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 张扬:西方经济学对保护主义的掩饰和误导
由于保护主义是霸权国为了延续垄断地位而实施的政策,如果一味满足保护主义的要求只会助长保护主义的发展,以要价回应要价才是现代国家之间处理竞争问题、制止保护主义无休止蔓延的良策。此外,当前保护主义泛滥,对抗保护主义不是单一国家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参与应对,构建经济发展新秩序。二战后美国利用大国优势,通过市场准入等手段,在世界各个地区取得政治经济利益,这种方式被称为经济杠杆,美国使用这种方式塑造了延续至今的世界秩序。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单一市场,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应该秉持正确的义利观,善用经济杠杆,联合世界上能够联合的国家,共同抵御保护主义。
对中国下手一年后,美国又对欧盟下手了
随着2020年美国大选临近,特朗普必然打响新一波民粹主义之战,以获得选票支持。而宣扬民粹主义的最好方法,就是开辟全球性的贸易大战,不管你是盟友、朋友,还是敌人,统一祭出贸易保护主义。在先将目标锁定北京当局后,下一个目标顺理成章的就盯上了布鲁塞尔(欧盟总部)。面对特朗普的咄咄逼人,中欧之间的紧密经贸结盟势在必行,双方只有共同携手,才有机会从贸易战的惨烈战场中全身而退。
田文林:前世的“灵丹” 当下的“毒药”
从全球影响来看,美国对我国商品加征关税,割裂了各国产业之间的联系,使全球产业链面临碎片化的风险;破坏了国际经贸规则,使全球产业链陷入失序化状态;降低了国际经济运行效率,使全球产业链加剧了低效化风险。美国又岂能从这样的全球预期中获益?
不要陷入迷信“自由贸易”的误区
中国应该放弃自由贸易、依靠外国直接投资和金融自由化的“以开放促改革”的思想路线,在对外经济关系上,针对发达国家在贸易、投资和金融方面实施国家保护,这是中国民族国家建构和抓住新工业革命历史机遇的前提条件。2013年,在中国是否加入TPP问题上,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主张又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交锋,自由贸易的主张仍占据着上风,这说明,教条主义仍支配着中国经济学界。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推销自由贸易、自由投资和金融自由化的同时,却针对这些国家实施保护主义。中国应破除对自由贸易神话的痴迷,在对外经济政策的制定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贸易保护看做是与自由贸易具有同等地位甚至比之更重要的政策手段。
关税之壁——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世今生”
从建国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出于保护本国产业以及获得财政收入的需要,总的趋势是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了实际上的世界霸主,为了对抗苏联,需要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联盟,渐渐放下了贸易保护主义,尽管时不时也挥舞几下关税的大棒。贸易保护主义者喜欢以国为界,他们总是主张在自己的内部实行自由贸易,但这种好处绝对不能给到外人。特朗普是不是这样的贸易保护主义者?我自己的观点是不清楚。我们真的很难知道,特朗普的观点中,到底哪些是谈判伎俩,哪些又是真实流露。
人民日报:“美国贸易吃亏论”当休矣
美国资本在全世界“薅羊毛”,获得丰厚回报;美国廉价进口大量发展中国家的优质商品,提高民众福利;美元被各国大量储备,为美国分担了通胀风险;美国凭借全球领先技术,赚取超额垄断利润;美国企业占据价值链高端和高附加值环节,坐享经济全球化红利。一边端着全球化“饭碗”尽享美味,一边大声嚷嚷多边贸易体制对自己不公平,“吃亏论”彻底暴露了美国一味谋求利益最大化、在国际交往中占了大便宜还嫌不够的贪相。联系到美国一段时间以来四面出击、大打贸易战的现实做法,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所谓的“吃亏论”,远非打打悲情牌、过过嘴瘾那么简单。美国“为赋新词强说愁”背后是有大文章要做的。说白了就是要制造所谓的理论依据,为其贸易保护主义行径造势。
贾根良:英国因何丧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地位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就是通过压缩低端工业制成品出口和扩大内需的结构调整,从这种“坏的贸易”结构逐步向“出口高端产品并进口低端产品”转变[38]。但这种转变受到了长期以来流行的自由贸易信条的严重阻碍。而这种自由贸易信条在我国之所以根深蒂固,原因就在于我国要为一直以来就长期存在的低端产能过剩在世界市场上寻找出路。然而,自由贸易信条的信奉者并不明白,我国各产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高端失守、低端过剩”正是过去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所产生的结果。
贸易保护主义是美国的基因,与生俱来
美国在保护主义铠甲上面披上了自由贸易的斗篷,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摘掉。比如,上世纪80年代的日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当时的美国打着“公平贸易”的名义,对以日本为首的贸易对象国,一手拿着“扩大内需,开放市场,放松管制”的胡萝卜,一手举着制裁的大棒,试图一次性解决贸易不均衡问题。在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时,为当地夕阳产业代言的在野党就会施加压力,美国马上就转向保护主义。而这就是美国的政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