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共为您搜索到3篇文章
王传利:新媒体背景下的网络舆情与意识形态安全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涉及范围广、受众人数多,而且善于创造受众认为的“事实”,从而改变了理性认识世界的规则,构建了后真相时代的世界图景。西方敌对势力将互联网看作输出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工具,借助新媒体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维护政治安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者的政治能力。党员干部必须在事关意识形态的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头脑清醒。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打赢新媒体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理解“后真相时代”的社交媒体恐惧
对于某些西方民主建制派来说,强调当下民众对“真相”的守护固然重要,但是最好不要健忘以往自己篡改“真相”的丑行,否则只会暴露道德表象下赤裸的相对主义。我由此想起整整十年前一个不应被忘记的时刻,2008年的4月19日,柏林、伦敦、巴黎、洛杉矶等世界主要城市的华人举办集会,向全世界发出“支持北京奥运,反对西方媒体片面报道”的声音。“做人不要CNN”,在一片红旗招展的背景中,我依稀记得那响亮的口号。如今,面对“后真相”时代的种种恐慌,人们最终要问:“什么是真相,谁的真相?”
“后真相”冲击西方新闻舆论生态
造成“后真相”泛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交平台所依赖的算法推荐。其基本原理是收集用户的状态更新,包括其转发的新闻以及点赞和评论等,并将这些数据转化为相应的分数,由这个分数决定一条信息能否成为向该用户推送的热门新闻。虽然把控这些平台的互联网技术公司多次宣称,这一算法机制是公平公正的,却一直以保护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公开其运作过程。这样一来,受众就无法确切知道这些公司是否与某些利益集团有勾连,用户通过平台看到的新闻是否只是利益集团想让他们看到的部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