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央行需要注意“这件事”
对货币供给实施供给侧结构改革已经非常迫切,这不只是企业资本需求之必须,同时也是股市等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之必须。在住户储蓄存款不断走低的情况下,没有长期的资金供给,容忍金融期限错配过度发育,这显然将给中国经济带来重大的风险。这一点,央行无论如何都要提高警惕。
钮文新:必须尽快医治M2的“虚胖症”
给M2消肿、降低金融杠杆率还需要配合以下手段和次序:第一,为防止商业银行贷款冲动,央行必须明确:释放长期基础货币,是为了帮助商业银行降低存贷款期限错配的问题。第二,长期的、有效的基础货币不断释放,必定遏制中国金融短期化趋势,而使中国金融市场更加有利于长期资本生成,使股票市场受到激励,转变股市预期;第三,长期的、有效的基础货币释放必定有效压低长端利率,有利于中国利率“双轨合一”改革,再加上股市、债市的预期积极,同时配合以抑制货币套利投机和治理乱象的监管手段,迫使更多套利资金转向资本市场。第四,不希望看到M2增速继续攀升,因为它意味着金融杠杆率——货币乘数的继续上涨,这是非常、非常、非常危险的事情。
挑战全球央行和司法:比特币已成反洗钱黑洞
这个区块链的司法之难,以我的律师职业是非常清楚的,首先是管辖,这网络无国界,但司法是有法域和国界的,各国的法律是有冲突的。你按照哪个国家的法律来算?各国主权不会相让的。这差别在具体规定上可能差别不大,但在执行和证据层面差别巨大,没有全球统一的司法和政府,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企业还敢造假?请央行坚持“锁短放长”
资本市场是金融资源通往实体经济的唯一通道。如果央行真心希望中国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那就没有理由总试图不切实际地拉高货币市场利率。因为,利率上升本身就是资本市场的压制力量,而且货币市场利率上升会引发货币投机挤压资本市场投资规模。这一点,2013年6月和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市场事实两次证明。所以,我们恳请中央银行不要继续“锁长放短”的操作,那不是什么理论问题,而是中国实体经济和支撑实体经济资本供给的资本市场不能承受之重。
中国金融已存在“金融塌陷”的重大风险
中国金融已经到了“危机的边缘”,实体经济与金融之间的恶性循环已经完全不可持续。所以,治理必要,铲除导致恶性循环的根源更加重要。否则,不仅治理无效,而且存在“金融塌陷”的重大风险。尤其是中国的货币和金融政策必须按照国内经济需求制定和执行,而绝不能因外部干扰扭曲政策,使之呈现“顺周期”特征。
央行终于发声:坚决打击恶意做空者
此次A股暴跌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对外开放所遭遇的一次挑战。我们无法将已经开启的资本市场开放大门重新关闭,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加强监管,防患于未然;制定对策,在挑战中占据主动,对恶意做空者,坚决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