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宁:延安行
愚夫(于中宁)微评2019.10.7
延安,宝塔山和清凉山遥相对应,原本形成了非常美丽的对景。
两山相隔不过1公里左右,延河在清凉山前流过,在宝塔山前分成两股(也可能是相反),形成了另一个对景,凤凰山和宝塔山、清凉山形成了三山夹三流的壮丽景观,可惜这个凤凰山已经完全被丑陋的高楼大厦所遮盖。
宝塔山是延安的象征,在尚未被完全破坏的清凉山上,还能取到许多清凉与宝塔的对景。
我1978年曾经来过延安,当时只是急匆匆到我父母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看了一下,并没有认真的看延安。这次在延安住了4天,被延安自然形成的形与势所震撼,也为延安遭受的建设性破坏所遗憾。老百姓说,不怕共产党干劲儿大,就怕共产党没文化。
但是共产党在延安时曾经是很有文化的,为什么在后来反而变得粗俗和没文化了呢?这很值得真正的共产党人反省。
延安鲁艺的大礼堂,也是延安桥儿沟的大教堂。
鲁艺的研究人员告诉我们,教堂是一个西班牙神父筹资建的,红军到达延安前,国民党造谣说红军都是青面獠牙,消灭宗教,神父吓跑了。但是红军到了延安后,支持当地教会继续活动,这个教堂由鲁艺和教会商量着使用。
清凉山万佛寺的洞窟,红军进驻延安后,成了延安的印刷厂,虽然很可能没有进行很好的保护,但也没有破坏,所以万佛洞被保留了下来。反而是近几十年,有钱人投资在清凉山上建了一些不伦不类的寺庙,破坏了清凉山的景观。
延安整风,延安精神,归根到底就是实事求是。
1995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时,中央电视台军事部拍了一部长征的系列专题片,开座谈会时,导演非要让我谈谈意见,我本来不想说,但是还是说了出来。我说这个片子很好的介绍了红军的精神,不足是对红军的智慧介绍不够。
在我看来,过度强调精神而忽视智慧,过度强调干劲儿而忽视文化,这是宣传工作的一个主要缺点。
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决定方向的,而艰苦奋斗是执行问题。
红军在过湘江的时候,由于没有正确路线的指引,靠革命精神几乎全军覆没。遵义会议后,有了毛主席实事求是精神的指引,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充分利用国民党军队的内部矛盾,和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捉迷藏弯弯绕,终于在数10倍围追堵截的敌人中走出来到达陕北。
我们党在建国后所犯的所有错误,近几十年,被本本主义经济学家牵着鼻子搞教条主义,都是因为丢掉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丢掉了我们的文化底蕴。
延安的建设也体现了教条主义和实事求是这两种思想路线斗争的结果。延安的建设性破坏,丑陋的城市建筑面貌,就是教条主义的自由发展的结果。
而近年来延安周边山上的绿化,尤其是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和枣园的绿化,已经彻底改变了过去延安荒山秃岭的面貌。我的照片发出去后,有朋友说和过去对宝塔山的印象不一样。
怎么能一样呢?延安人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从胡盖乱建中走出来,走向了青山绿水,这说明实事求是的精神终于重回延安。延安的变化,也是我们国家变化的一个缩影。
中国的经济发展,一定要从那些什么知识也没有,却自大的不得了的所谓经济学家的误导中走出来,坚持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不应排斥开放学习,但是要学习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而不是书本上的教条。
【于中宁,察网专栏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家一级导演。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于导谈天说地”,授权察网发布。察网发布时有删改。】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原标题:延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