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文学共为您搜索到4篇文章
打捞台湾红色历史的见证文学
在“本土化”逐渐成为台湾社会主流甚至霸权话语的历史背景下,蓝博洲的创作独树一帜,始终关注被湮灭的台湾左翼历史,在他严谨扎实的田野调查和朴素克制的文字中,台湾日据至二二八及白色恐怖历史中一批左翼理想追寻者和受难者逐渐浮现在读者眼前,那些人、那些事印证了台湾和中国大陆血肉相连的历史关系。
你不知道的余光中
遗憾的是,这些宣传和吹捧说来说去不过是余光中的“乡愁”诗歌和美文,而对余光中在台湾文学史上的作为毫无认识,因而对于余光中究竟何许人并不清楚。不过,对于普通的读者也许不应该苛求,因为大陆对于台港文学一向隔膜,而余光中又善于顺应潮流。举例来说,在九大卷300余万言的《余光中集》中,余光中的确是十分干净和荣耀的,因为他将那些成为他的历史污点的文章全部砍去了,这其中包括那篇最为着名的被称为“血滴子”的反共杀人利器《狼来了》。但在行家眼里,这种隐瞒显然是徒劳的,每一个了解台湾文学史的学者都不会忘记此事,海峡两岸任何一本台湾文学史都会记载这一桩“公案”。
陈映真:从台湾看《那儿》
两年多来围绕着《那儿》的讨论和争论显示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支配两岸文论界的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等都失去了理论分析的效力。这似乎暴露了这些外来论述基本上不具备解决和评说当下中国最突出、最具体、最急需解答的诸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