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忠:探索基于中国国情的组织化农治战略
探索基于中国国情的组织化农治战略,是毛泽东生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战略发生于人多地少、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国家工业化压力空前的基本国情。其内容的根本构成是通过合作化而集体化的过程,实现农民组织化;通过农业上的“精耕细作”和“社队企业”的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形态的多样化,从而创造“在地工业化”和“在地城镇化”的有利条件。这是一条既不同于苏联集体农庄,也不同于西方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更是一个充满矛盾、冲突与挫折的探索过程。透过弥漫的历史烟云,毛泽东的这一战略探索,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难得的经验借鉴和思想准备。尤其习近平同志关于农村必须推进“种养加销全产业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倡导,关于中国农村“要走组织化的市场化发展路子”的重要思想,更是对于这一战略探索合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毛主席是怎样纠正浮夸风、共产风以及平均主义的
据舒同讲,主席对着到会的省委书记一个个地问,为什么这样严重的问题(指“共产风”、“浮夸风”)不向中央报告?会议期间各省正在遵照中央《党内通信》召开六级干部会。一天接到几个电报,都是汇报各地六级干部会议的情况。毛主席隔几个小时就有一个批示,指出一些做法对不对。毛主席通宵达旦地工作,作出批示有的是在凌晨2点,有的是在凌晨5点。会议中间,要求刮“共产风”上缴的财物全部退赔。一定要退回去,各省必须开退赔的六级(省、地、县、公社、大队、小队)干部会。毛主席抓得可紧了。当时有些干部也认识到错了,但希望不算旧账,不退赔。毛主席坚决不同意,严厉批评这种错误的想法。
何以撑起半边天?渔村妇女的解放与合作化运动
从目送丈夫远航的渔家女,到登船出海劳动的女社员,胶东渔村的妇女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角色转变。在这片不起眼的渔场上,资源、技术和政策等要素共同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俞正声为何点赞塘约?新中国合作化道路重放异彩!
“塘约是新时期的大寨”,俞正声主席的赞扬,王宏甲的总结,都准确概括了塘约道路的实质。塘约道路,在骨子里承续着大寨和大寨所代表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血脉道统。塘约道路的成功推广,是新中国合作化道路在新时代的魂兮归来,必将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