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和新境界——对余云辉博士文章的评论
余云辉博士题为《没有中国世界观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篇文章,触及了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就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路,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世界也进入新时代条件下,亦即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怎么走?这个问题特别重大,也特别关键。既然党的路线明确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但怎么坚持才符合21世纪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面临一个坚持、发展和创新的任务,这个创新归根结底,或说在相当大程度上,在于文化上要实现突破。
首先,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上,要根据百年来中外学术界的新发现和新成果,将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传统观点,推向前进。这个对不对呢?对的。列宁在百年前这样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当然是对的。
至于科学社会主义,说来源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间接来源,更久远的是《礼记•礼运》中的大同社会主义。将列宁的这一论断推向前进,有大量已有的中外学术发现和研究成果支撑,实际上就是突破,从而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新阶段,进入新境界,开辟了道路。
目前,近两百年以"西方中心论"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西方伪史,以及以此为基础建立的西方整个文化、学术体系,已经受到了中外学术界持续多年的大规模质疑,特别是在世界格局重心持续东移背景下,西方价值观和西方文化霸权,包括学术霸权和话语权,本质上正在动摇。它的根基在动摇,整个体系在面临崩解,正在崩解。中国文化跟西方近代文化的关系问题,面临着颠覆性的变革。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也必然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关系上要有根本性的突破,这是21世纪这个新时代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其巨大和深远的影响,目前还难以估量。所以说,余云辉博士这篇文章,他提出来的是很深刻的问题。
再一点,我想说的就是关于道统。中国“道”的观念源远流长,是在所有儒释道之前,很久,从三代以前,从三皇五帝乃至夏商周,长期历史形成的“道”的观念,乃至于有天地人三道,由人道形成王道政治,三道归于一道的时候,进而道而成统,王道就是“正道”,更经孔子创立儒学,高扬“政者,正也”就是王道正道旗帜,深入人心,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而深远。汉以后两千年,道统总体上高悬在历朝政治包括皇帝之上。这是一个基本史实,也是贯穿经典和史籍的一个基本思想。
王道的核心思想是“王道、正道”,是正义,是“大亨之政,天之道也”。从《易经》到《尚书》,乃至到孔子“政者,正也”,这一系列主张,揭示的都是王道的核心价值观,即王道正义,它贯穿儒学,贯穿中国历史。这一套思想在历史上的作用巨大,而远没有被正确地研究、梳理、提炼,后世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并未总结彰显。
二十世纪的历史多有曲折,但从百年趋势和本质上说,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表明,他是中华道统真正地继承者和弘扬者,社会主义就是新道统。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苏联和中国获得成功,但是后来苏联又被颠覆,而在新中国七十年,包括改革开放有人走了邪路,遭到社会抵制,以后证明必须还得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个历史事实不简单,是有深刻的文化历史根源的。追溯起来,可以归结为道和道统,须要研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的思想史和中国政治史上的渊源。道统是根本,抓到道统这个关键,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就在大道大义上打通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事。余云辉博士的文章言道,实际上触及了道统。
第三,至于余云辉博士的一些具体观点,如‘三重性’等,我没有研究,难以评论,但重要的是文章提出了一个迥然不同的研究思路,这个思路是很好的,很重要的,是一个方向,沿着这个思路去打通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有前途的方向。当然,他的观点也是可以讨论,他触及到这样重大的问题,且有深度,有高度,故值得推荐。
【郑彪,察网专栏作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啸天书院”,授权察网发布。】
相关链接:《没有中国世界观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