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真贫,谈扶贫:这些年习近平的扶贫足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人民,胸怀天下,放眼全国,巨笔描绘全中国的扶贫大局。他要求“扶真贫、真扶贫”,同时他还保持着一贯的实地调查“看真贫”的习惯,跑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大江南北留下了清晰的扶贫足迹。
爱国,奋斗,建功立业!习近平@知识分子
日前,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通知,对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作出部署,可见“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这十六个字对知识分子来说十分重要,新华社《学习进行时》为您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知识分子说了哪些关于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知心话。
八一前夕,习近平说这件事要坚决做好
习近平指出,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工作涉及诸多复杂因素,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强,要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推进,确保部队和社会两个大局稳定。要配套完善政策规定,强化法治思维,用好法律手段,确保有章可循,维护好部队正当权益和人民群众合法利益。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对发现的问题线索要一查到底,对违纪违法的人和事要严肃处理,决不能姑息迁就、不了了之。
习近平领导魅力的家风向度
习近平是集理论魅力、思想魅力、担当魅力与人格魅力于一身的人民领袖。人民领袖的形成,和人民立场的理论魅力与“屁股坐在老百姓一边”的坦荡家风、理想信念的思想魅力与“但留清气满乾坤”的清白家风、治党从严的担当魅力与“夹着尾巴做人”的慎独家风、赤子情怀的人格魅力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严苛家风之间不无联系,人民领袖正是在堪称楷模的共产党员的家风家教中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的。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附全文)
习近平强调,金砖的未来掌握在五国人民自己手中。让我们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掷地有声!习近平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十大金句
贸易战不可取,因为不会有赢家。经济霸权主义更要不得,因为这将损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最终也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怎么办?”——聊聊习近平的俄罗斯文学情缘
在2014年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和文艺工作者们畅谈文学,聊得很是开心,也彻底暴露了他“文艺青年”的特征。他如数家珍地列举了自己曾读过的大量中外文学经典作品,包括不少着名俄苏文学作品,其中就详细介绍了自己读《怎么办?》的一些趣事。
习近平会见连战:遏制“台独”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习近平指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大家登高望远,就能看清主流、把握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我们对两岸关系未来充满信心,因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携手致力民族复兴,是符合民族整体利益、顺应时代潮流、造福两岸同胞、得到两岸同胞拥护的正确道路;因为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两岸同胞在民族、文化认同和情感上从未分离;因为尽管数十年来两岸关系跌宕起伏,但总体趋势是向前发展的;因为两岸是密不可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同胞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对两岸关系走近走好的一致向往,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习近平:中央和国家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
习近平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要强化统一领导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工作的政治担当,指导督促部委党组(党委)认真履行机关党建主体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开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新局面。
习近平和平发展道路战略思想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和平发展道路战略思想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精髓,是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人类社会理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和平发展道路战略思想内涵,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和平、和睦、和谐的思想理念,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发展,展示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化健康发展贡献智慧、承担责任、付出努力的信念和决心。
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阿始终是互惠互利的好伙伴、同甘共苦的好兄弟。讲话中除了很多经典的金句外,还有很多促进各国共同繁荣进步的具体举措。
习近平致信祝贺《求是》暨《红旗》杂志创刊60周年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求是》杂志是党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长期以来,同志们坚持党刊姓党、政治家办刊原则,积极宣传阐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宣传阐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党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方面作出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重磅!中央首次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着成效,但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尖锐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足迹,追寻党的初心和使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要深入思考当初我们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浓烈的革命圣地情结,对老区人民深切的关心和关怀,鼓舞和激励着全体党员和老区人民,努力拼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的经历说明上山下乡的历史作用不能被虚无
对广大上山下乡知青在农村、边疆作出的历史贡献,党和国家自始至终给予了高度赞赏。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可以说,习近平知青时期的经历,是许许多多插队知青的共同经历,也是许许多多知青在农村生活、生产实践的真实写照。知青上山下乡,成就了中国农业、农民、农村,成就了一代知青群体,也成就了知青群体为改变农村、边疆落后面貌作出的历史贡献。这种历史贡献,早已溶化在农村山山水水的改造中,早已转化为乡村文明潜移默化的变化中,早已铭记在当地老百姓的言传口碑中,也早已镌刻在新中国的历史丰碑上。这种历史贡献及其体现其中的品质与精神,并不因知青上山下乡的结束而消失,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与日俱增、日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