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霸权与宰制:美国垄断下的互联网与中国方案
互联网在给人类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但当前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不均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结构畸形、霸权宰制、法治贫困。形式上技术社群自发制定规则,实则从根本上受到美国的控制,从而形成国际互联网去中心化掩盖下的权力垄断,一家独大下的丛林社会,对国际正义、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极为不利。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国际社会需要公正的互联网治理法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了推进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2016年乌镇峰会上又提出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四个目标”,为互联网全球治理贡献出了中国方案,指出了法治之道。互联网的全球治理法治化要坚持尊重国家主权原则,建立平等参与互联网规则制定的机制,增强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制度供给,最终实现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
-
利益的另一面是风险:独角兽不能仅成为赚钱工具
网约车平台运行的不规范与其集聚的海量用户及社会资源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引发了要求“关停”、“严打”的舆论愤怒。毫无疑问,迅速聚集海量用户和财富,成长为“超级独角兽”甚至互联网巨头,也并非就“大到不能倒”,它不应仅仅对投资人负责,不应仅仅成为一个赚取财富的工具,而必须认识到用户才是其立足的根基。
-
人民日报:依法管好国有资产“明白账”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人大监督是一道重要防线。近年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就国有资产管理听取国务院专项工作报告,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不断加强。《意见》的公布实施,将进一步推进我国建立起人大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的法治台账,确保人民共同财富的安全,从而让国有资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
互联网全球治理的法治之道
当前,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不均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结构畸形、霸权宰制、法治贫困。形式上技术社群自发制定规则,实则从根本上受到美国的控制,从而形成国际互联网去中心化掩盖下的权力垄断,一家独大下的丛林社会,对国际正义、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极为不利。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国际社会需要公正的互联网治理法治体系。
-
法庭才是江天勇案的权威辩论场
作为具体个案,江天勇案的解决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证据和法律,而不是舆论场和想象力。嫌疑人的家属、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都有权保持对江天勇案件的关注,也可以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舆论监督,甚至提请法律监督;但无论如何,在案件最终定谳之前,各方都应保持对司法最基本的尊重。江天勇有罪无罪,事实是根据,法律是准绳;而最权威的辩论场,只能是法庭。
-
宪法宣誓昭示为政初心
宪法是合法性桥梁。正是在宪法层面,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宪法宣誓制度不仅是唤起忠诚的庄严仪式,更是确认义务的郑重承诺。它是以法治方式抓住“关键少数”,将法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了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手段,深刻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
支振锋:做一名建设性的“吃瓜群众”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塑造社会共识十分困难,却极易舆论极化、是非混沌的阶段。实际上,高度分歧、各执一词、观点极化,本身就是现代社会的常态,也是内涵于现代社会运作逻辑之中的。社会价值多元、多样、多向,社会共识碎片化,社会认知标签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初始环境。正如尼采所言,上帝已死,神圣不再,社会失去曾经存在的价值根基。
-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要反对网络霸权
互联网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互联网发展治理对世界各国都是重要而紧迫的新课题,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在网络空间这一新领域的成功探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有益经验,体现了中国作为网络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这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
王宝强婚变:不应要求公众对婚变中的失德者保持沉默
稳定的家庭是个人最好的社会保障,家庭不稳,则社会失序,国家也将问题丛生。强调个体、珍视自由的现代婚姻法,也并非出轨者的保护法。正因为如此,人们不能容忍对出轨者的“洗地”,关注王宝强婚变,不仅仅是“吃瓜”群众在看热闹,“更是为了维护人间基本的道德和良知”。
-
雷洋事件:必须面对最大的民意
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19日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多到网上看看,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要重视网络民意。在雷洋事件中,最大的民意不仅是老百姓对一个人命运与尊严的关心,更是对自身安全的焦虑。
-
支振锋:重启特赦,以法治精神灌注德政传统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对部分服刑罪犯的特赦,通过法治精神与德政传统的成功锻接,将向世界展示中国法治发展的成果与制度自信;亦能促进社会和谐,消除外部误解,以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彰显中国政治中和宥恕的雍容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