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战这把双刃剑,美国也担心割伤自己了 ——兰德公司报告《强制力量:不战而屈人之兵》连载之五

美国可能不会完全放弃使用网络武器,但他们会发现其风险越来越高。这个高风险的来源,正是中国等国家网络安全意识的提高和网络安全防卫手段的提升。

察网编者按:2016年3月3日,一份名为《强制的力量——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报告发布。这份调查报告由美国国防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办公室发起,并由兰德阿罗约中心战略、原则和资源计划组执行。兰德阿罗约中心是兰德公司的一部分,是由美国陆军发起的一个有联邦政府基金扶持的研发中心。该报告研究了如何在非军事手段的范围内利用美国的相对优势来应对潜在对手,认为这是超越于传统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之上的新的高效可行的国际竞争手段,并将其命名为“强制的力量”。按照该报告的构想,颜色革命、网络攻击、金融制裁等,将成为美国今后一个时期更加强化与倚重的对外攻击手段,以达到美国不战而屈人之兵、巩固强化其世界霸权的目的。实际上,美国的这些手段早就已经开始实施。稍微回顾一下,不论是李开复曾任职的谷歌中国窃密事件,还是美国前驻华大使在王府井煽动街头革命,香港的“占中”台湾“反服贸”,以及美国豢养保护的一大批公知水军长年累月的舆论渗透,都让我们看到,美国“强制力量”的黑手早就伸进中国了。在有感于美国维护霸权的手段创新之余,我们更应当提高警惕,擦亮眼睛,对美国这招意图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强制力量亮剑!

由于兰德公司在美国智库领域的影响力,以及这个报告作为美国军方决策参考所可能发挥到的作用,我们有必要高度重视。为此,察网全文翻译了这个报告,供所有关注国家安全、扞卫国家统一的爱国网友阅读、研究。报告原载www.rand.org/t/rr1000,编译者伍骊驰。由于原文较长,在此连载发布,本文原为报告第五部分。

这一部分指出,网络行动使美国有能力削弱敌国内影响自己利益的军事力量、情报系统、关键的政府及民间信息网络。以美国曾经实施的震网病毒(Tuxnet)破坏伊朗核工厂铀浓缩离心机为例,至少暂时拖慢伊朗的核项目,这无疑比军事打击显得更加机智。最让美国忧心的三个国家中,中国是最容易受网络行动攻击的。但美国却不敢进行全面的网络战争,一是顾忌对手的网络报复手段,二是害怕由网络战引发常规战争。美国可能不会完全放弃使用网络武器,但他们会发现其风险越来越高。这个高风险的来源,正是中国等国家网络安全意识的提高和网络安全防卫手段的提升。

网络战这把双刃剑,美国也担心割伤自己了 ——兰德公司报告《强制力量:不战而屈人之兵》连载之五

6.攻击性网络行动

美国是一个网络力量超级体。大多数构建、巩固和扩大这一领域的软硬件技术均诞生于此。这里包含很多内容:信息、应用、娱乐、新闻、辩论、社交网络、想法。美国支持保持着对网络空间的核心——互联网——的安全开放。网络世界中有超凡的监视能力、防御能力以及攻击能力。虽然美国庞大的网络力量不在政府的管控之下,但是美国国家安全局拥有强大的技术和行动能力。其中包括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安全措施以及开展攻击性活动的能力。

尽管有强大的技术,美国政府仍时刻警惕网络战争的爆发。美国社会和美国经济严重依赖计算机网络,对网络干扰十分敏感。从军事策略层面看,网络战争往往被看做战争整体的一部分。然而在战略层面上,美国极其厌恶网络战争,因为他们的重要基础设施以及经济会遭到严重破坏。短期的网络战会带来伤害,而全面爆发的网络战中没有赢家,这一观点所有人都认同。绝对的信心能够预防报复行为以及控制网络战争使其从战术层面升级到战略层面。美国拥有先进的技术、情报系统以及高效的指挥控制协议,他们可能会创造出“防火带”,防止网络战不断升级。在这之前,美国应该有必要战略性地用威胁型网络攻击来震慑其他可能发动网络战的国家。当然,这种威慑的姿态与网络行动这样的强制力量相矛盾。

将网络战争从战术层面升级到战略层面只是风险之一。另一个风险是,网络攻击可能会引发常规战争。网络攻击可以理解为常规战争的“准备战场”,或者在对方看来,只是一种物理反应。网络战争可能会成为武装军事力量使用的前奏而非替代品。这里强调的危险是,当强制力量强大到让敌方想要换一种斗争方式的时候,敌方似乎会更希望(而非相反)使用军事力量或者将战争升级到让美国也希望使用军事力量的程度。

网络战这把双刃剑,美国也担心割伤自己了 ——兰德公司报告《强制力量:不战而屈人之兵》连载之五

如果网络战争在报复行为以及战争升级方面的风险得到控制,那么美国就拥有了可以任意使用的强大强制工具的能力。不如常规武装暴力但比金融制裁更具破坏性,网络行动使美国有能力削弱敌国内影响自己利益的军事力量、情报系统、关键的政府及民间信息网络。最让美国忧心的三个国家中,中国是最容易受网络行动攻击的,其次是俄罗斯和伊朗。然而,中国、俄罗斯和反抗能力较差的伊朗,如果在危机来临之时没有攻击美国的重要网络,那么他们在遭到攻击之后将会进行报复回应。甚至有报道称处于信息黑暗时代的朝鲜,曾参与过对索尼的网络攻击,暗示自己拥有网络回击能力。俄罗斯是前苏联成员爱沙尼亚、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所受网络攻击的最大嫌疑国。虽然是网络间谍和网络盗窃领域中的“校队选手”,但中国却对网络限制太多。美国和中国以网络行动相互震慑,美国和俄罗斯同样以网络行动相互震慑,两边的网络战争可能会融合在一起,或者说正在融合。

即便有了控制战争升级的能力,作为主动攻击方,美国至少还是要为同样规模的回应攻击做好准备,即使没有主动攻击,可能也要做相同的准备。网络力量是强制力量之一,美国在不断投资网络安全的同时应该开发出应对不同范围的攻击方法策略并重视对战争升级的控制。在针对个案分析是否使用上述选项时,就要考虑附带(甚至是无限制)伤害、报复行为以及战争升级的风险。以震网病毒(Tuxnet)破坏伊朗核工厂铀浓缩离心机为例,不管它从何而来,至少暂时拖慢伊朗的核项目,这无疑比军事打击显得更加机智。与此同时,那次行动意外地给除离心机之外的其他系统造成了不幸的副作用,这也显示出人类对控制网络作用的能力有限。

虽然实施攻击性网络行动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它能够对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而且其引发的报复性军事行动花费巨大。中国和俄罗斯拥有,伊朗也将拥有这种回应美国网络攻击的能力。美国可能不会完全放弃使用网络武器,但他们会发现其风险越来越高。有些人认为美国最好将网络战争等同于战争行为-无论是被动应战还是主动发起-而且应将网络战争的门槛提高而非降低。在任何情况下,美国大规模使用网络武器或者攻击关键网络都将是极端的强制行为,这就将事态推到了战争的边缘。

(兰德阿罗约中心发布,原作者是David C. Gompert,Hans Binnendijk,伍骊驰译,察网首发。)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theory/201702/34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