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纵容私人寡头垄断创新或导致破坏性后果
创新的主体是谁呢?西方人说是企业家(而不是发明家、科学家)。企业家通常是与资本家、股东、管理者、投机机构(如基金)相联系的。这样,也就可以理解,西方创新环境使得西方创新不乏投机、破坏的方面。也就是说,创新具有两面性。如果中国创新环境的营造与西方的创新环境趋同,那就是中国制度安排中的一个需要特别改进的方面。
-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最主要方面:私有资本坐大
中国不乏把大政方针概念模糊、是非颠倒之人。概念模糊就可以浑水摸鱼,是非颠倒就可以奸计得售。在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一些声音对它进行的解释就有模糊概念、颠倒是非的嫌疑。比如,一些人照搬西方僵尸企业概念,又实际上把国有企业等同于僵尸企业,那就是南辕北辙,与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的指示相抵触。
-
对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再认识
科学认识西方所谓的市场经济事关中国重大经济政策和决策。市场本身不是先验存在的,而是被供给者、需求者,也是被生产和上层建筑等所决定的。不仅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已经在西方经济学界消解,难以为中国所借鉴,而且标榜自身为市场经济的西方经济体也已矛盾重重,同样不可能成为中国选择经济发展模式的参照。
-
王今朝:怎样科学理解中国农业的几个关键问题
在所有经济部门,农业部门特殊性最大。其它部门发展受挫,不过是经济损失,无伤根基,农业部门发展受挫,就可能国本动摇。不仅封建社会如此,新中国建国后的前30年如此,今天依然如此。中国农业状况牵动着亿万人之心,对世界影响举足轻重。
-
王今朝:怎样取得科技的真正进步
西方的创新理论根本忽视了中国的创新经验。中国的创新经验与西方具有本质性的差异。从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压力和挑战看,在科技进步上采取西方模式不是优化的方法。科学技术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必须与社会生产、人民意识相结合。只要采取国家集中力量的方法,一定就能通过科学的组织取得重大产品生产上的突破。
-
龙斧:国企的改革方向不是与私有资本“混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是否改制采取股份制、是否选择上市,都不代表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否,而且其自身的企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决定了当前改革的方向与任务不应是与私有资本的“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