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景胜:龙应台应知文化艺术与爱国主义有不解之缘
龙应台女士在港大讲座“一首歌,一个时代”,遇到现场听众热唱《我的祖国》,作为喜台湾贬大陆,喜小民尊严不要大国崛起,政见中贬低消解爱国主义的龙应台女士遭遇不大不小的尴尬。此新闻点也许是多种媒体持续报道的原因之一。作为台湾曾经的“文化部长”龙女士一定知道各民族各国的文化艺术与爱国主义有天然的水乳交融。
龙应台的修辞术:文青语言暴力
我在几年前曾经这样概括自己对龙应台的观感:“历史不够,普世价值搭够;普世价值不够,文采强词搭够;文采强词不够,悲情搭够;悲情不够,使泼搭够。”文青式语言,看起来好像既是大义凛然又是热血热泪,还带着自怜自恋自我膨胀,然而终归也只是以一己之私颠覆全体却又要冒充普世价值的“炮灰历史观”。这种伎俩在台湾早已玩不下去,在大陆也是很快被揭穿了,惟有在香港却是方兴未艾。
龙应台在我心中:从偶像到尴尬
人们歌唱,因为大国崛起让每个人荣光;人们歌唱,因为血浓于水让隔阂远去、让亲情疗伤;人们歌唱,因为谁都知道祖国好了自己才会更好;人们歌唱,因为远离心脏的土壤更需要红色经典的普照;人们歌唱,因为知识分子更应讲常识,大学更应守正道;人们歌唱,因为没有比爱国更确切的启蒙,没有比让祖国强大更大的愿望。有一种声音,叫《歌唱祖国》。有一种必然,叫台湾回家。
冷眼看龙应台回复:台独的文化独裁主义没有市场
龙应台曾经有一部大作叫《大江大海1949》,这部作品得到过高华的赞扬,却受到了同样是台湾着名文化人李敖的抨击,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这里就不就这部书反映出来的政治立场进行评价了,而是仅仅是拿书名里面的“大江大河”说事。龙应台是基本上站在败退台湾的国民党的立场上赋予“大江大海”感情色彩的,这一点咱们可以理解。问题是,既然“大河就是大河”,那么“大江大海”呢?
文明和野蛮的辩证--看陈映真当年如何秒杀龙应台
仅因为共青团不赞成丑化义和团运动的买办史观,查禁了属于自己的《冰点》。龙应台女士就要咒骂今日中国的“野蛮”,就要以有别于中国人的“台湾人民”的地位,威胁要以她的价值认同“离弃”、“抵抗”自己的中国认同!然而寻求外力干预下分断祖国的统一。分裂民族的统一,至少对我而言,是一个知识分子为了坚持其出生尊严、知识尊严和人格尊严的原点,不能议价,不可买卖,不许交换的。
真假龙应台在几个问题上的态度的对比
今年2月初,在网络上流传着所谓龙应台反驳周小平的公开信,让某些人一度像打了鸡血那么亢奋,后来得知,那是假的,是有人冒充龙应台写的,虽然弄虚作假造谣惑众已经成为某些人的习惯性动作,但是还是被他们自己人当中的比较理性的人士所不容,杨恒均先生痛骂这种冒充行为,认为这种作派比他们的对立面更加恶心。
《中国青年》杂志转发龙应台等人言论为哪般
看了下网上一位朋友爆料的中青杂志往年发布的微博截图,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资产阶级所倡导的自由化思想有一种近乎狂热的追求,但是从不提及自由是否应有必要的原则与合理的界限,对于我国的政治民主与人权工作也是持全面否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