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派共为您搜索到2篇文章
熊蕾:贴标签的学问——以香港为例
在港英时代,我们听说有把支持港英政府及伦敦英国政府的港人称为“建制派”、亲伦敦阵营的标签吗?没有。这是香港回归后才出现的标签。更需要注意的是和这个“建制派”相对立那群人,通常的标签应该是反对派,the opposition。但是没有。他们被标签为“民主派”或“泛民派”,pro-democracy或者pan-democracy。人们传统的概念里,特别是西方文化的语境中,民主毫无疑义是高大上的褒义词。那么,当“建制派”和“民主派”这个两个标签在各种媒体的文本中同时出现的时候,这两个群体在受众心中得到的褒贬是不言而喻的。
忽视劳工大众的声音:美国媒体建制派的失败
从19世纪晚期开始,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大众媒体和职业新闻群体不仅扮演着政治议程的推动者、“客观事实”的呈现者,还一直精心地将自己塑造成社会进步的引领者和普罗大众的代表者。在事业最为辉煌的年代,新闻业的知识精英曾经广受民众爱戴,主流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几乎就等价于西方社会的文化政治共识。而如今,这一切光荣的历史似乎正在烟消云散,新闻界不仅面临产业上逐步萧条的困境,也在感受着历史上少有的孤立和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