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格局共为您搜索到3篇文章
  • 任卫东:当前国际格局呈现日益明显的“春秋”特征

    任卫东:当前国际格局呈现日益明显的“春秋”特征

    美国霸权的核心支柱是军事力量和国际安全结构。毋庸讳言,美国的军事同盟体系囊括了几乎所有主要发达国家,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安全机制,其实际作用远在联合国、安理会之上。尽管如此,美国还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结构性战略挑战。美国深感焦虑,必欲重新夺取对中国的绝对战略优势而后快。

  • 世界向何处去?——“两极相联”的全球新秩序

    世界向何处去?——“两极相联”的全球新秩序

    冷战结束以来,全球格局并未因分化重组而明朗,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本文引入马克思“两极相联”概念,并加以拓展,用以概括全球秩序趋向。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逐步成长为全球能动性大国,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但是仍然是全球性强国,而其他国家与区域共同体不具备成长为与中美相抗衡的全球性大国的条件。现存全球秩序具有进步性与不公正性的双重性,中国作为现存全球秩序的保守性力量与变革性力量,作为全球性大国一“极”,同时也是作为美国对立统一的一“极”加入全球秩序构造,从而形成“两极相联”的全球新秩序。新两极相互竞争的同时,相互制衡与补充,相互依存与协作,中美共同发挥领导力,打破多边机制的囚徒困境,“两极相联”还意味现存全球经济政治秩序往更加公正与均衡的方向变迁,它并非G2,也并非美苏两极冷战格局,是人类历史上没有过的全球秩序新局。

  • jrs直播手机连接_雷速体育_jrs低调看直播直播:苏联“非斯大林化”的震荡 ——1956至1991年的国际格局

    jrs直播手机连接_雷速体育_jrs低调看直播直播:苏联“非斯大林化”的震荡 ——1956至1991年的国际格局

    以1956年中苏分裂为标志,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了美苏中大三角的格局;在大三角的格局中,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是通过激进的意识形态一度取得了优势地位;苏联去斯大林话引起的意识形态危机则日益加深,导致苏联最终解体。这是1956年到1991年国际格局的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