以及民主党人的极大愤慨和激烈反对。

竞选承诺之六:解决让美国再次安全问题。首先,特朗普承诺给美国民众以最安全的社会环境。美国社会安全的最大隐患,就是枪支泛滥。然而,美国枪支协会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每当发生枪击案时,特朗普的态度都比较暧昧。频繁发生的枪击案,特别是校园枪击案,引发美国社会强烈质疑控枪问题,但特朗普并没有采取任何控枪措施。因而使得枪击案在特朗普执政期间依然此起彼伏。2017年,美国发生枪击案超过了52000起,致死13158人。2018年,美国发生枪击案共有52952起,造成至少13557人死亡。

其次,特朗普承诺给美国民众以最安全的国际环境。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就是恐怖主义。特朗普在竞选中承诺“摧毁ISIS、踩灭伊斯兰恐怖行动”。在就职典礼上进一步承诺:“我们将团结文明世界,打击极端恐怖主义,我们要把他们从地球表面彻底清除。”为此,美国组织了所谓打击“伊斯兰国”联盟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实施了的军事打击行动。但美国实施“明着打击、暗中支持”的两面派手法。其实是利用某些恐怖力量达到维护其战略利益的目的。在叙利亚境内,恐怖分子并没有被彻底消灭的情况下,特朗普却突然宣布“伊斯兰国”已经被消灭,美国从叙利亚撤军的决定,引发国防部长马蒂斯愤然辞职,也使特朗普陷入尴尬境地。究竟能不能撤军还是个未知数。

按照特朗普的逻辑,不但要打击恐怖主义,也要防范恐怖分子进入美国本土,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而移民难民中是最容易混入恐怖分子的。因此,防范必须从解决移民难民入手。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承诺:禁止所有来自涉恐国家的移民”。特朗普上任5天后即下令打击美国境内的1100万非法移民。他要求美国“全面禁止”穆斯林入境,同时要求美国境内清真寺应接受严格检查,否则美国恐遭更多类似“9·11”事件的袭击。他的这些言论在美国社会激起轩然大波。特朗普以“激进伊斯兰恐怖份子”进入美国本土,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签署了“关于难民和移民政策的行政命令”,即“穆斯林禁令”,引发美国内外的强烈反对。

在移民和难民政策方面,特朗普实施“零容忍”的极端政策。他提出的政策措施是:对已经进入美国的移民和难民,实施骨肉分离政策,引发了国内外一片反对声,几位前总统夫人都发声反对、甚至连自己的夫人梅拉尼娅和女儿伊万卡也持反对意见;对没有进入美国的移民和难民,派大批军警严密看守。特朗普在竞选中承诺:“我们将建起巨大的边境墙,去阻挡非法移民,去阻挡黑帮与暴力,去阻挡毒品涌入我们的社区。”当特朗普上任后强力启动在美墨边境建隔离墙时却遇到了巨大阻力。在申请财政预算时遭遇民主党的强烈反对而未获通过。引起的连锁反应的就是:财政预算没有通过,政府就没有经费开展正常工作,致使政府多个部门关门歇业,约80万公务人员无薪休假或无薪工作。特朗普自己也不能幸免。2018年的圣诞节期间,特朗普家人都到海湖公园去享受欢乐时光。可怜的特朗普,作为一个70多岁的老者,本应享受天伦之乐,却只能一人在白宫数日享受着无奈的孤独。

再次,确保美国盟友特别是以色列的安全问题。特朗普为了讨好以色列而得罪了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各国,为美国的国家安全留下了隐患。这就是,特朗普在竞选中所宣示的:“我们要同以色列合作,它是我们在该地区最好的盟友。”他承诺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把美国大使馆由特拉维夫搬迁到耶路撒冷。特朗普虽然兑现了承诺,但却引起了巴勒斯坦人民的愤怒反抗和阿拉伯各国的强烈不满。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特朗普竟然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以色列怀有偏见”为由,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竞选承诺之解决增加军费开支,更新武器装备问题。2016年,奥巴马时期的军费预算为6110亿美元。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军费预算逐年增加。2017年的军费开支为6187亿美元,比奥巴马时期增加了77亿美元;2018年的军费开支为622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33亿美元;2019年的国防预算开支716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近940亿美元,这是近9年以来国防预算开支增长幅度最多的一次。增加的军费主要用于特朗普提出的更新核武库,打造小型核武器;组建太空军,研制新式太空武器,抢占太空战的优势地位;提出建造更多的舰船,预计建造71艘舰船,由279艘现役军艘增加到350艘。特朗普搞所谓的“印太战略”,将“太平洋司令部”的名称改为“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其目的就是要从海上围堵中国。

竞选承诺之八:解决遏制中国超越美国问题。特朗普在竞选演说中,曾对美中两国近20年的发展变化发表过感慨。既有羡慕的成分,更多的是嫉妒和恨的情绪。特朗普认为美国在许多方面已经落后于中国,他发誓上台后要改变这种不平衡的状况。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期间,曾多次指责中国,搞不平等贸易,使美国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指责中国是操纵汇率国;声称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高关税;指责中国偷了美国的就业岗位,美国要夺回来特朗普曾承诺,要采取“对华强硬态度”美国通过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国防战略报告,都明确地把中国作为其主要战略对手。企图在经济上用打贸易战的办法,遏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图在军事上用“印太战略”围堵中国,拉拢一些小兄弟,在中国的东海、台海、南海挑事,破坏中国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现在看起来都没有奏效。

竞选承诺之解决美俄关系紧张问题。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期间,不断向俄罗斯释放善意,力图改变奥巴马时期与俄罗斯交恶的局面。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民主党策划“通俄门”调查,加之欧盟与俄罗斯的敌对情绪,招致欧盟的极力反对,使特朗普改善与俄罗斯关系的想法无法实现。两大掣肘,促使特朗普不得不改变与俄罗斯的态度,以便撇清“通俄“的嫌疑,以求得自保。民主党人启动“通俄门”调查两年来,特别检察官米勒已对特朗普竞选团队成员或传讯、或起诉、或判刑。对特朗普穷追不舍的势头还在继续,至今尚未有结束的迹象。致使特朗普不得不转变对俄态度,不断制裁施压,搞得两国关系剑拔弩张、危机频发。

竞选承诺之十:解决在对外交往中“利”字当先问题。特朗普在竞选中承诺,把是否让美国得“利”作为处理外交事务的衡量标准。特朗普在竞选演说中说:“美国在全球推行民主二十年,我们得到了什么。这二十年来,我们以国际警察和民主斗士自居,大力推行民主。我们美国人拿着枪和美金,在二十年内,相继干倒伊拉克的萨达姆,利比亚卡扎菲,叙利亚,埃及,乌克兰,土耳其,希腊。请问我们美国人得到了什么?”这些言论表明,特朗普开始以“利”作为标准审视美国以往的对外政策和行为。

审视的结果是特朗普开始用他的标准处理对外关系和对外事宜。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特精明,开始与其交往的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公开算账。首先,特朗普开始清算对美国没“利”的事,并从清算中获“利”。特朗普认为,长期受美国保护的国家,占了美国的便宜,而美国吃了大亏。在北约成员国当中,美国分摊的费用占比最多,美国吃得亏最大,特朗普要求其他成员国承担更多的份额。日本、韩国也是长期受美国保护的国家,美国也吃了亏,特朗普要求这些国家交更多的保护费,甚至要求承担日韩美军基地的全部费用。如果不交,特朗普就威胁撤出美军基地,使其失去保护伞。其次,特朗普对美国光拿钱没有得到“好处”的国际组织开始退群、对没有得到好处的国际协议开始毁约。特朗普指责《伊朗核协议》时说:“这份和解协议向伊朗返还了1500亿美元,却没有给予我们一分钱——时间将证明,这份协议将成为史上最糟。”现在,美国已经退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权理事会,甚至扬言退出世贸组织;美国已经撕毁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伊朗核协议》、《巴黎气候协议》、《全球移民协议》,还要威胁撕毁《中导条约》,。这种退群和毁约行为表明,特朗普正在放弃世界第一大国应有的责任担当和应尽的国际义务,开启了一种违背时代潮流、违反人类意愿的恶劣先河,必将被历史所唾弃。

通过梳理特朗普两年施政的全部言行,我们清晰地看到:贯穿在特朗普施政全过程的一条主线,就是“利益”;反映出的一种倾向,就是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

第二、竞选连任。这是特朗普“于私”的奋斗目标。自从罗斯福连选四届总统以后,美国国会就做出了一项决定:任何人再有才能,再有政绩,也不能超过两届。因此,二战以来,除特殊情况以外,总统大都干满两届。特朗普前任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都是干满两届才卸任的。作为一个不服输的人,特朗普岂能只干一届就灰溜溜地下台呢!这不是特朗普的性格。所以,特朗普在就职典礼的当天就提交了纸质文件组织他的连任委员会。这是美国历届总统中最早启动竞选连任的总统。两年来,特朗普一直为此而努力。

启动连任竞选动作之一:成立团队。2018年2月,特朗普任命了布拉德·帕斯凯尔作为他2020年连任竞选团队的经理。特朗普竞选团队在一份声明中说,帕斯凯尔将领导2020年大选的前期策划。竞选团队宣布,前竞选团队副经理迈克尔·格拉斯纳将担任首席运营官,而总统的儿媳拉拉·特朗普则将担任高级顾问。

启动竞选连任动作之二:筹集资金。据有关报道,帕斯卡尔将执掌的竞选活动在总统任期的首年便已展开,这在美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特朗普在2017年即已竞选连任筹集资金达到了4300万美元,这是前总统奥巴马上任前两年筹款金额的4倍。

启动竞选连任动作之三:组织活动。2017年2月18日,特朗普就举行了他的首次连任竞选集会;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为共和党代表萨科尼助选时首次提出2020年竞选口号为“让美国保持伟大”;竞选连任团队已就2020年的竞选活动制作了各种旗帜、横幅;制定使用太空军标志商品的销售计划,使太空军创建之年与总统大选之年重合,为特朗普连任竞选造势。

启动竞选连任动作之四:积累人气。特朗普要想成功竞选连任,就要持续保持较高的支持率,就要维护他的基本盘,确保原有票仓不减,还要发掘新的票源。特朗普之所以竞选总统成功,主要是得益于中下层选民的支持。因此,中下层选民也将是特朗普竞选连任的主要票源。目前看,特朗普的支持率并没有明显变化。2018年7月,西方媒体路透社和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发布了一份特朗普的最新民意支持率调查结果。调查发现,目前特朗普在接受采访的美国注册选民中的支持率为42%,与他此前介于40%-44%的支持率相比并没有明显变化。在共和党内仍有71%的共和党人选择支持他。当然,任何民调都存在误差,不可能绝对准确。两年时间存在很大变数,他能否把这种较高的支持率保持下去还很难说。

需要引起人们关注的是,特朗普能否遭到弹劾而提前下台走人问题。从社会层面看,早就有人提出特朗普干不满第一届任期问题。其中有代表性的言论,我们选择了乔治·索罗斯的言论。他曾经在达沃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的演讲中认为,特朗普政府对于世界是危险的存在,并预言特朗普无法坚持到任期结束,最晚在2020年离任。在国家层面,美国中期选举前,就有民主党议员提出弹劾特朗普问题。在中期选举之后,民主党掌控众议院以后,提出弹劾特朗普的民主党议员就更多了。虽然,民主党议长佩洛西表示,等待“通俄门”调查报告出笼,再就是否弹劾特朗普问题作出决断。人们不仅要问,如果特朗普干不满一届就提前下台走人,那么,他为连任竞选所作的种种努力,岂不都将化作泡影烟消云散了吗?

从两年的施政行为看,给我们的突出感觉是:特朗普既没有颁布国家的任何发展规划,也没有提出治国理政的任何目标体系,因而使其整个施政过程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和连贯性,显得有些杂乱无章,随意性、反复性随处可见,以至于陷入疲于奔命、被动应付之中。

二、内斗外争和寸利必得是特朗普的施政手段

两年来,我们清楚地看到,特朗普对内施政和对外交往,每走一步,都有阻力和障碍,因此,都得经过“战斗”。

第一、对内争斗不断。特朗普在就职演说中表示:“我会拼尽每一口气,为你们奋战到底。而且我永远,永远不会让你们失望。”两年来,特朗普在国内同哪些对象进行恶斗呢?

恶斗之一:同政敌民主党人斗。特朗普在长期的经商生涯中摸爬滚打,四次失败四次崛起,形成了好勇斗狠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特点,反映在他的施政当中,给人以强硬、执着的特质。特朗普与民主党人的斗争不会妥协,要么打垮民主党人,要么被民主党人赶下台。最突出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特朗普与奥巴马、希拉里之间的恶斗。如前所述,特朗普全面否决和废止了奥巴马执政时期的所有决策和政绩,引起奥巴马的极大愤怒。对希拉里更是大揭疮疤,希拉里计划大规模增税,而特朗普则提出最大的减税计划。甚至叫嚣把希拉里送进监狱。二是特朗普与佩洛西之间的恶斗。特朗普在申请修建美墨边境墙时,遭遇了民主党人的极力反对。特别是民主党议长佩洛西,与特朗普之间针锋相对、各不相让。一个是非要57亿美元修墙费不可,一个是反对修墙一分钱不给。这场争斗还在继续,谁输谁赢还不得而知。

恶斗之二:同公敌主流媒体斗。历届美国总统都尽量与主流媒体搞好关系,利用主流媒体为自己的施政行为发声,为自己的施政效果点赞。然而,特朗普是一个例外。自竞选总统以来,特朗普与美国媒体们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互怼”。特朗普不仅多次在公开场合将媒体称作“美国人民的公敌”,甚至还在发布会上说在场75%的媒体都在传播“假新闻”。甚至拒绝对特朗普提出批评的CNN记者阿科斯塔下禁令,拒绝阿科斯塔出席白宫记者会。CNN被逼无奈,把特朗普和他的好几位助手起诉至华盛顿特区法院,指控他们禁止CNN记者阿科斯塔出席白宫记者会的禁令,是违反美国宪法第一和第五修正案的违法行为。最终特朗普败下阵了,放开了阿科斯塔出席白宫记者会的禁令。

特朗普对美国的主流媒体不屑一顾,而对自媒体则情有独钟。几乎每天都要发推特,阐述他的观点和主张。当他受到主流媒体批评时,往往大发雷霆,怒斥记者。引起媒体的强烈不满,并采取了反制行动。2018年8月,美国媒体终于集体发声,对特朗普发起“总攻”。《波士顿环球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记者不是敌人》的文章,指出特朗普对新闻媒体的攻击正在侵害美国的新闻自由原则,号召全国各地的媒体,无论是自由派、保守派,无论大小,一起反对特朗普对新闻媒体的敌对和干涉。这场被称为“新闻自由运动”的倡议。获得包括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在内的350多家媒体的支持。看来,以不服输而着称于世的特朗普,与主流媒体的恶斗还将持续下去。

恶斗之三:同劲敌美联储斗。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担负着调控经济运行的重任。主要利用制定货币政策、调节货币发行量和存贷款利率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必要调控。美联储每次进行加息动作,都会引起资本市场的波动。而特朗普则把股市的上扬,作为他抓经济见成效的重要表现。而每一次股市的下跌,都触动着特朗普敏感的神经。引起特朗普对美联储的猛烈抨击。特朗普说:“我们经济唯一的问题就是美联储。”他多次痛批:美联储加息是“疯狂之举”,还不止一次地说美联储正在破坏美国经济。甚至扬言要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撤职。

除此之外,特朗普在个人品质和形象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成为民主党人和主流媒体手中的把柄,使特朗普在与其恶斗中处于被动地位。特朗普涉及多项指控,至今难以脱身。“封口费”事件,表明特朗普与艳星有染,说明其道德品质不端,且有违反竞选资金使用的嫌疑。历史旧帐持续翻出,遗产继承中的偷税问题、弄虚作假逃避服兵役问题,陆续浮出水面。特朗普对国会、对民主党和奥巴马、对媒体、对美联储、对军方、对同事和下属、对盟友、对他反感的国家,经常出口不逊,用侮辱性、讽刺性的语言予以谴责,有失世界第一大国领导人的风范,有失号称文明典范国家的形象。

第二、对外争夺不止。特朗普在竞选演说中自诩:“我已经做了百亿美元的生意,现在我要让我们的国家更富裕。”怎么才能让美国更富裕呢?那就是争夺。特朗普在对外交往中,同样坚持“美国优先”理念,以争取利益的最大化为原则。为了与世界各国争利益,特朗普不顾脸面、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与盟友翻脸。

对外争夺动作之一:对有求于美国的国家轻松让利。特朗普在竞选中一再提及:“谁有钱和谁做生意,我们要过好日子。”特朗普执政后首访中东地区,就选择了美国的传统盟友沙特。他之所以选择沙特,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考虑沙特是个有钱的主儿,可以通过出访拿到大笔贸易合同。果不其然,特朗普此行为美国赚足了实惠:与沙特签署了1100亿美元的军火合同,创下美沙建交70年来的历史纪录;还同沙特达成了未来10年内总额3500亿美元的武器交易意向,为美国军工企业带来了巨额生意。当沙特记者卡舒吉谋杀案发生后,许多人对沙特政府持有异议。包括欧洲、美国国会都提出对沙特的制裁问题,而特朗普则为了那几千亿美元的生意,一直袒护沙特政府免受损失。除此之外,特朗普还与卡塔尔签订了总价值120亿美元的战机合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主动献媚特朗普,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同特朗普在各种场合共会面了16次,为美国送去一些生意,让日本的一些汽车厂商增加在美的投资,以争取特朗普多次威胁要对日本的汽车加征25%的关税得以赦免。连有求于美国的台湾民进党当局特朗普也不放过,推出了定期出售武器装备给台湾的决定。

对外争夺动作之二:对既有贸易合作伙伴施压抢生意。特朗普对中国先是通过出访拿到了2535亿美元的签约大单;然后,就翻脸不认人,利用征收高额关税的手段,从中国输美产品中夺得更多利润;还给中国制造麻烦,让别国资金在中国撤资返流美国。特朗普与俄罗斯抢生意,就是利用制裁施压的方法让俄罗斯减少能源生意和军火生意。特朗普与欧盟抢生意,就是利用既拉又打的两手策略,收取更多保护费,交纳更多关税。

三、积重难返和负重前行是特朗普的施政基础

纵观特朗普两年来的施政情况看,可以用“内外交困”来形容。两年来,特朗普使出了浑身解数,没少卖力气,施政效果之所以如此糟糕,既有其主观原因,即特朗普任性所为有关,也有其客观原因,即特朗普的施政基础不佳有关。前者我们已经有了充分地描述,这里主要分析后者的情况。

第一、社会制度弊端日益暴露。一个先进的社会制度,应该具有较好的自我修复功能。而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曾经是世界最先进的社会制度,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丧失了自我修复功能。因而使其弊端日渐增多,并不断暴露出来,产生许多消极后果。例如,把三权分立的制约监督,演变成相互掣肘的筹码;把国会审议法案的过程,演变成两党恶斗的场所;把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选举,演变成相互揭丑的儿戏;把治国理政的作为,演变成任性胡来的乱作为;把选人用贤组阁,演变成为随意罢免辞退的走马灯;把政府严肃决策,演变成为朝令夕改的闹剧;把政府关门歇业,演变成为家常便饭。这些弊端清楚地说明,美国的整个国家机器,已经演变成为利益集团操控的牵线木偶,公权力已经严重扭曲变质,成为资本统治集团维护自身利益、损害民众利益的私权力。如果不能恢复自我修复功能,只能通过外力推动来一次彻底改革,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否则,长久下去,只能自取灭亡。特朗普就是在已经病入膏肓的社会制度的制约下施政的,因而是难以取得预期的施政效果的。

第二、社会经济负担日益沉重。特朗普在竞选演说中指责:奥巴马让美国的国债猛增了两倍,超过了19万亿美元,并且还在继续增长。特朗普力图减少美国的国债额度,但事与愿违,美国的国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不断增加。现国债的规模已达到21.9万亿美元。特朗普背负着高达20多万亿美元的沉重债务,象一个随时引爆的炸弹,在危险中如履薄冰。由于美国的财政赤字每年以万亿美元的额度增加,加之美股连续3个月暴跌,致使国家主权信用下降,导致中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美债持有者,在全球市场大举减持美债。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美联储也在减持美国国债。美国发行的千亿美元国债接盘者寥寥无几,出现了售卖难的问题。强势美元正在遭到抛弃,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用人民币、欧元等货币结算贸易往来,“去美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特朗普和美国资本统治集团依仗霸权美元轻易收割别国财富的行为将难以持续。特朗普就是在背负这样沉重的负担下执政的,施政效果难免不理想。

第三、社会主体分裂日益严重。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因党派立场引发的分裂状况。美国共和、民主两大政党主导政坛,自然形成了各自追随者群体。两党势不两立,追随者群体必然也针锋相对。二是因当权者施政行为引起的分裂状况。特朗普执政后,不断推出引起争议的政策,自然会出现拥护者和反对者两大群体。争议严重时必然会出现对立对抗的局面。三是因民族和种族矛盾引发的分裂状况。在美国,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白种人与黑种人及黄种人之间都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矛盾。白人警察无辜枪杀黑人青年的案件时有发生,多次引发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在特朗普当权后,这些矛盾大有加剧之势。四是因贫富悬殊引发的分裂状况。美国富有阶层占有的社会财富为99%,而穷人阶层则仅占有社会财富的1%。社会财富的严重分配不公,导致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占领华尔街运动,其标志性口号就是:“我们都是99%”。它表明穷人阶层对富人阶层的不满情绪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然爆发,严重撕裂美国社会。这四个方面的分裂状况,就像一个个大型火药桶,点燃那一个都会引起爆炸。特朗普就是站在这些火药桶上施政,弄得不好必然会引火烧身。

第四、社会建设方向日益偏离。在资本统治集团长期主导下的美国,社会建设日益偏离正确方向,而走向歧途。作为一个国家也好,作为一个社会也罢,都要把人民摆在中心的位置,都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施政的重点。然而,在美国,国家和政府并不是为人民谋利益,而是为极少数资本利益集团谋利益;并不是全力以赴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而是把军事军工建设放在首位。武器装备虽然可以卖钱,但毕竟不能吃、也不能用。保留适量的军队,用于保家卫国足矣。可以把更多的资金和资源用来改善民生,增加民众的获得感。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并没有把握住国家建设的正确方向,而是越走越偏。特朗普不予余力地为军工商争取到大量的订单。其目的还是为自己连任竞选寻求支持。事实表明,特朗普作为资本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和政治代表,不可能纠正以往的错误方向,只能是沿着错误的建设道路越走越远。

当我们回到两年前,再次聆听特朗普的竞选演讲和就职演说时,他那种雄心勃勃、踌躇满志,发誓要改变美国的面貌,把美国治理成“让美国再次强大。让美国再次富有。让美国再次骄傲。让美国再次安全”的全新国度。真可谓自信满满、掷地有声!曾几何时,两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特朗普那种雄心勃勃、踌躇满志,不见了踪影。转而由内外交困、孤独无奈所代替。面对这种窘境,特朗普不知作何感想,也许后悔当初的选择有误,也许把治国理政想得太简单了。缺乏“政治历练”的特朗普,饱尝了处理内政外交的酸甜苦辣。那么,特朗普能否干满这届总统任期?能否连任竞选成功?能否成为他自我标榜的美国历史上最好的总统?人们将拭目以待。(此文写于2019年1月5日~11日)

【文林墨客,察网专栏作家,齐齐哈尔市委党校副校长】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特朗普 美国 外交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901/46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