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
一、十九大关于新时代主要矛盾的阐述是符合实际的科学判断
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大国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已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5%。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趋势;高新科技不断取得新突破,在不少领域已经或正在超越国外先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打开了新局面。我国国力和国际地位得到全面跃升,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地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需要更加全面充分的发展。同时,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已十分突显,成为影响全局的问题,亟须着力解决。十九大报告对我国主要矛盾做出的新阐述,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现阶段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判断。
二、新时代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关于矛盾问题,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做过深刻的论述。毛泽东同志指出:“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2] 今天,党中央已经科学地指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为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应对各种挑战和解决各种矛盾,提供了科学的认识前提和理论前提。
毛泽东同志还指出:“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3] 这里,毛主席讲得明白,矛盾的两方面其中一方是主要的。那么,在今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两个方面,哪一方是主要的呢?笔者认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主要的。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发展是否平衡、是否充分,起着主导作用,总体上决定着能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只有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平衡的、充分的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新时代主要矛盾的突出特征是发展的不平衡
十九大报告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两种表述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前者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后者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应该说“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不充分的发展”含义相近,都意味着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生产水平。所不同的是后者的要求更高了,只有实现充分的发展,才有可能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十九大报告对主要矛盾的阐述突出了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关于新的主要矛盾的阐述中,“不平衡”放在了“不充分”之前。应该说这样的表述也揭示了新时代主要矛盾中的突出特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相比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同样困难,甚至会更为困难。相对而言,对发展不充分和解决问题的对策选择上,较易形成共识。对发展不平衡问题和在对策确定上,形成共识会难得多,也容易产生分歧。今天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任务极其艰巨。这也许正是十九大报告将“不平衡”置于“不充分”之前的深刻用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确十分突出。这种不平衡表现在多方面,如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同群体居民收入的不平衡,以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诸方面存在的不平衡。一定意义上讲,发展不充分问题是一直存在的,过去几十年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已取得了巨大成绩;而发展不平衡问题却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加剧了,到今天已成为制约我国实现持续繁荣稳定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进入新时代后,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对过去的一些政策和做法必须做出调整,需要采取新举措,否则发展不平衡问题就有可能进一步加剧。我们在千方百计推进“充分发展”的同时,要特别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四、发展不平衡中最敏感、最棘手的问题是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我国近4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变了国家面貌,也在改变世界格局。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但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一方面广大低收入群体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如前几年社会上流行的住房、医疗、教育“新三座大山”的说法就十分形象,道出了群众心声。另一方面我国出现了暴富人士,其财富拥有量进入世界排名前列。《福布斯》公布2018 年全球亿万富豪榜,中国共有 476 人上榜,15人进入全球亿万豪富榜前 100 位。由此可见,我国社会已出现了严重的分化现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基尼系数反而比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要高得多,多年来一直超过了0.4的警戒线。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新阐述,也正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他说:“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发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4]小平同志谆谆告诫:“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5]2015 年 10月 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糖’的现象。”[6]今天,党中央提出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认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就是要防止我国社会出现两极分化,防止阶层差距逐渐固化为鲜明的阶级差距甚至阶级对抗。
我们必须意识到,在当今世界历史条件下,如果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矛盾激化,则可能被国际敌对势力利用,来干涉我国内政,进行西化分化。我国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离世界舞台的中央从来没有这么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国正在昂首阔步前进。在这样的大好历史条件下,我们一定要遏制不同阶层居民收入继续拉大的趋势,坚决防止社会矛盾激化。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同志对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语重心长地讲:“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7] 2013 年11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他还说:“‘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我国社会历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8]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小平同志和习近平总书记有着同样的担忧。一旦我国内部出现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国际敌对势力势必借机生事,干扰和破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当前出现的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不平衡问题,已成为阻碍中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广大居民如果收入偏低,就会直接影响社会购买力,降低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例如,相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目前我国房价过高,使已建起来的大量住房闲置,直接影响到经济良性发展。广大低收入群体有消费需求,但他们却缺乏满足这种需求的购买力。如果广大居民在满足一些基本需要方面长期面临着巨大压力,则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会受到损伤。当大量年轻人包括许多青年科研人才面临住房难、结婚难、养育孩子难时,我国社会再生产能力就会下降。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贫富差距达到一定程度时,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必将削弱,国家发展减速,甚至可能出现滑坡现象。
五、巩固和加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在新时代,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特别是解决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采取多方面政策举措,促进充分的平衡的发展,其中最关键的战略性举措是巩固和加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实行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公有制经济比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却逐渐拉大,在十八大之前,基尼系数长期呈上升趋势。显然,所有制领域发生的这种变化与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现象存在着共生关系。
十九大通过的修改了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018年 3 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修正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十九大报告讲:“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都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的发展,高度肯定国有企业的极端重要性。在新时代,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要真正地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精神和执行好宪法规定,切实加强公有制经济建设,增强国有资本的力量。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这里明确讲的是“两个毫不动摇”。我们在执行当中,不能“一手软、一手硬”,即发展公有制经济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硬!如果相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不断削弱,在加上外资大量进入关键行业,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就难以解决,特别是难以解决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个极为敏感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尽管经济上很发达,但由于私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国内贫富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且这种分化状态长期以来不断加剧。据统计,美国1981年最顶层的1%成年人平均收入是底层50%的成年人收入的27倍,而今天却达到了81倍。美国的极端贫困人口也在增长。美国人口普查局去年9月公布,全国有4000多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社会再发达,如果两极分化严重,就不能解决贫困问题。相对于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大国和发展中国家,过去几十年我国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快速发展,一个关键因素正是我国拥有较为强大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精神和国家宪法规定,采取切实措施发展公有制经济。国有资本在自身做强做优做大的同时,要不断进入新生产业领域,增强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过程中,国有资本也要大力进入由民营资本或外资主导的领域,以扩大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牢固与否,决定着我国能否很好地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并从根本上解决着我国能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注释: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2 页。
[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 322 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 页。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 页。
[6]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求是》2016 年第 1 期,第5-6 页。
[7]《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第1324页。
[8]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求是》2014年第 1 期,第 6 页。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本文原载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4期。授权察网发布。原标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