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润:从乱港事件中谈谈我对爱国教育的一点看法

香港是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不仅被英国殖民统治一百多年,而且也是中西文化交融、各国经济贸易地,更是“国际上各种政治势力都在此培植了大量代理人组织”的宝地。对其,我们更需要进行教育引导,尤其是爱国教育。历来,对于外敌武力的入侵我们民族往往能以高度的警觉性去对待,可是对于文化的殖民入侵却往往容易忽视。

【本文为作者子润向察网的独家投稿】

子润:从乱港事件中谈谈我对爱国教育的一点看法

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今天的香港再适合不过这句话了,如果说今天的香港人民再不爆发,那么香港的正义、香港的人民必将在沉默中消沉、直至死亡。香港不仅是中国香港人的香港,而且也是中国人的香港。想到香港过去的繁华,再看看今日香港之亲者痛仇者快的局面,总是不免让人唏嘘不已。虽然香港的动乱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作为一个青年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一个有爱国心的新时代青年,我还是想说说我的一点看法或者是我的一点心里话。

香港是一个有着比较特殊地位的地方。从历史上看,它经历了英国155年的殖民统治,1997年7月1日才回到祖国的怀抱;从领土主权上看,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香港也是中国首个实行一国两制方针的特别行政区;从国际经济地位上来看,香港是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它是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享有“东方之珠”的美誉;从东西文化发展地位来看,香港是东西文化的交融地。尽管它的历史错综复杂,但不可否认,香港取得的一系列经济成就曾是我们的骄傲。可是,今天香港“废青”们的行径却无不让每一个有良知、有爱国心的中国人感到义愤填膺。

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以史为鉴,我们同样可以知道什么是爱国。1842年,清廷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相继英国又道貌岸然地霸占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及四周的土地和两百多个离岛,从此,香港彻底地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至那以后无数的中国人曾以强烈的爱国心多次反对英国的统治,较着名的有1884年香港中国工人、爱国商人罢工罢市,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成为了工人运动的起点,1967年,备受压迫的香港工人阶级反对港英政府,发起了“六七暴动”。香港市民用鲜活的事实向历史和人民表达了他们对祖国崇高的爱意。香港学者丘成桐曾撰文指出“九七年回归时看着英国国旗降下,中国国旗升上时,真是感动不已。两百年来国家民族的耻辱终于去除了,这是我曾祖父、祖父以至父亲都期望着的一天”。看!听!这是多么赤诚的爱国呼号!可是,今天已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为什么反而会让人大跌眼镜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乱港事件从酝酿到发生是有一段发展过程的。从2003年国家安全立法失败开始,到2010年的反高铁运动、2011年港大“八一八事件”的发生、2012年的反国教育运动的勃兴及2014年“占领运动”的突起、2015年6月4日的“维园晚会”和今年的香港暴乱。每一件事分开地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简简单单的“民主”呼求,反对中央干涉太多。如果联系地来分析,这每一件事的背后所针对的只有一个根本问题:借民主的名义,反对中央,反对一国两制。从他们的做法中来看,他们只是强调“两制”,而故意忽视了“一国”的根本前提。显然,他们是要分裂国家。对于一群分裂国家的人我们还能说他是一个有爱国心的人吗?面对一群白眼狼怎么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呢!之前,《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都曾报道,香港暴动时,英美插足香港,“废青”们遥呼而应打着民主的旗号举着英美国旗,这难道是凑巧吗?“废青”们蒙着面完全“忘记我们祖宗曾受英国侮辱,也忘记了先烈们为国家流的血”而侮辱国旗时能说他们是年少无知吗?

爱国不是打着民主的口号,卑鄙无耻的干着分裂国家、扰乱国家秩序的行径。小时候老师常常教育我们说,人无贵贱之分,只有贫与富之别。但无论是贫或是富,都要做一个堂堂正正有爱国心的中国人。可是究竟什么是爱国呢?三国时期曹植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清代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以避之”;清末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见,爱国不是头脑一时的发热,而是内心永恒的信念,更是一种深深地扎根于中华大地、中华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中华人民的血肉中的责任与担当。

暮然回首,难道真的是中央管的太多了吗?我看,非也。2013年初,哈佛大学教授的香港学者丘成桐曾在《明报月刊》专门指出“我发觉我在港的很多朋友并不赞成游行的口号,我也觉得奇怪,难道中央参与香港事务比当年殖民政府还要多吗?”显然,他是否定了“中央干涉太多”的论调。而香港某位本地评论家对于一国两制更是用富有浓厚香港特色的反语说“当初香港人接收回归,因为我们以为那只不过是换一换国旗区徽,改唱义勇军进行曲。其实在回归前的日子,伦敦的殖民地部门也不会要香港人懂得唱天佑女皇”。可见,今天的香港病了,他们已经是打心底里对祖国的一种不认同。换一句话来说,他们对祖国更是没有浓厚的情怀,而他们打着民主的旗号反对中央,反对一国两制,不过就是他们用来掩饰他们丑恶的嘴脸。否定“一国两制”,香港也就成了“一国两治”。这是主权和治权的问题,这是触及了国家的核心利益,这是绝对不行的!

1983年8月18日,外交部副部长周南曾对英国驻华临时代办径直指出:

【“你们想拿主权换治权,延续1997年后对香港的殖民统治,这是根本行不通的。”】

同年9月10日,邓小平更是采用强硬的语气告诉英国前首相希思:

【“在香港问题上,希望撒切尔夫人和她的政府采取明智的态度,不要把路走绝了。中国1997年收回香港的政策不会受任何干扰,更不会有任何改变!”】

从这几段话来看,今天的乱港行为和英国的预谋是如出一辙的,至于背后的原因更是不言而明。

从以上的事实分析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不同时代的香港人民对香港政府有着明显的两种不同反应:一个是经历过殖民统治的爱国人士对压迫者的反抗;另一个是生活在祖国呵护下新一代年轻人对国家的分裂。为什么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两代人对爱国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难道爱国的本质是会随着时代的推进而发生变化吗?又还是说今天港独份子分裂国家的行径也是一种爱国行为呢?我的答案显然是“不!”

爱国的内容不是一层不变,但是它只会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添加了正义的、进步的因素,而爱国的本质是唯一的。香港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地重要一部分,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如果说香港落后于中国的整体发展,那么中国也不会有意义上的复兴。所以对于香港问题,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对于分析清楚生活在同一个香港的两代人对爱国有明显的不同做法的深层次原因,而且弄清楚这个背后的原因对我国继续建设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意义也是很重要的。

几日前,香港一位痛心疾首的家长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说到他的孩子很优秀,同时被几所大学接纳,在几经思量下选择了中大。原本以为进入中大后他们心里的那块石头就可以落下了,可是“真正的万劫不复的源头就在这里,他开始变了”“他变得不理性,所讲的口号连自己也解释不了!”这位家长百般无奈,只能用一封公开信去寻求公道,扣人心弦地问:

【“大学,你提供了什么环境给我们小孩成长?校长,你知道你管治的地方是怎样?你有想过向家长我们交代吗?大学生违法,已是无人不知的事实,大学和校长却视若无睹?”】

有必要指出的是,这位校长前几日公开写信称,政府对学生违法而进行拘留是不“民主”的。试问,亲爱的校长,你可曾想到过这些违法学生对其他人造成的伤害是否就合法了呢?教育是用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重任。可是,今天香港的教育却不断地教育出“废青”。对于今天香港的动乱,学校和老师不是没有责任,虽然他们不必承担主要责任,但他们肯定也是有所责任的。凡事都有两面性,从这里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得出,只有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才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孩子人生的启迪者,学校是学生被温润的环境。孩子的成长如果得不到老师的善导,孩子必定会在时代的纷纭中成为漂泊的浮萍。古人说,乱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香港是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不仅被英国殖民统治一百多年,而且也是中西文化交融、各国经济贸易地,更是“国际上各种政治势力都在此培植了大量代理人组织”的宝地。对其,我们更需要进行教育引导,尤其是爱国教育。历来,对于外敌武力的入侵我们民族往往能以高度的警觉性去对待,可是对于文化的殖民入侵却往往容易忽视。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要阵地,而学生时代是一个人培养明辨是非能力、坚定理想信念、确定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如果,这个主要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反过来就会用它来殖民我们的人民,利用我们的人民调转枪头来对付我们自己的人。从这里来说,此时的香港“废青”们不是正用令人激愤地行动来阐述这一事实吗?

同样类似遭遇的家庭可不止这一家,我们再看看另一位妈妈的公开信,她说,“我发现这次的反修例事件竟然已经影响到了我17岁的儿子,给我的家庭也带了影响,让我感到非常警惕和迷茫。”只是很幸运,在她“经过这些天的聊天”,她的儿子“现在不会像之前对我的说法那么多反问了”,她的孩子开始反思。再面对“废青”们的乱港行为懂得若有所思地问“他们有说香港的经济受影响了吗?”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义务和责任在于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如果家长不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爱国的教育,孩子就会在形形色色的环境中被染黑,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今天,这位妈妈再用铁板的事实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每个人要呼吁社会注重家庭对孩子的爱国教育,我们要学习香港的这位妈妈大胆的向各位家长呼吁“要注重引导身边的小朋友。不应该觉得目前的风波和自己没有关系。就是因为很多家长的‘中立’,才助长了这些青年人的行为愈演越烈,后果就是到最后孩子失控了。”

毛主席曾指出:

【“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

所以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搞乱一个社会,往往是先从宣传思想阵地打开缺口。而这一点,苏联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和平演变”使苏联怀疑马克思主义,质疑列宁,质疑斯大林,质疑自己的民族,质疑自己的历史,继而思想混乱,结果虚无自己的民族、虚无自己的历史,最终成功地被美国击败,丢失了根本。所以舆论这块阵地我们要守好。

今天是信息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时代,从香港的沉痛来说,如果没有网络的推波助澜,其冲击力肯定是不会这么大的。据人民日报转载,一位香港妈妈不仅曾指出,

【“《苹果日报》最初专门挖香港娱乐圈和艺人的所谓‘内幕’、‘丑闻’,其实很多和事实都对不上。现在香港没有什么让人感兴趣的娱乐新闻了,苹果这样的媒体就用曝‘政治黑料’来吸引眼球。而香港人依然以八卦的习惯来看政治问题,就像看香港的肥皂剧一样,不用过脑子。慢慢地,他们的脑子也就被‘洗’了。”】

更是赤裸裸地揭露“香港的‘通识课’洗脑太厉害了——只强调个人自由权利,却不谈个人对国家、家乡和社区的义务。”同样地,《香港治与乱现象:2047的政治想象》一书的作者香港大学副教授阎小骏也曾在书中写道,

【“在媒体上,‘中港矛盾’等令人惊诧的新说法甚嚣尘上,俨然把香港一城在心理上置于整个国家的敌对位置。”“在港英时期,香港对内地的印象主要集中在革命和贫穷两个方向上。但回归之后,由于部分本地媒体的有意渲染,这种印象又被加入了‘土豪’、‘不文明’、‘蝗虫’等新的内容”。】

可见,敌对分子正不择手段地通过不同的方式在进行殖民文化渗透,中国香港的网络环境很是浑浊!

雷速体育把握社会舆论,阔清网络天空,注重利用新闻媒体传递正能力进行对孩子的社会教育而引导孩子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这个人生观、价值观必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今天,网络遍及各个地方、各个人,无论在哪里,人们低头能看手机,抬头就看到电视、广告,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区别而已。而如今网络传播的速度和跨度更是克服了传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困难。历史和事实告诉我们,谁掌握了舆论的控制权,他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同时,历史的事实往往也是带有血的教训的。秦朝时“大楚兴,陈胜王”的舆论推翻了暴秦,刘邦借“赤帝斩白蛇”之流言成功地为日后开创大汉江山奠定了基础。今天,“废青”们虽已忘记今天的中国不是过去的封建时代统治而故技重施,但却也不得不防。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无论是香港“废青”们的破坏还是中国梦的前进都是经历过一个积少成多的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不可不重视。在当今时代,我们要把握好舆论的阵地,注重社会教育,对于废青们的破坏我们要防患于未然,对于中国梦我们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尽管所面临的时代环境、时代任务不尽相同,但每一代人的长征路都是以爱国主义作为出发点、支持点。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这一代人所面临的问题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的严峻、复杂。怎么才能更好的与时俱进地对新时代新人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爱国情怀的厚植也是我们每个人所要面临、去思考的时代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爱国不仅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也是我们前进的领航,更是我们存在的生命力。每个人也只有心怀祖国,历史才能公平地对待他,人民才能接纳他,而他自己也才能不用躲在面具的背后,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一个名正言顺的中国人。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911/52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