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校友”已成为盗用名义的代名词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
借助网络传播的威力,“洪荒之力”、“蓝瘦香菇”和“人大校友”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同时,又由某些人的“杰出贡献”,“人大校友”又成为继“小姐”、“专家”、“教授”等词语以后又一个被玩坏的词语,已经沦为盗用别人名义的代名词。
所谓校友,就是曾经在某所学校学习和工作过的人,所谓的“人大校友”就是特指曾经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和工作过的人,这就是“人大校友”这个概念的内涵。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的对象。
概念又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其中普遍概念是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不是一个单独对象,而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对象组成的类。由于普遍概念具有这么一种特性,所以它既能够用来表述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个人、个别人,也可以用来表述具有同样的某种属性的某些人、一部分人甚至全部具有某种属性的人。正是由于普遍概念具有这种表述个别对象和表述众多对象上面的通用性,所以常常会被人利用来玩偷换概念的忽悠术,通过任意扩大或者缩小概念的外延来欺骗那些缺乏逻辑常识的人。
假如张三和李四都是曾经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和工作过的人,那么他们在本人亲自出面的情况下,自称他们俩是“人大校友”,这没有问题。而假如他们俩在媒体或者网络上用“人大校友”的名义来表达他们俩的观点,就不行了,虽然概念还是这个概念,而他们俩已经把外延偷偷扩大了,打个比方,假如有个美国人反对特朗普,而他本人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假如他抽象地以“哈佛、耶鲁、斯坦福校友”的名义发表观点,表达立场的时候,他就实际上在盗用别的很多人的名义了。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于1937年8月,其前身分别是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1949年12月16日,正式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胡锡奎、成仿吾为副校长,到今年,刚好建校80周年,仅仅是从这所学校出来的政要、学界名流、商界巨子就数不清,那么曾经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的人少说也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因此,严格意义上的不对概念的外延进行任何限制的人大校友其外延所指称的对象就应该包括所有在“人大”学习和工作过的几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
“人大校友”之所以成为一个流行语,缘起于“雷洋事件”,事件刚刚发生的时候,据说有200名左右的“人大校友”提出某种诉求,撇开这次事件背后的政治因素不说,这时候某些人的表述还是合理的,因为他们对“人大校友”这个概念的外延进行了限制,其实,还可以进行如下的种种限制——
如果提出某种诉求的人不是全体“人大校友”怎么办?那么就按照逻辑的规则,用增加概念的内涵的方法对概念的外延进行限制:
比如:
“人大某某届全部校友”(从毕业年限划分);
“200名人大校友”(从人数划分);
“要求惩办雷洋案涉案警察的人大校友”(从立场划分);
或者干脆是“人大校友某某某、某某某……”(直接签名)。
如果说经过这样的对“人大校友”的概念的外延进行限制以后,就比较准确,也比较合理。因为在对于雷洋事件的态度中,“人大校友”这个概念的外延里面最起码包括四种人,一是主张惩办涉案警察的人,二是反对惩办涉案警察的人,三是持中立态度的人,四是事不关己连这个事情也不知道的人,结果,后面三种人全部被“代表”了,或者说盗用了他们的名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连国家领导人里面的人大校友刘延东、马凯的名义也被某些人盗用了。
对于被盗用名义这一点,有些人可能无所谓,有些人却反应比较强烈。我曾经尝试着跟几位人大校友谈论“雷洋事件”,他们基本上认为,民众对公权力被滥用的警惕和希望执法能够规范化的要求是正义的,合理的,但是这一点被某些人利用了,在里面加入了煽动仇恨警察的私货,并且他们对某些人盗用人大校友的名义表示不满,因为他们常常因为自己的人大校友的身份被同事或者朋友开恶意或者善意的玩笑,其中有两件事我印象深刻,一位朋友在交谈中说了句我们湖北人,就被朋友打断了,“你们代表所有‘人大校友’还不算,还想代表全部湖北人!?”让他好不尴尬,而我本人就更加倒霉,我有一次跟一熟人聊天的时候说错了话“你们作为‘人大校友’”,还没说完就遭到他一顿抢白:“你才是‘人大校友’,你们全家都是‘人大校友’!”我的天,我一个幼儿园都没有毕业,斗大的字认识不到一箩筐的老头,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打成了“人大校友”?!我比窦娥还冤啊我!
在这里,“人大校友”已经沦为了盗用别人名义的代名词。
有人也许认为,盗用就盗用呗,这名义不顶吃不顶喝的,谁爱盗用由他去,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自由派公知邓聿文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发表题为《中国中产阶层的抗争》的文章,称——
【对中国来说,中产愤怒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也开始显现,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雷洋案。雷案显示中产阶层同执政当局长达多年的蜜月期正式结束,两者的关系开始出现紧张和对峙。 雷案以家属撤诉而告一段落。此前,北京市检察机关对五名涉嫌犯罪的警察不起诉决定,在中国掀起轩然大波,比起雷案初期警方的行为引发的众怒来,检方的不起诉决定,更是导致舆论的巨大反弹,以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为主的网上签名活动,大有向整个社会扩散之势。 …… 在北京检方的不起诉决定公布后,人大校友再次行动起来,这次的签名不仅波及多数大学,而且一些其他研究机构的人员也参与签名。流传的多个版本的签名信,则将矛头指向整个司法系统。中产阶层从检方的不起诉决定中,看到了专政机器决意与人民对抗的架势,许多人因此打消了对执政当局残存的最后一点幻想。 如果说,人大校友的公开信意味着中国的中产阶层作为一个整体,其阶层意识开始觉醒,随着检方对五名警察的无罪释放,及由此而来的校友的再次呼吁,则意味着中产阶层由阶层意识的觉醒转向抗争,这种反抗是以不合作的形式出现的。】 |
请注意,在公知邓聿文的笔下,对雷洋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表示不满的那部分人大校友的外延被不断扩大——“人大校友”(波及多所大学,在这一点上邓还没有像某些QQ群里面那样,直接盗用包括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内的全国55所高校的校友的名义)——“中产阶层”——“人民”。他所描绘的矛盾程度也在不断升级——“紧张和对峙”——“打消了对执政当局的最后一点幻想”——“觉醒转向抗争”。
这些是邓聿文之流的一厢情愿的理想境界,到底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就不用我多说了,然而在邓聿文之流的宏伟蓝图中,被部分“人大校友”盗用名义的所有人大校友是被绑在了与体制对抗的战车上了,起码给别人的印象是这样。至于那些仅仅是因为出于对公权力被滥用的警惕和希望执法能够规范化的动机而参与签名的的人大校友,不知道他们看清楚这一点了没有?还有某些已经看清楚这一点的人大校友,你作好这种准备了没有?
人大的校训是“实事求是”,其实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正直的人做人的起码准则,不管你是自由派还是极左派还是中间派,一是一,二是二,你不能够盗用别人的名义,这最起码是非常缺德的。这样做收到的忽悠效果只是暂时的,到头来当人们看清楚这一点以后,对于你们的公信力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全国的一流大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人中龙凤,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以及“人大校友”这个概念包含哪些人的,因此,只能有一种解释——有些人要的就是这种偷换概念浑水摸鱼的效果,并且故意这样做。
理由很简单,因为某种人在民众中只不过是少数人,掀不起什么风浪,因此他们一方面要用忽悠术虚张声势,忽悠更多的人跟他们走,一方面夸大其词,像走夜路唱山歌,为自己壮胆。
而且这是某些人的惯用伎俩,在攻击某一种事物的时候,他们常常采用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在虚张声势的时候,就常常采取这种利用普遍概念具有的这种表述个别对象和表述众多对象上面的通用性偷偷扩大概念的外延的办法。
我曾经在另外一篇文章中罗列、揭露和讽刺这种忽悠术——
比如,我是“公民”,“公民”的权利高于“主权”,所以我的“权利”就高于“主权”;我上过网,所以我是“网民”,我挺某个人就是“网民”挺某个人;我纳过税,所以我是“纳税人”,国家用“纳税人”的钱去建航母应该得到“纳税人”的同意,作为“纳税人”的我没有同意,所以国家不应该建航母。
其实上述几个都是“三段论”的推理,即使其“大前提”都没有错误,也由于作为其“中项”的“公民”、“网民”、“纳税人”在推理过程中不“周延”,因此得出错误的结论。
盗用人大校友的名义玩得也是这一招——
大前提:我是人大校友
小前提:我要求惩罚雷洋案的涉案警察
结论:人大校友要求惩罚雷洋案的涉案警察。
撇开实际情况不说,这种推理不但违背有关的逻辑规则,而且也是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所以结论自然是错误的。
再经过邓聿文们的加油添醋、煽风点火,就由部分人大校友变成“人大校友”,再变成“中产阶层”,再变成“人民”了。
其实这些并不高深,揭穿了,就是一种江湖骗术。
假如某些人是光明磊落地真实表达自己的身份,或者实事求是地对人大校友这个概念的外延进行限制,无论这些人的目的正确与否,其表达观点的权利都应该受到尊重和法律保护,而他们以国内一流大学里面的精英的身份,却以这种下三烂的忽悠术去表达自己的诉求,即使目的是正确的,这种做法也为人们所不齿,不能说你正确了,就能够随意盗用别人的名义,何况这种所谓的“正确”只是你们这少数人自己认为的呢。
就拿美国的2016年大选来说吧,民主党和希拉里自认为“政治正确”,媒体也一边倒造势,并且随意去代表那些并不认同希拉里的人,结果出了个大洋相,既丢了总统职位又把脸丢尽了。这种做法说到底就是自欺欺人,把自己给忽悠瘸了。
然而,不管某些人挖空心思想达到什么目的,地球该怎么转还是怎么转,没有依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
可惜的是,好好的一个“人大校友”的概念,就这样被某些人玩残了,变成了盗用别人名义的代名词!某些人在盗用别人的名义的时候,往往会被奚落:“你不会是‘人大校友’吧?!”这都是拜某些人所赐。
【千钧棒,察网专栏作家】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expose/201701/33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