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没走,杂文仍有希望
鲁迅没走!之前网络上曾有谣传,鲁迅的作品将从教材中去除,不过记者发现,在统编语文教材中,鲁迅的文章依然在列。鲁迅共有5篇文章入选统编教材,其中包括《拿来主义》 《纪念刘和珍君》等。此外,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改造我们的学习》等5篇(首)文章,还有《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百合花》等多篇作品也同样入选。以上说明,鲁迅没走,杂文仍有希望。
对于创作优秀文艺作品,习近平提出三个“无愧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希望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
专家称赞电影《古田军号》是培根铸魂的精品力作
这种思想、艺术的成功,充分表现出创作团队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充实的历史生活的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这在当前文艺队伍比较驳杂、创作思想比较混乱的文艺环境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要把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推动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大繁荣,非常需要把这样的创作团队树为典型,深入总结他们的艺术经验,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他们在整个文艺界产生广泛的比照效应。什么是导向?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导向。
我看春晚小品《占位子》
舞台上的小品能否站住脚,关键在于接地气,要看剧情是否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演员的表演能否得到观众的会心一笑,主题思想能否对社会发生积极的作用。在作品中尽情讴歌社会上的美好事物,与无情揭穿社会上丑陋现象的脓包,同样都是有益于社会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占位子》是一个优秀作品。
仲呈祥:当前文艺观念和文艺创作中的几种偏向
文艺是不能脱离政治的。然而,有人却习惯在二元对立、非此即彼、好走极端的形而上学单向思维驱动下,要么不从属于政治就从属于经济、以利润思维统领审美思维;要么不从属于政治就脱离政治、重蹈“为艺术而艺术”的老路。显然,这两种倾向都背离了唯物辩证法和文艺发展规律,严重妨碍了面对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持续健康繁荣。譬如,常见对一部影片,因其票房高,便一俊遮百丑,评论上宣扬的都是经济效益如何高,不问其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究竟如何。有的文艺作品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批评的那样,“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