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张文木:朝鲜战争与中国崛起
关于中国抗美援朝,有人说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取得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心理上的”,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历史表明:中国入朝参战对于新中国崛起有着极其伟大的意义。概括说来,中国抗美援朝实现了“双赢”,既教训了美国的骄横,也挫伤了苏联的霸权。
-
张文木:西方文化传播战略及其应对
甘地和曼德拉的思想中有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可英国人却偏宣传、鼓励和强化他们思想中的“非暴力”即“告别革命”的部分,将其改造并美化为对英殖民主义无害的“普世主义”价值观灌输给英殖民地人民,以此强化那里的人民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依附意识。这就是政治目的
-
张文木评民主之春:社会主义再次被金融资本主义推到世界前台
将“民主之春”事件联系2011年发生的以美国“占领华尔街”为先声的蔓延整个西方的抗议浪潮,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社会主义运动正在以其不可抗拒力量规律性地被腐朽的金融资本主义再次推到世界前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当代世界。
-
张文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话语权和组织权
笔者建议:1. 加强国际无产阶级团结,用组织起来的力量争回话语权优势。2.与世界包括工业资本主义在内的各界建立更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3.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完整表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其中列宁主义是连接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因此是不能忽略的关键环节。
-
张文木:宣传工作要会听“无弦音
1959年,毛泽东在同吴冷西谈话时说:“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毛泽东批评这些人不会“读无字之书,听无弦音”。“多谋寡断”的认识根源还是不懂和不讲政治,尤其不懂和不讲文化传播与政治的关系。
-
察古知今
-
张文木:北半球三大洲地缘政治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战略是刀尖上的哲学,是国家为生存和发展与他国博弈的学问,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是要带刀子的;同时战略又是研究国家发展能力边界即底线和极限的学问,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没有哲学是不行的。
-
张文木:实现台湾与大陆的统一,越来越迫切
中国已是亚洲的重要力量,而台湾地区则是远东南下北上的海上枢纽。显然,突破“第一链条”,实现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的统一,对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具有越来越迫切的意义。国防新常态应当包括这一安排。
-
张文木:要开展与右的“普世价值”的一场斗争--纪念毛主席诞辰122周年
毛泽东是善于吸取历史教训的人,也是善于总结自己错误并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人。“主动权来自实事求是。”有多少干粮走多少路是制定决策的正确态度。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指示对我们今天的政策的制定仍具有深远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
-
张文木丨《道路之争》序言:大国经济要政治挂帅
发展中的中国如果不能为比中国更为发展的西方让出资源的话,那中国就应当“让位”:要么像苏联那样被瓦解,要么自觉“低碳”。但是,中国人眼中的中国低碳与美国人眼中的“低碳”中国是完全不同的。
-
张文木人生沉思录:没有英雄的国家是要散架的
当英雄成为公众取笑或嘲弄、恶搞而笑星和“超女”成为公众狂热追捧的对象时,这个国家被人宰割的危险也就将悄然而至。没有英雄的国家是要散架的。
-
张文木:长江与国防——基于八年抗战的分析
比较国内其他河流而言,长江对中国国家安全具有极为重大的影响。长江国防是一个体系,支撑这个体系的分别是重庆、武汉和南京三大支点。如果说重庆是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后的国门”,那么武汉则是中国国家安全的关键命门。
-
张文木—日本问题与亚太和平
日本的地缘政治特点,在太平洋地缘政治中属主体板块的边缘,但与其他太平洋中的同类国家或地区不同的是,日本位于东北亚,深嵌主体板块国家中国、俄国,乃至美国中间,这与夹在英 国、法国和俄国之间的东欧诸国,尤其是波兰的地缘政治有相似的特点。
-
张文木:太平洋容得下什么样的中美两国
从习近平到希拉里,都曾表示过“太平洋很大,容得下中美两国”的意思,可见已是中美高层许多人的共识。,如果美国政治家足够务实,就能够认清自己东亚地缘战略的底线和极限,认可“太平洋很大,容得下中美两国”的论断,并以此为基础,与中国共同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
洞幽察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