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孙锡良:中国南海三误
最近,南海争端变得异常尖锐,“仲裁闹剧”变成“仲裁正剧”,尽管中方反复抵制这样的无理取闹,但是,事情的发展可能朝更为复杂的方向演变,仲裁的文字表述还不是关键问题,关键问题是:世界已经很清楚地看到,南海是可以无理取闹的,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国家想借机渔利。
-
“吴建民车祸”后续之争
外交原则很多,但是,千变万变一理不变——国家利益。如果国家利益不停地受损,你仍然固步自封坚守陈旧理念,那真不是理性,那是投降,那是无血性,那是苟且偷安。
-
“百度烽烟”之后的新秩序
一般人在关注“魏则西事件”和“百度烽烟”的时候,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政府对“莆田系”和百度公司的处理上面,而我则更多关注政府在下一步将如何对国内外资本进行“安排”,处理的轻与重不能改变中国医疗及信息产业的大方向,对资本的“安排”才决定了全民的真实未来。
-
孙锡良:不愿批判他!
四年前,在一条微博中,我质疑贺卫方违返党章并建议他主动脱离党组织,结果,他将我拉黑,表现了他一惯性的虚伪民主观。贺卫方自信地看到,环境比他的个人重要,即使他被舍弃,只要标志性的东西没变,未来他还是有机会的,他不害怕民间人士斗他,他只关心未来的方向是否会给他的大阵营以机会,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都不在乎,他比很多糊涂的民间批判者要看得更远,他要的是方向……
-
“疫苗事件”之后的理性思考
最近一周,“疫苗事件”毫无疑问是中国最大最热的公共事件,它的影响恐怕不止于中国,很大程度上带有国际性。官方对此事件高度重视,已经展开了对事件的全面调查和对涉案者的全面抓捕工作,领导人有“绝不姑息”的明确表态。
-
不要犯集体性“樱花狂热病”
植物永远也不会给人类的文明带来真实的促进作用,除非输送国已经完全实现了对它国的彻底征服,任何文化都是由强者带给弱者的,并不会反向传播。——樱花继续可赏,但不要群体性患上“樱花狂热病”
-
孙锡良:修复沉重的历史观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把历史的罪责感置于生活当中,越是在欧美,历史的虚伪感更加夸张,个别历史学家的所谓“求真”不过是想把自己打扮成历史责任的假卫道士,如果欧美真的有历史耻辱感,它们早就应当为自己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道歉赔偿,然而,它们拒绝这样做。特别不可理解的是,中国的史学工作者和普通国民却陷入到西方的所谓“求索真相”的谎言当中。
-
打击“号贩子”并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问题
恰逢“两会”时节,看到媒体炒作“号贩子”,代表们也把重点放在“号贩子”问题上面,这不免让我感到整个社会关注的重心有偏差,激发我写这么个体验,本意只是希望大家把“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确切根源找出来,以便今后作更精确的改革。尤其是希望真正了解医患市场和做过专门研究的专业人士早点站出来为人民出谋划策,为十几亿人的健康问题多做点贡献。
-
孙锡良:党媒姓党,资媒姓什么?
党媒当然要姓党,资媒虽不姓党,但并不是说资媒就可以糊乱找姓,他们同样需要有规范,讲底线。可以不姓党,但是要姓国家,在中国办媒体,就必须姓中,实事求是办媒体,必须姓真,姓文明,而不能只知道姓“钱”。
-
孙锡良:建议监管部门对阿里巴巴的疯狂并购进行干预
中央政府须立即对阿里巴巴的疯狂并购进行干预,中央政府必须对过度运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进行干预,中央政府必须对所有企业的多跨度大范围并购进行适度限制。
-
孙锡良:我的“民主三论”
值国庆之日,我想说说自己之于民主的看法,这既是基于公民承担人民宪法理解的义务,又是基于自己对社会前途的看法,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不应该回避自己的宪法原则,所有的共产主义信仰者都应该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应该让人民民主的光芒照耀于全人类。
-
观风察俗
-
中国为什么要淡看“安倍讲话”?
自近两个月来,中国从官方到民间,从专家、媒体到网民,个个都摒声静气地等待安倍发表二战讲话,各方有各方的需求,一部分人是因外交成果的需求,一部分人是想获得心灵的安慰,还有一部分人想是借此表达中国崛起的讯号。在我看来,中国所有人都不要看重安倍的讲话,我们必须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到日本的行为上面。
-
观风察俗
-
观风察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