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卫东:当前国际格局呈现日益明显的“春秋”特征

美国霸权的核心支柱是军事力量和国际安全结构。毋庸讳言,美国的军事同盟体系囊括了几乎所有主要发达国家,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安全机制,其实际作用远在联合国、安理会之上。尽管如此,美国还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结构性战略挑战。美国深感焦虑,必欲重新夺取对中国的绝对战略优势而后快。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任卫东:当前国际格局呈现日益明显的“春秋”特征

国际格局的实质是主要国际行为体(目前基本上就是国家)的力量关系或结构。春秋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周王室力量和地位渐趋衰微,一些诸侯国逐渐坐大,它们在仍然承认周王室共主地位的同时极力增强、扩大自身实力和影响,积极构建区域霸权。此后战国时期的主要特点则是几大力量为独霸天下而相互征战,从而为最终形成全新的稳定秩序打开大门。

当前的国际格局及其发展趋势非常类似春秋时期。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基本特点就是形成了全球性的美国霸权。所谓一超多强不过是对这一霸权格局的表面化表述。美国的霸权体系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周王朝,诸侯林立,而美国为其共主。对这一霸权格局当前的发展态势,我们应该有一个辩证认识。一方面,这个霸权格局目前还没有全面瓦解,它仍然是当前国际格局的基本性质。主流话语中的两极格局、多极格局多是想象和愿望而非现实。另一方面,这个霸权格局不仅从一开始就既不完备也不彻底,近年来更是漏洞百出,风雨飘摇,国际格局处在新旧交替的,可能比较慢长过渡阶段。

具体而言,美国霸权的核心支柱是军事力量和国际安全结构。毋庸讳言,美国的军事同盟体系囊括了几乎所有主要发达国家,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安全机制,其实际作用远在联合国、安理会之上。这一安全机制在冷战后不仅没有终结反而进一步强化和扩大,近年来更是充当了遏制竞争对手的主要力量。在这种局面下,其他国家很难敢于公开结成军事同盟对美国进行战略制衡,有些国家恐怕还要花钱向美国购买和平。尽管如此,美国还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结构性战略挑战。首先,俄罗斯不仅有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尤其是核力量,而且其运用军事力量的意志和能力也绝不再美国之下。目前俄罗斯在欧洲的战略态势已不再是冷战后初期的退守,而至少是相持。在中东更是通过叙利亚之战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国际战略地位。其次,尽管中国一再强调和平发展,但中国军事力量的快速增长使东亚战略力量对比的天平客观上逐渐向中国倾斜。对此,美国深感焦虑,必欲重新夺取对中国的绝对战略优势而后快,因为美国乃至历史上所有大国的对外战略从来都不是基于其他国家主观的态度表述而是基于客观的力量对比。美国制衡和遏制中国并不只是依靠其自身的力量,它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建立国际性的安全机制,比如强化亚太地区同盟,进而推行印太战略等等,但这毕竟是美国越来越重的一个负担。第三,朝鲜、伊朗等前线国家的军事力量明显增强。尤其是朝鲜,其军事力量因核导技术而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说与美国形成了某种程度的战略平衡。这意味着反美力量的极大增强,是国际力量对比向着对美不利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美国必然感到如鲠在喉,必欲除之而后快。但对这些国家进行军事打击的难度绝非伊拉克和利比亚能比,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会越来越大。目前,尽管特朗普政府极力强军,但要长期维持美国军事力量和国际安全结构的优势地位恐怕很难做到。

美国面临的经济挑战当然不限于中国GDP的追赶,经济力量对比也绝非查看几个数字那么简单。美国的技术优势、制造业优势、货币优势、制定国际经济规则的优势正在全面缩小。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展和深化,特别是一带一路、亚投行等计划的实施和机构的建立客观上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结构形成挑战。就美国自身而言,过去30年在新自由主义理念下的疯狂扩张养肥了一批缺乏民族和国家属性的全球主义跨国资产阶级精英,却使美国面临经济空心化的危险和社会矛盾加剧的危机。尽管美国民族主义资产阶级在选举中打败了全球主义精英集团,但它们的斗争是长期、尖锐的。特朗普的民族主义经济政策必将面临巨大的国内阻力并引发尖锐的国际矛盾。目前,为了重振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解决美国白人中产阶级这一美国社会主体的生存危机,美国放弃对全球化的主导权,不再醉心于制定什么全球议程和普遍规则,专注双边经济关系和获取实际利益,开始走一条反全球主义的民族主义经济道路。事实上,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以新自由主义为基本理念的这一轮全球化已趋于结束。在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异军突起的国际背景下,世界经济的原有理念和模式难以为继。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在新旧理念和模式转换之际,美国放弃的主导权会立刻被其他国家填补,而这可能意味着美国国际权力的某种削弱。当然,在特朗普看来,某些华而不实的权力远不如实际利益实惠,美国主体民众远比一小撮全球主义精英分子对美国更重要。目前,世界经济的新潮流、新秩序尚未确立,谁将最终胜出还有待下回分解。但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美国很难长期保持新技术革命火车头的地位。技术创新的普遍化,各国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必然会造成一些跨越式发展的国家,这些都是美国几乎无法阻止的趋势。

美国目前总体上仍然保持着在国际政治中的主导地位,但面临内外政治危机和挑战无疑是越来越严峻了。目前,美国仍然占据着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和道义制高点,仍然扮演着维护和平与秩序的世界警察角色,仍然能将挑战者置于被告地位。2016年大选充分暴露了美国国内尖锐的政治矛盾,但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几乎没人愿意抛弃以美国为代表的民主制度。当前美国政治危机的实质不是民主制度的危机,而是跨国资产阶级精英阶层与草根阶级,全球主义、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民粹主义的尖锐斗争。经过大选,把持美国政权的全球主义跨国资产阶级精英集团被边缘化,但新旧政治力量的斗争并未结束,有时甚至相当激烈。类似的斗争在世界范围包括西方国家普遍存在,但目前一些主要大国尚未发生美国那样的政治变革,美国新的政治力量和新的政治理念难免受到这些国家当权派的抵制和质疑,而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国对国际政治的主导权,并给其他国家填补空缺留下机会,但美国也可能成为新的政治潮流的领军力量。总体上看,其他大国的政治影响力目前还远远达不到美国的水平。在民族解放运动告一段落,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之后,世界政治再也没能突破美国把持的所谓自由民主的制高点,世界秩序也再也没能动摇美国自封的世界警察和法官地位。对美国地位的一切现实或潜在、主观或客观的挑战要么被贴上恐怖主义的标签,要么被斥为违反联合国的规定,要么被认为威胁世界和平,并受到美国及其领导的国际社会的各种打击和压制。当前,国际关系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霸权与崛起的矛盾。需要注意的是,美国霸权是体系性霸权,其力量来源不仅是它自己。与此同时,崛起也不是一国的崛起,中国、俄罗斯、印度、德国、法国、日本、土耳其、伊朗、朝鲜等众多国家都在或快或慢地崛起,只不过中国更为突出而已。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崛起国家并非在所有问题上都是霸权的矛盾方,它们并非同属一个阵营;美国的同盟国也并非在所有问题上都支持美国。比如,对于中国的崛起,日本就坚定地站在美国霸权一边。对于朝鲜核导力量的发展,中国也并不支持和认可。但不管怎样,崛起国家的纷纷出现毫无疑问是对霸权的挑战。这些国家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国际格局的重组,削弱美国霸权权威,形成一些新的力量中心,而这正是春秋时期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

春秋时期周王室虽仍为天下共主,但巅峰已过,开始走向尾声,美国霸权及国际霸权格局也是一样。现在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期,是国际关系深度重组的时期,是旧秩序礼崩乐坏的时期,是旧格局渐趋瓦解的时期。探讨这个时期国际格局的特点,我们最好摆脱简单的极化思维和数字计算,多分析具体问题,力争能够触及国际政治的本质。

【任卫东,察网专栏学者,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国际格局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theory/201712/40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