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道德共为您搜索到3篇文章
“金瓶”盛水泽流远,“裙带衣食”继世长
现实的“金瓶”审美话语,基本以人性论作为坐标。“娶妻当如潘金莲,嫁人要嫁西门庆”的现实,早已将“新启蒙”和“大写的人”置于尴尬境地,金学界对此不应熟视无睹。“金瓶”盛水泽流远,“裙带衣食”继世长,金钱桎梏下的“人性”依然是“奴性”。“失节事小,饿死事大”固然荒谬,强调王六儿式的“自在玩耍”,渲染潘金莲们也获得了“女性欲望”的满足,给被侮辱损害者打造出卖淫与嫖娼是“双赢”的心态,更为可怕。
宝马男被砍一片赞扬,我们需要怎样的法律观念
这件案子发生后,大部分的群众都希望法院能够给一个公正的判决,就是判处这个男人正当防卫,免于处罚,但是,有一些律师或者专家认为,这件案子或者会判防卫过当,甚至更严重会被判处伤害致死的罪名,持有这些观点的专家律师,都遭致了人们的恶评,也许这些专家律师他们比一般的群众更懂法律,但是,为什么却会不得人心呢?为什么我们的法律很多时候总是与人民的道德判断两拧?难道法律不应该维护道德的正义性吗?
围观那个跳楼的女孩,能给你带来快乐吗?
自古以来,小市民都是市侩自私的,他们可能不是什么坏人,但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唯利是图、麻木不仁、提笼遛鸟赶热闹的态度,正是把社会道德推入谷底的主力军。唐朝末年的长安市井子弟,北宋末年的临安瓦子里的小市民,大清末年的茶馆里的北京老爷们,都是这个德行。满脑子都是香艳猎奇的故事,低俗无聊的闲话,他人的痛苦和鲜血,正是他们的谈资和取乐之源。别说市民生活了,就说堂而皇之的媒体报道,三句话也不离开娱乐八卦和女星绯闻,越泛着腥臊味儿的东西,越受欢迎,这放在中国历史上,都被叫做“末世”,就像红楼梦里一样:“越是要完犊子,海棠妖花开得越发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