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优化体制,新时代的气息将更加浓厚
【本文为作者叶方青向察网的投稿】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体制建设,经常研究体制问题,不断优化体制方案,对于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
体制是社会结构的支撑,一个好的体制,会促进社会结构越来越合理,越来越稳固,也会促进社会形态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和谐,辨析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体制样式,分散体制、独占体制、聚合体制是最主要的体制类型。
分散体制是指把资源切割成碎片,把力量拆解至弱小的一种体制,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单家独户耕种田地的模式,就是很典型的分散体制。分散体制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最大的问题是浪费资源、稀释力量、消解整体效能。所以,这种体制永远形成不了高端水平,只能在小打小闹的层次上苟延残喘。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评价分散体制,分散体制代表的是落后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关系,分散体制的落后性决定了分散体制必然会阻碍社会进步,阻滞人民改善提高生存生活质量。
独占体制是指允许和帮助小集团掌握大量资源并从中获取绝大部分利益的一种体制,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地主现象和解放前存在的资本家现象,就是独占体制的代表性反映。独占体制是一种非常极端的体制,它不仅带有落后性,而且带有反动性,这种体制破坏了社会公平,破坏了稳定前提,是产生剥削压迫、拉大贫富差距、激化阶层矛盾、制造社会动荡的主要根源,独占体制没有任何进步意义,社会的发展必须以限制、改造和消除独占体制为主线。
企业、合作社是各类资源的集合体,允许个人办企业、合作社,实际上就是允许个人霸占大量各类资源,而个人霸占大量各类资源,必然会导致剥削压迫现象的发生和泛滥,引发一系列连锁性严重后果,我国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严峻现实,已经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香港发生严重社会事件,同样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进入新时代,对允许个人办企业、合作社的政策应该做深刻调整,加大改革力度,改放为收,把允许个人办企业、合作社造成的后遗症降减到最小程度。
分散体制、独占体制都是不符合中国实际、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不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体制,在中国的历史上,分散体制、独占体制都曾经交织性长期性存在过,但已经发生了的事实告诉我们,分散体制、独占体制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好运,贫穷、掠夺、动荡就是分散体制、独占体制的专属伴生物,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政息人亡更是分散体制、独占体制的必然结局。所以,分散体制不能干,更极端、更危险的独占体制更不能干,无论给分散体制、独占体制起个多么新潮的新名字,换个多么新奇的新玩法,其本质是改变不了的,实验下去,还是要重复历史的恶梦,这是中国承受不了、人民承受不了的。
本质上看,分散体制、独占体制依托的都是私有制,私有制是分散体制、独占体制得以存在的制度基础,私有制的弊端是有大量记载的,靠私有制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的不相容,决定了分散体制、独占体制和社会主义的不相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给分散体制、独占体制留下空间,但永远化、主体化是不可能的,否则,理论上解释不通,实践上运行不通!
现实中,仍然有人在鼓吹和推动分散体制、独占体制,对这类人务必要保持警惕,不能让他们为所欲为。对那些言改革反改革、把党章和宪法精神踩在脚下、推动分散体制、独占体制达到变态程度的一类人,要定性为政治腐败分子,严惩不贷。约束和逐步废止分散体制、独占体制,是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这不是考虑照顾谁面子的事情,而是实事就是的需要,担当作为的需要!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1998年以后,由于复杂原因,某些体制对不少群众造成了伤害,特别不能忽视的是,很多大龄城镇居民没有养老保险,也补办不起养老保险,生活非常凄苦,国家应该关注这部分大龄城镇居民,出台固定政策,减去历史纠缠,减去条件筛选,减去繁琐细节,坚持“申请即办,到龄即领”的原则,为这部分大龄城镇居民免费补办适当水平的养老保险,不要让内地积蓄出类似香港的社会怨气,为和谐稳定提前填平欠帐。
聚合体制是指公众共同占有资源、共同创造价值、共同分享利益的一种体制,聚合体制是一种优秀体制,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公有制体系和集体化体系就是标准的聚合体制。聚合体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独有体制,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标配体制,这种体制既解决了高效率运行问题,又解决了社会平等问题,是讫今为止最为进步、最得人心的体制,继承好聚合体制是我国实现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进入新时代,必须以大范围建立聚合体制为重大任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贴近初心,担负使命。
聚合体制和市场化是不矛盾的,市场化的主要机理是把计划职能从宏观的政府层面转移到了微观的经营主体层面,市场化仍然存在着计划职能,计划职能仍然是市场化的本质特征。计划职能高度集中,有一定的弊端,但计划职能过度分散,弊端更大,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就需要发挥聚合体制的优越性,主要办法就是改变经营主体小、散、多、乱的状态,走公有制性质经营主体主导下跨所有制发展的集团化道路。企业改革方面,要发挥混合所有制的正向作用,通过实体组合和资本组合两种方式,组建国有企业引领、民营企业参与的企业集团。农村改革方面,要全面学习塘约经验,村村建立集体性质的合作社,引导土地向合作社集中,引导家庭经营向集体经营转变,推广贵州省探索出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新路子,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推动实现农民群众同步小康、共同富裕。
有人把市场化理解成充分竞争、全面竞争、无条件竞争,并以此为依据,认为经营主体越单立越好,越属私越好,反对聚合体制,鼓动分散体制、独占体制,很显然,这种理解是荒谬的、可笑的。竞争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如果放大竞争的正面作用,就犯下了主观臆断的严重错误,从我国市场化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看,过度竞争往往带来不必要的重复建设,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同时,过度竞争往往造成同业互坑,同业互害,同业相敌,同业相斗,以至最后内耗严重,两败俱伤,共同衰竭。这样的市场化,显然没有了任何的进步意义,反而成了影响社会发展的捣乱因素。
有些决策者眼睛只注意某类人的举动,耳朵只接收某类人的声音,思维完全跟着某类人的指挥棒转,对某类人的主张如获至宝,照单全收,推出的改革方案体现不出任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痕迹,这样下去,是非常危险的,和仇恨社会主义制度、意图和平演变中国的某类人眉来眼去,勾肩搭背,有呼有应,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反腐败斗争应该关注政治腐败,在有效打击经济腐败分子的同时,调集火力,锁定目标,着力打击政治腐败分子!
聚合体制取代分散体制、独占体制是历史的必然,这个方向不会变,也不可能变,但社会是复杂的,由于受个人经历、个人观念、个人境界、个人利益的左右,一些人对分散体制、独占体制仍然是情有独衷的,舆论场中为分散体制、独占体制叫喊的声量仍然很大,历史残余不甘让位的惯性仍然很顽固,所以,分散体制、独占体制的消退不会一帆风顺,逆能量、负能量还有一定的运动空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让聚合体制助力国家强起来,还需要正能量发挥更积极更有力更显效的作用!
建立聚合体制的重要途径是建立聚合组织,没有聚合组织的大量存在,聚合体制是建立不起来的。目前的形势下,国有资本总量过半、国有资本牢固控股的企业,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合作社,都可以认为是聚合组织,多发展这样的组织,对建立聚合体制是有很大帮助的。今后,发展聚合组织,应着重围绕增量扩面目标全力推进,当聚合组织遍布中国大地时,新时代的气息就将更加浓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胆子大,不是蛮干,蛮干一定会导致瞎折腾”;“如果不顾国情照抄照搬别人的制度模式,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仅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而且还会因水土不服造成严重后果”;“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应提倡‘经济大合唱’。‘经济大合唱’得有总指挥,要讲协调,讲配合”……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中,可以明确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是强调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谈改革、干改革,都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遵循,真正走出一条新时代的中国道路!
改革就是创新,分清新旧界线,不把“旧”错当“新”,不把“新”错当“旧”,改革才具有真正意义,分散体制、独占体制是“旧”不是“新”,聚合体制是“新”不是“旧”,有了这个基本认识,推动新时代的改革才能目标明,方向正,路线清。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高度重视建立聚合体制,是新时代的改革应当大抓的大主题,建立聚合体制,决定新时代风采,决定初心使命寻续,必须以战略思维精心谋划,全力推进,当聚合体制真正成为立国之柱时,新时代就将幻化为扎根于民心的长青之树,飘香在神州的万花之园!
【叶方青,信阳红色资源发展中心宣教员。】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theory/201908/50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