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陈先达 | 共产党人要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
在社会主义国家,如果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甚至在党和国家的指导地位被取消,那就是一条自我毁灭之路。因为,如果共产党抛弃或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必然接受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
陈先达:防止陈旧思想观念以新的姿态出现
近些年有的人鼓吹的所谓观念变革,由集体主义变到个人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变到西方资产阶级理论。他们用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作为观念变革的尺度,用西方的价值观、政治观、人权观取代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政治观、人权观。他们鼓吹以自我为中心,反对人民中心论。他们认为这些都是新观念,实际上这些都是个人主义的旧观念。个人主义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是矛盾的,它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起的是破坏瓦解的作用。社会主义制度是不可能建立在个人主义思想基础上的。我们必须反对抽象地鼓吹观念更新,反对在观念更新口号下复活陈旧的东西。不弄清楚观念更新的价值尺度,就可能陷入以旧为新的理论误区,把沉渣泛起当成符合历史进步的新思潮。
-
陈先达:摆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位置
不要抽象地争论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尤其是非历史主义地争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高下优劣抑扬褒贬。一个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理论指导,一个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蔑视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虚无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得到思想资源、智慧和启发,但也要防止以高扬传统文化为旗帜,反对马克思主义、拒斥西方先进文化的保守主义思潮的沉渣泛起。
-
论“两个必然性”——兼评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必然性”(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有其科学的客观依据,唯物史观是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不但没有推翻,反而是不断证明着“两个必然性”理论的正确性。民主社会主义否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社会主义建立在抽象的道德原则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仅仅看作是一种价值目标,这是以唯心史观代替唯物史观,否定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
陈先达:厚植文化自信 增强战略定力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自信本质上来源于文化自信。在当前外部环境复杂、风险挑战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情况下,强调文化自信特别重要。面对世界局势,面对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所不可避免会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我们会深刻体会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文化自信不是哪一部分人的问题,其意义也不限于文化,而是关乎国运兴衰和民族未来的时代课题。
-
陈先达:太平天国“拜上帝会”是邪教吗?
关于拜上帝会是否邪教的争论,关乎如何看待农民战争以及农民战争和宗教关系。以宗教为外衣的斗争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所独有,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能脱离宗教与农民革命的关系孤立考察拜上帝会的性质。在以宗教为外衣的斗争中,所有宗教都或多或少包含某些异端或迷信的成分,要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用洪秀全的个人的动机解释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性质。
-
陈先达: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必须坚持学用结合,否则就从根本上违背马克思主义。在学习马克思主义课程中,我们可以学习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着。通过原着的学习,我们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许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这样,我们可以更加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感情。
-
陈先达:精神的匮乏比物质的匮乏更可怕
毛泽东当年说,中国的革命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否则文学艺术的劳动就没有对象,就只能做鲁迅在他的遗嘱里嘱咐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的那种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这段话,对我们的哲学同样适用。
-
陈先达: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
“学而后方知,知而后必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立足于客观实际的实践者。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就要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充分认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复杂国际国内形势,坚守人民立场,扎根实践沃土,努力为最广大人民谋幸福。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我们党正在做的事为中心,锐意改革创新,勇于迎难而上,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
陈先达: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百年发展的两个特点
现在各个不同学科哲学工作者的哲学视野也在发生变化,变得越具客观性和包容性。但开展哲学对话不容易,因为哲学有不同类型。就主要之点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实践型哲学,是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哲学;中国传统哲学是人生伦理型哲学,强调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是追求至善之学;西方哲学则是思辨智慧型哲学。类型不同,它们有各自的范畴和思维模式,以及不同的哲学兴奋点和生长点。如果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中西马哲学工作者没有共同的问题意识和共同认可的一些最基本的哲学共识,对话就很难展开。
-
陈先达:学习马克思,做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的确是个大写的“人”。但马克思和所有普通人一样,是父亲,怀有对儿女无限的爱,可是因为革命而陷于穷困的他眼睁睁地看着儿子夭折;他对自己的爱妻燕妮无限爱恋,可是因为贫困不能给出身于贵族的妻子以安定和比较富裕的生活,而是依靠典当银器和大衣救急。他宁可依靠挚友恩格斯的友谊帮助,也决不向统治者屈服和低头。马克思出身于生活优渥的律师家庭,如果他为自己的个人生活考虑,完全可以跻身于普鲁士上流社会,可马克思没有走他的阶级为他铺就的这条功成名就之路——去当学者、当律师、当教授,而宁愿做一个为广大劳苦大众解放而受反动统治者迫害和驱逐的流亡者。这种为世界被压迫者和穷苦大众谋解放的“九死无悔”的人格,是何等高尚,何等辉煌灿烂!
-
陈先达: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问题,是最为世人关注的大问题。中国选择什么道路,中国向何处去,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会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和大国之间的力量消长。“中国威胁”论、“中国经济崩溃”论等,本质上都是以话语形态出现的包含对中国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的焦虑和恐惧。
-
陈先达:理论工作者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对于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社会现实问题,社会上有些议论甚至批评和不满,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是不是正视了这些问题,是不是在着手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我相信,任何一个不怀偏见的人,都能看到我们党通过总结经验,正在完善依法治国,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严惩腐败,标本兼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解决前进中的种种问题。我们不仅应该看到问题,更应该看到问题的被重视和逐步解决。在当代中国,我们理论工作者应该超越日常生活经验的水平,站得更高,看得更深、更远。
-
陈先达:筑牢文化自信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世界资本主义从诞生到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经历几百年。资本主义作为取代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对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推进,对新型政治制度的建立作出过贡献。至今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在很多科学技术领域仍然处于领先地位。社会主义中国成立才70年,改革开放也才40年,我们为获得的成就自豪,但要建立一个成熟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仍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
哲学的困境与中国哲学的前景
当年毛泽东同志说,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中的武器。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不是不要课堂,不要书本,而是不要走学院派的道路。正如文学要走出象牙之塔一样,哲学也应该从神圣的哲学殿堂里走出来。心中有人民,心中有国家,以问题为导向,真正进行创造性的哲学研究,把研究成果变为民族的宝贵财富和培养与提高全民人文素质的现实哲学智慧,这是一条宽阔的无限向前延伸的哲学之路。13亿人口的中国,真正的哲学人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哲学在社会主义中国有无限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