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一种创新发展
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交叉作用,必然产生多方面的风险,并由于这些风险,必然付出诸多代价。但经过长期的酝酿和发展,中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时期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品交换体制选择的基本理论,构成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大贡献。根据生产对交换的决定作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应该是一种从属于社会主义生产理论的理论。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这个历史地位定位,可以科学回答围绕市场经济所产生的种种争论。在它们的基础上,一种综合性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占优经济发展模式理论已然成型。
-
王今朝:价格双轨制是经济学理论的“香饽饽”吗?
价格双轨制理论的拥趸者崇尚建立没有政府权力的经济秩序。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其实是一种弱化党的领导的理论谋划。在“党政分开”思维启示下,有这种思维或潜台词也不足为怪。问题是,权力在价格决定中是不可能退场的,不是这种权力起作用就是那种权力起作用。不是党的权力起作用,就可能是个别官僚或他们的裙带的权力起作用。在党限制了官员的权力后,党如果自身不对价格决定起作用,就必然导致资本在价格决定中起作用。所以,所谓市场决定价格,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本或资本的裙带决定价格。中国的房价就主要是资本在起作用。
-
人口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固支撑
世界经济发展是大国之间的博弈,而不是简单的资本积累、技术进步。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只是经济发展的伴生现象、表面现象,人的因素才是经济发展的本质决定因素。只有基于这个观点,也才能摆脱西方理论的诅咒和桎梏,看到中国因人口规模和社会主义制度两大因素所形成的交叉、协同效应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所提供的巨大的稳固的支撑。中国由于人口规模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两大因素为他国不可比拟、不可复制,也因此,尽管中国人均GDP还较低,经济发展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经济发展的博弈场上,无疑将东风压倒西风。
-
正确认识生产力生产关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
中国的价格过高、收入分配不合理以及环境污染等是国内外私人资本坐大并兴风作浪甚至侵入政府(通过行贿受贿以及俘获政府官员来实现)相联系的(比如,外企在中国房价上升中的作用也值得注意——20世纪90年代外企支付给中国员工的高工资提升了中国一线城市对住房的购买力,进而启发了中国的房地产商提高价格,启发了中国政府一些人的土地财政思路的形成,等等)。而私人资本是与阶级相联系的。这样看来,在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更好发挥作用与社主义市场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是完全统一的。因此,市场机制能否正确地发挥作用,就取决于各级党委和各级政府是否能够正确地看待中国的阶级状况,正确对待国内外各种资本。这是中国在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基本推论之一。
-
王今朝:对我国改革发展的基本哲学问题的探讨
撰写这篇文章,并不意味着作者认为这篇文章完全正确,也不意味着它考虑了所有重要细节。但它确实是作者的尽力追求科学之作,因此,应该可以作为一个还不错的相对真理。假如有人认为,它连相对真理都不够,那么,只要它能收抛砖引玉之效,作者就极为满足了。作者相信,它至少能够引起一些重要读者的深思。这就足以保证它能达到一个起码的价值了。而如果它确实能够得到较多的同意,它的价值就很高了。它也就运用辩证法产生了一种学术服务政治的巨大功能!
-
王今朝:稳妥应对美国对华政策新变化
从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框架看,美中之间今天的较量是经济和政治上的较量。在这个竞技场上,美国对华所采取的政策的效力应该低于采取军事行动的效力。而抗美援朝的胜利已经表明,美国依靠军事行动无法取得自己所指望的成功。中美经济关系虽然非常紧密,但中美贸易占中国GDP的比例很低。因此,客观上,美国希望通过贸易战压迫中国让步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唯一值得担心的,就是美国压力政策的杠杆效应。而美国压力政策杠杆效应产生的核心机制就是中国把经济考虑放在第一位。
-
“占优经济发展模式”在当前中国经济关系中的大用
从经济发展模式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过去40年的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从一种并非占优甚至被占优的发展模式转向一种占优的经济发展模式。占优经济发展模式的存在,使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了来自经济基础上的一种重要的理论说明。应用占优经济发展模式的话语,还可以有力地回击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等非友好的经济行为。美国人攻击中国经济模式,中国可以回敬美国说,在美国新自由主义的诱导下,中国经济模式并不具有占优性,至少不具有完全的占优性。在中国经济模式存在弱点、劣势的情况下,如果美国还感觉到中国经济模式具有威胁性,那就是美国人自身的问题了。
-
王今朝:发展国企,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
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然而,改革是有风险的,改革是有可能犯错误的。国企比例降低恐怕就是这样一种错误。没有足够的国企比例,仅仅做强做优做大不足100个央企是不够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基于错误的立场(如有意无意地按照西方利益进行改革)和方法论(如有意无意地按照西方私有化经济理论)来操纵改革。在国企发展的问题上必须坚持这个观点。
-
美国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有参考价值吗?
在私人资本决定之下,一切都服从于利润的需要。不管是劳动力的廉价、资源的耗竭、环境的污染、收入的分化还是国家的入不敷出、整体经济的比例失调。这就难怪市场经济不是什么令人称道的经济模式了,这样也就难怪苏联解体,而中国市场经济出现两极分化、资源耗竭了。也因此,本节我们无需考虑私人(垄断)资本企业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会成为中国企业交换的合理模式了。
-
中国“鞍钢宪法”相对西方、苏联科层式管理的效率
鞍钢宪法的逻辑框架和哲学基础超越了以马基雅维利主义为主要基础的西方管理学(体现在授权、控制、激励、领导、权力、股东、利润等概念上)。鞍钢宪法足够抽象,没有侵入形而下的管理任务中,没有处理具体的任务的设置,没有处理人与工作的匹配,没有处理流程管理,因而保证了外部可靠性。从方法上看,鞍钢宪法既抽象,又科学,那是因为毛泽东那一代人在企业管理这个问题上抓住了人与人的关系这个经济学的根本问题,抓住了阶级关系这个政治经济学的根本问题。
-
王今朝:治国理政须严防数据陷阱
许多靠数据吃饭的人实际上是没有理论思维的!而没有理论思维的人,就会陷入到数据的丛林不能自拔。而其实,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作为世界第一流的思想家,早已经在众多的数据分析基础上登上了包括经济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凌绝之顶!
-
怎样看金庸?——谈金庸小说对革命文化的消解作用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际来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起到了什么样的社会作用呢?一个巨大的作用是消解革命的文化,另一个巨大的作用是阻碍继续革命的文化的产生。当金庸的武侠小说和武侠电视剧风靡中国内地的时候,中国本来可以产生的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文学、影视作品就因缺少市场需求难以产生了。市场就这样决定资源的配置了。
-
应把美对华贸易战看作旨在掩盖一些人私有化图谋
最近有人提出取消区分所有制。如果如他们所愿取消区分所有制,就不可能区分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因此,也就可以根本抹掉那些在1978年后的30多年坚持“可以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的人的罪恶了!如果取消区分所有制,那就不可能有本文的分析,中国就无法区分好人坏人,中国就真将倒退回把孔子作为圣人的石器时代了。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也必将会被他们一笔抹杀!中国在多年的实践中,已经极大地模糊了不同所有制的界限。这恐怕是1978年后30多年的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教训吧!如果我们在今天看不出这个危险,那么,美国发动贸易战就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即使这个成功超出了特朗普的预想。
-
对中国推进新国际贸易关系求得最大利益的政策建议
旧的国际贸易关系包含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缺陷。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亟需外汇,出口鼓励战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不是完全合理的。因为这种战略有“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逻辑在起作用。这个本来只是在特定时期(国内航运船舶奇缺,而美国在二战造的民用船舶“自由轮”过剩,几乎是白送给他国的数年)、特定领域(轮船)成立的逻辑却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实际执行的一种发展战略。在这种战略和出口鼓励战略的交叉作用下,中国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国际贸易关系很显然放弃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比如,中国如果在改革开放后能够聚焦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就将比现在高出很多。这是不言而喻的。这也说明,生产是贸易的基础,而不是相反。
-
王今朝:向洪永淼教授进一言
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早就提出信息经济学已经成为可以替代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范式,并且一篇文章的题目直接传递了这个信息。洪永淼教授居然没有注意到这些关系经济学重大发展方向的重大信息。按照这些学者的观点,如果中国经济学按照洪永淼划定的路线前进,无疑将会陷入死路。中国的政治家有多少会去看或看过按照洪永淼规划的这条并不时新也绝不可能科学的路线所产生的学术论文呢?中国共产党人早就总结出路线决定命运的命题。按照这个命题,中国还需要当代经济学领域的洪教头指导实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