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王今朝:美国在战略收缩,中国要地区守成
中国介绍西方经济理论已经近30年了,拥有这种崇美、恐美心理的人已经在社会中有了雄厚的基础。但是,仔细、系统阅读、分析西方学者、政治家的文章、着作,透过文字看其本质,就可以发现在当前国际风云变化的局势下,崇美、恐美大可不必。在这方面,还有大量的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实事求是的工作要做、可做。
-
王今朝:对科学应对美国贸易战威胁的一种思考
美国目前把贸易战搞得轰轰烈烈,很可能是虚张声势,可能只是在掩盖金融战。特朗普是一个有着丰富商业经验的人。为了实现他的“美国优先”的目的,他绝对会衡量打贸易战是否对于他的目的具有必要性。从历史看,贸易战是一个双刃剑,是两败俱伤的政策。特朗普对此应该是非常清楚的。想必,美国的贸易战也是经过了美国政界高层的充分酝酿的。这个结论一出,我们马上就可以推出,美国对中国开打的绝不仅是贸易战。表面上的贸易战喧嚣可能隐藏着更大的杀手锏。
-
政治人张五常其人其论
张五常表面上是做学术,实际上是在玩政治,玩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张五常等人的投资不过是进行一种空谈博弈而已,也就是进行游说,游说中国某些人,特别是某些重要人物在中国搞资本主义。
-
驳斥张五常对周新城教授批判的回应
张五常教授很聪明,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但表面上不反共产党,甚至赞扬共产党。但丢掉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共产党还是拥有初心的共产党吗?
-
对十九大后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
在过去的长期实践中,在西方的政府与市场二分法理论的诱导下,党政分开、政企分开走得太远了。西方人提出的政府与市场的二分法是基于西方实际,而且他们所谓的政府是资本主义国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他们的市场实际上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为供给主体的市场。而且由于西方的这种二分法的限制,政府的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很显然,中国应该彻底摒弃西方的这种二分法。
-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
我们国家经过近70年的发展,在满足人民需要这个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事物不是单维的,而是多维的。经济发展也不是只有GDP的增长。中国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平等、环境污染、内需不足,正是在GDP增长的过程中产生的。很显然,延续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是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新发展出来的需要的。但要满足人民新的需要,就要采取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
王今朝:对中国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思考
衡量任何一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水平的最好、最根本的指标,就是它是否让该国人创造并享用了自己的劳动成果。离开这点,所有其他指标都是空谈!在中国经历了百年屈辱、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八国联军、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更加清楚自己的世界定位、战略定位。中国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大量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已经呼之欲出了。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命题理论支撑和政策蕴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本身就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事实协调。而从发展战略、发展模式看,最重要的协调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了。当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应该变革;当生产力更大了,生产关系的社会化程度就应该越高。所谓生产社会化,也就是生产不能只是为了交换从而获得私人利润,而是要共享,要为社会经济的更大发展(考虑条件和需要)预备空间。
-
王今朝:打破西方政府与市场两分法的理论误区
至少早在20世纪90年代,政府与市场的两分法就在中国经济学界流行。表面上看,这种两分法是有道理的。在西方经济思想的派系斗争中,以重商主义、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经济理论主张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而以亚当·斯密、李嘉图、哈耶克、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旧学者则主张或似乎主张让市场起主导作用。正是在这两大流派的交锋中,西方政府与市场的两分法形成了。这种西方的两分法形成传入中国,也被中国许多学者接受了。然而,南橘北枳,在西方政府与市场的两分法构成西方两大经济学流派在经济理论上的对立,在中国,却毋庸接受这两种对立。西方上述两大流派尽管在理论主张上对立,但都统一于对资本主义的维护之中。西方上述两大流派在理论上的这种对立统一用于中国,就会对中国具有摧毁性的作用。
-
反思“塘约道路”:用集体化打破资本的确权陷阱
“塘约道路”的兴起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表明了“塘约道路”的独特性。也就是说,无论是由于自然条件也好、人文条件也好、社会政治条件也好,塘约人表现出了战胜大自然的卓越能力。
-
王今朝:我们应当重新认识“鞍钢宪法”的意义!
无论中西方都对中国的鞍钢宪法的意义低估了。在中国国企改革的重要关头和中国建立自身政治经济学的时候,应该重新认识鞍钢宪法的意义。鞍钢宪法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自然产物,不仅是占优苏联马钢宪法和西方科层管理模式的企业管理模式,而且是稳定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一环,对于促进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毛泽东对此已有清醒的认识。中国鞍钢宪法对于今后中国的企业管理模式安排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
打破当代西方比较优势理论教条
比较优势理论是这样一种理论:它造出来的时候,是用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下;但随着时代的更迭,后人把前人生产这套理论所设定和所依赖的环境给无意识地忽略了或有意识地抹杀了。结果,一个特殊的政策建议就变成了一个似乎普适的理论。这个理论用于那种特殊的环境下的时候,可以给两个国家都带来福利,用于其它异质性的环境的时候,既可能是一个国家以牺牲另一个国家利益为代价获得自身利益,也可能是双方形成囚徒的困境,难以自拔。
-
王今朝 何干强:关于反对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教条主义的对话
李嘉图既然有恶习,难道他的理论就没有教条吗?如果没有,毛主席所反对的教条主义难道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早已经由毛主席扫除殆尽,不会春风吹又生,不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但是换上另一种马甲吗?
-
关于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学术认知
中国政府由于其先进的属性,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供了西方国家政府所无法涉足的空间。如果某些人打着市场化的名义推行私有化,而政府有力地阻止了这种倒行逆施,就是防护型的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而除了防护型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还有进取型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果政府积极地做大做强做优做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就是进取型的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
对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再认识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以西方新古典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理论。标榜市场经济的西方经济体不仅矛盾重重,而且增长缓慢,其发展条件也难以为中国所复制。因此,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能成为中国选择经济发展模式的参照。中国实践新型发展理念只能是建立以公有制企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