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固化共为您搜索到8篇文章
  • 美国的阶级固化:教师无产阶级化和新罢工浪潮兴起

    美国的阶级固化:教师无产阶级化和新罢工浪潮兴起

    今年4月以来,美国教师罢工事件此起彼伏,形成了罢工浪潮。导致罢工浪潮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多年来经济紧缩政策,以及对教育领域投入的大幅度压缩,不仅导致了教师生活的入不敷出,也使孩子们的受教育水平大受影响,因此,教师罢工得到了美国民众的广泛支持。但是,美国当局却将这次社会危机归咎于教师,企图将教师作为这次事件的替罪羊。笔者认为,教师是美国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是无权无势的无产者。美国工人阶级有着悠久的罢工起义的革命历史,也曾经给当政者以沉重打击。这次美国教师罢工浪潮是美国工人运动新的表现形式,必将对美国未来的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 戴锦华点评《三傻》:阶级固化、父权、代际压迫,与教育的意义

    戴锦华点评《三傻》:阶级固化、父权、代际压迫,与教育的意义

    这部影片的主题具有世界性和普遍性,它的主题是关于阶级的固化,关于父权,或者说家庭的期待对成长中的年轻一代所构成的巨大的挤压和压迫,同时关于教育的意义,关于知识的意义,关于人与知识的关系,关于人与教育体制的关系。

  • “要么进名校,要么等死”:繁荣背后的阶级鸿沟

    “要么进名校,要么等死”:繁荣背后的阶级鸿沟

    在一个阶级固化的社会里,寒门为什么再难出贵子?贫富两极分化如何影响下一代人的生活机遇?本文作者通过评述哈佛大学教授普特南的《阶级世代》一书,为我们勾勒出美国富小孩与穷小孩的成长之路,呈现日益固化的社会结构给美国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带来的巨大危险,这也有助于我们思考今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潜在影响。特此编发,以飨读者。

  • 历史不会就这样闭幕——散打《万科》

    历史不会就这样闭幕——散打《万科》

    尽管《万科》并未公开发行,然而拜“万科”房地产大名之赐,这本装帧精美的杂志不知是否有如其老板一样,能吸引公众的眼球?不管怎么说,在我看来,比起不少“用真名说假话”的八股期刊,《万科》的文风清新、幽默,比较率性而且前卫,可读性强,其中也不乏有深刻的佳作。作为同行,我对这本刊物期许较高。当然,期许较高,故而有所挑剔。

  • 为什么90后不抱怨阶级固化?

    为什么90后不抱怨阶级固化?

    70后、80后还有一部分来自社会中下阶层的孩子成为了城市中产阶级,有自己为自己发言的能力,还会抱怨阶层分化。而在90后、00后里,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社会中下阶层的孩子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被分流到各种体力劳动岗位去了,只有极少的孩子会挤进中上阶层,实现阶层流动。而且,这个分化过程是以各种看起来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方式发生的,所以,每个人的道路都与自己家庭的阶层大体相当,也就不会抱怨阶层分化了。

  • 对非公经济不能盲目乐观  ,兼议“阶级固化”

    对非公经济不能盲目乐观 ,兼议“阶级固化”

    落后产能(过剩产能的重要部分)等主要集中在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社会学基于社会分层的研究早已认为,中国的代际流动性下降。在中国的高收入和特别富有的阶层中(尤其是资产者),财富代际传承的“继承性主导”机制非常明显,并在持续增强过程中。而在雇主和雇佣工人或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社会循环流动率却很低。

  • 谈谈“人民日报以刘邦朱元璋为例批判阶级固化”

    谈谈“人民日报以刘邦朱元璋为例批判阶级固化”

    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阶级固化,而是阶级偏见与阶级分化。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共同富裕道路,缩小贫富差距,逐渐消除阶级偏见与阶级分化,才是治理当前中国社会问题的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