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国际贸易、利用外资战略的思考与展望
我们预计,在未来,中国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政策将是结构化的,有的贸易可以实施比较自由的政策,有的贸易必须加强管制(如中国已经限制了外国垃圾进口),有的投资可以是比较自由的,有的也需要加强管制(如中国必须限制高科技出口,也应该限制外国金融投资,毕竟,中国并不缺少金融工具)。只有这种结构化的政策才与世界的辩证本质相一致。而且,既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贸易和投资的主体应该更加转到依靠公有制企业上来。转到依靠公有制企业,就可以使中国的结构化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实施。
左大培:警惕外资势力对我自主创新政策的抵抗
几十年来,外资企业在中国享尽了特殊低税率之类的“超国民待遇”,在中国市场获得了超额的利润。捞到实惠的外资企业,并没有把中国人民的独立地位、中国的国家主权当回事,反而变本加厉地提出无理要求。最近美国政界一直在吵吵嚷嚷,要求美国政府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其真正目的,是以要求人民币升值为借口,向中国政府寻衅施压,迫使中国政府为了不使人民币升值而在其他问题上做出让步,以便得到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迫使中国政府取消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是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之一。
十几年前那场外资收购中国骨干企业风潮
当这场风潮最近成为社会话题时,一些中国的经济学家出来为此开脱,理由无非是“企业并购是市场行为”、“外商投资企业也是中国企业”、“外资进入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投资效率”、“外资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等陈词滥调。但如果稍微观察和分析一下实际发生的案例,就会发现它们处处违反市场规律,个个都是以攫取中国企业的品牌、技术诀窍和市场份额为动机,甚至几乎没有一桩交易是经过中国企业管理层同意的。
美国在经济崛起之前为什么排斥外国直接投资?
美国在19世纪末取得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地位之前对外国直接投资采取了歧视甚至憎恨的态度,外国投资的绝大部分都被限定在购买债券上。美国以及各国历史经验都说明,当一国经济在没有迈入发达经济门槛之前,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虽然可以导致一国的短暂繁荣,但对该国的长期发展却是非常有害的。迄今为止,一国经济的崛起与是否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没有任何关联;反而,那些试图依靠外国直接投资实现经济发展的国家最终都陷入了依附型经济的悲惨命运。这种历史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对大规模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进行反思。
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为何是最后一道“防线”
虽然主要国家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总体并不成熟,碎片化、模糊化、主观化情况严重,但也有一些共性特征,除共同关注关键技术、关键行业、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外,还表现在加大法制化建设、审查领域不断扩大、尤为关注外国政府控制企业和国有企业等。这可能涉及到特定国家的“特殊优待”。而实施效果上,尽管审查倾向于“严查宽出”,但“震慑”作用似乎不断发挥,可能是全球跨国投资增速出现回落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经济殖民化进程,现在还有民族品牌吗?
食用油也是外国的了。典型就是金龙鱼,这个牌子几乎出现在每个中国家庭的厨房里,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是第2名福临门的8倍,但它彻头彻尾是一家外资企业,属于新加坡郭兄弟粮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拥有的。外资收购对中国经济增长亦有巨大的负面影响,“拉美模式”即是前车之鉴。近来,外资在收购内地企业的交易框架中,越来越凸现战略布局的色彩。
警惕外资医药巨头进军中国市场的惊天棋局
在公知王福重等人借长生疫苗事件放烟幕弹制造舆论乱局好从中牟利的背后,不止是国内一些私人医药资本在虎视眈眈,更有境外医药巨头站在国门内外徘徊逡巡、磨刀霍霍。如果说,王福重等公知势力关于疫苗问题的观点之所以值得高度重视,决不是因为其轻薄可笑的言论本身,而在于其言论背后若隐若现的国外垄断医药巨头的动向。
“引进外资、出口导向”是“缺钱”的根本原因
中国政府、企业、家庭的“缺钱”,根子在于“开放市场、引进外资”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因为这个根子,导致人民币的发行必须“锚准”外汇,而“锚准”外汇,就意味着人民币的发行权给了外国资本,发行的钞票都给了外资企业和出口型企业。因为外汇只能靠引进外资和商品出口,所以,越是缺钱就越是要引进外资、出口导向。而越是引进外资、出口导向,中国对外汇的依赖就越深,中国政府、中国企业、中国家庭就越缺钱。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把“缺钱”归因于中国各级政府的“借债”,是完全错误的!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政府“借债”是“缺钱”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警惕我国种业市场经被外资巨头瓜分
今天我们推出的文章,以玉米种子调查为切入点,深刻揭示了种子商品化、市场化以来,中国种业逐渐丢失了对种子市场份额与研发权的控制,同时也失去了种子定价权。已经占领市场高地的外资研发品种连年涨价,直接导致粮食生产成本飙升。在商业品种的冲击下,农民留种率也不断下降,玉米留种率甚至不足1%。本文揭示的,是尚且处于严格限定中方控股的情况下,中国种业积累的重重问题。如今直接取消种子企业必须中方控股的规定,我国的种子主权又会遭受怎样的冲击呢?
如何避免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演变成替外资打天下
利用巨额外汇储备加快“走出去”确实要比购买美债更合理,但是,作为长期战略却是短视的,因为再不解决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机制美元化的问题,“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不仅无法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反而却很有可能演变为替外国资本打天下。
“警惕”高盛阴谋--折戟的吉利、联想与TCL
实际上在美国,高盛早就臭名昭着,它甚至是“贪婪”、“欺诈”、“我活不顾你死”的代名词。然而在中国,高盛等外国着名投行一直被“神化”着,成为被崇拜和被拉拢的对象。果真如此吗?
触目惊心:中国有哪些产业已被外资彻底控制?
除电力,军工等极少数国家核心行业以外,外资在我国水泥行业·钢铁行业·汽车行业·橡胶行业·机械制造行业·石化行业·医药行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供水供气行业·煤炭行业·食品行业·造纸行业·建筑业·家具制造业·皮革等行业中,都占有较高股权和市场控制权,经济刺激计划和巨大需求给予了外资丰厚的回报,充分享受了我国经济高速成长所带来的好处和便利。
贾根良:如何避免“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为外资打天下
“进口高端产品、出口低端产品”和过去10多年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机制美元化,分别是中国经济结构和金融体系的根本性缺陷,也是“一带一路”及“亚投行”战略的“阿喀琉斯之踵”,不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只能演变为替外国资本打天下。而要解决问题,保护价值链高端国内市场和改革基础货币发行制度势在必行。
神秘的法外之地:敌视中企的美国外资委员会
今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依然处于火热态势,其中,交易遇阻的消息也不时传来,比如最近,中国紫光集团收购美国西部数据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先正达集团等等,就都因为一家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机构而遇到阻碍。这到底是个什么“鬼”?在中国企业对美并购中通常扮演什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