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张文木:学风建设,关乎中国命运(最新修订版)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也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没有毛泽东、没有毛泽东思想,“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正是统一于毛泽东思想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与学风,而不是其他思想和学风才使中国从贫弱再次走向富强,从世界的边缘再次走向世界的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思想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
张文木:反对民主社会主义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转向制度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直接来源。当代所有重大国际现象,若不回到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就不能被很透彻地理解和很好地解释。民主社会主义用抽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及由此必然导致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方式阉割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将马克思主义学说变为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普世”学说。其结果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的每次重大关头,民主社会主义都以“非暴力”为标榜,死死抱住无产阶级的双手。中国的民主社会主义通过屏蔽列宁主义、特别是屏蔽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以达到事实上抽掉毛泽东思想灵魂的目的;而如果用被抽掉列宁主义灵魂的“毛泽东思想”,继而用抽掉“四项基本原则”的“邓小平理论”去麻痹中国人民,与用抽掉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一样,其结果对中国乃至中华民族而言,是大灾难的开始。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危险因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决斗争的新对象。
-
张文木:管子论经济过度金融化对国家安全的危害
吕不韦是大金融商,如放在美国就是今天的华尔街大佬,用手中掌握的巨大金融力量操纵各国君王并从各国的冲突中得到巨额回报。为了消除这种“中一国而二君王”的政治困局,秦王赢政向吕不韦不惜痛下杀手及随后果断采取的国家统一货币并配之以“书同文、车同轨”和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目的就是将金融牢牢掌握在国家手里并由此彻底杜绝吕不韦金融势力复辟的任何可能。由于中国较早地经历了商业资本一家坐大造成的灾难,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节制商业资本的政策。“重农抑商”就是产生于这样的背景并贯彻于中国封建社会始终的重要措施,这些政策保证了秦以后的中国避免了欧洲式的破碎。
-
从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考量看“走出去”战略
“东急西重”仍是目前中国安全形势的主要特点。在东部地区,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迅速膨胀,在西部地区,一场阿富汗战争使美国军事插入了中国西陲安全的制高点。西部是中国整个发展的托底和大后方,但比较而言,东部仍是中国发展必须突破的战略瓶颈所在,是中国安全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为此,要全盘统筹,固西挺东,确保中国未来发展不出现“颠覆性”的闪误,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稳定的国基。
-
张文木:关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哲学思考
事物的本质是由事物中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在鸡蛋孵化雏鸡期间,特别是在其初期,鸡蛋的变化决定雏鸡的存在,鸡蛋是自为之物,雏鸡只是被动的自在之物。在鸡和蛋这对矛盾中雏鸡是次要矛盾的方面,蛋是主要矛盾的方面,这时事物的本质是“蛋生鸡”而不是相反。当雏鸡孵化成熟并破壳而出之后,鸡这时已成为自为之物,成为鸡和蛋这对矛盾中的主要矛盾,随后的逻辑就是向“鸡生蛋”方向发展。当鸡成长到要下蛋的时候,在“鸡生蛋”和“蛋生鸡”这对矛盾中,“鸡生蛋”就成了事物确定的本质并开始向“蛋生鸡”的方向转化,直至鸡蛋落地——此后“蛋生鸡”的逻辑又开始如常展开。
-
张文木:学者要知亡国恨
国家的命运不能靠空话支撑,更不能靠“八股”支撑。现在有些文章,摆了一些情况,后又指出它们的发展有三种可能性,结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至于问题如何解决,它告诉你将“有待于进一步观察”。这跟没说一样。你家里着火了,你妻子问你怎么办,你说有三种可能性,行吗?孩子丢了,你说有待于进一步观察,行吗?这都是不行的。学者也要知亡国恨,大宋王朝的崩溃,这种不着边际的学问对此要负大部分责任。
-
张文木:关于甲午战争的大历史总结(全文)
历史上注重战略能力的国家,都将国民性塑造问题放当作战略问题来看待。不然就不能解释今天为什么有些人要把《色戒》《霸王别姬》等片子引到中国来,为什么带有中性气质的主角张国荣被捧得这么高?还有把国民性格塑造得很自虐,将青涩男藏在一群少妇里准备为日军“献身”影片《金陵十三钗》以及目前出现的“鸟叔”现象,为什么在银幕和舞台上大行其道,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作品和形象符合西方强权的需要,在南方国家,这样男人多了,国家就不能打仗了。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学者杉山平助在《论支那人》文章中将日本对华“笔战”的作用概括为:“军人用刀剑刺支那人,我们文化人就是要用笔把他们的灵魂挖出来。”
-
张文木:做一番世界政治“资治通鉴”的工作
今天的中国已从“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转为世界经济、世界政治的一部分。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说:“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这种情况现在已有改变: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特别是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的发展曾对阻止亚洲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恶化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并对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当代中国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推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
-
张文木:访井冈山大井村毛泽东故居有感
以前只听过人各为其主,今见树品亦不输让;以前只知士为知己者死,今又见树亦知悦己者容。风闻者莫不扼腕,目睹者莫不唏嘘。笔者思绪万千,浮想联翩,记之以文。
-
张文木|朝鲜战争与中国崛起
朝鲜战争对于新中国的崛起有着极其伟大的意义。如果认识和理解了这些意义,我们就对中国入朝参战会有更深的理解,就对毛泽东为了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两次——1949年打过长江统一全中国、1953年在金日成的同意下决定停战于三八线——顶住了斯大林的压力,为中国的国家利益作出历史性和极为杰出的贡献表现极大的敬意。
-
张文木:战略是刀尖上的哲学
历史上许多政治人物不败在战略逻辑的严密性,也不败在战略意志的坚定性,而是败在缺乏对本国国力底线和极限的经验性的认识和了解。21世纪初的美国小布什外交战略的失败,便是这一原理的最近说明。导致1905年俄国在东北亚失败的别佐布拉佐夫的经营远东的理论,以及导致美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失败的凯南遏制理论等,其失误多不在战略逻辑是否合理——事实上它们在学理逻辑上非常完美,而在于这些战略理论提出者对当事国的国力底线和极限缺乏经验性的了解,他们以充足的理由推导出的却是只有上帝才能完成的目标,其结果使他们的国家不是惨败就是为这个目标疲于奔命。这种战略研究就是那种于事无益、于国无补的研究。
-
张文木:中俄结盟的限度、目标和意义
其实,对大国结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意识形态的异同,而是国家利益有多大的交汇点。沙特是君主制国家,与美国的意识形态截然不同,但是为了石油利润,双方就结成了战略盟友关系。21世纪的国际社会仍没有脱离丛林状态,今天中俄的共同利益的交汇点显然高于分歧,加上俄国领导人已汲取以往左右极端外交失败的教训,其政治经验已日益成熟。面对共同的战略压力,中俄深化战略盟友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张文木:抗美援朝的两大战略意义
概括说来,中国抗美援朝既教训了美国的骄横,也挫伤了苏联的霸权。朝鲜战场的胜利不仅仅是打出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也使苏联看到中国军事力量的不可战胜,从而放弃了在中国东北的铁路和港口利益,使中国东北从苏联控制中脱离并转入中国手中。蒙古出海路线由苏联转到中国,也让苏联通过“外蒙古”对中国造成的安全压力大为缓解,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蒙关系的未来走向。
-
张文木:在“四个全面”思想统领下的伟大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国际实践的成功经验的继承和发展。毛主席当年提出的“三个世界”,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都是结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对国际问题的总看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把这些思想有机统一起来,将两个大局更具体化,鲜明化,哲学化,这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新的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在社会主义国家获得巨大发展并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补充的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和探索,其目的在于摸索出一条不同于英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扩张的国家发展和民族繁荣的道路,并通过“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向21世纪的国际社会显示出社会主义对于人类未来的巨大生命力。
-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下卷的写作计划
下卷的写作内容主要是中国计划分天命、天时、地利、人和、使命五个部分。全书以天命天篇,以使命结尾,中间以天时、地利、人和一部分相贯通。目前第一、第二部分即天命、天时这两部分已完成并合以《气候变迁与中华国运》为书名由海洋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第二部分即地利部分已完成并以《中国地缘政治》为书名,由海洋出版社出版(2009年第一版、2010年第二版、2014年第三版)。第三部分即人和部分,主要写生产关系,包括宗教、金融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对中国未来前途命运的极端重要性等,这部分中的宗教部分目前已完成并以《基督教佛教兴起对欧亚地区竞争力的影响》为书名,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社。后面便是金融对国家安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意义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其使命等内容的写作。有些内容已有论文发表,有些还在思考过程中。对此给大家有一个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