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党”建党思想让苏共在面对反对派的进攻时毫无抵抗之力

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应在社会中起领导作用的理论。它公然宣布,党“既不打算成为一个阶级的先锋,也不想成为一个阶层的先锋。它不谋求对权力的垄断,也没有对真理进行垄断”。他们在蛊惑人心的“反对政治垄断”的口号下,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作用,要求党变成一个与各种政治势力进行所谓“平等竞争”、“争取政治权力”的政治组织。否定了党的先锋地位和先锋作用,也就为拱手让出政权制造了舆论。正是基于这种建党思想,苏联共产党在动乱中面对反对派的进攻,不是针锋相对地展开斗争,扞卫自己的领导权,而是“自觉自愿地交出政权”。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全民党”建党思想让苏共在面对反对派的进攻时毫无抵抗之力

列宁指出:“群众是划分阶级的”,而“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1]共产党是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它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它的任务是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消灭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党的性质时说:“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2]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起码、也是最根本的建党原则。

戈尔巴乔夫提倡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反对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它要求“抛弃与全民和全人类价值相对立”的“阶级立场”,并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要求把党改造成为超阶级的、“全体人民的”、“全民族的”党。它宣布:“党是靠个人劳动获得收入者、小经营者、各民族同胞的党”;或者说“党是劳动者和知识分子的党,是联合所有阶层为建设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而工作的人民代表的党”;或者直截了当地声称,党是“自治的社会政治组织”、“志同道合者的自愿的联合组织”,而“不是阶级的政党”;“党集中了一切赞同党纲的人们,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世界观如何。”提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党不再是无产阶级政党,而是全民党。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赫鲁晓夫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全民党”的理论。他的逻辑是这样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阶级已经消灭,共产党就不应该再具有阶级性,而应该成为全体人民的党。这显然是错误的。首先,他错误地估计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状况。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剥削阶级的经济基础基本上消灭了,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有时还会激化。加上在国际上社会主义国家仍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竭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寻找代理人,以实现和平演变的目的。正如我门党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所指出的,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3]在这种条件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斗争还没有解决,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资本主义复辟危险,共产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性质,否则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无法保证的。其次,“全民党”这个提法本身是不科学的。政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4]任何一个政党都是一定阶级的代表。一旦阶级彻底消灭,实现“大同”,政党就没有必要存在。有政党,就谈不上是全民的;如果是全民的,政党就应消亡。“全民”与“政党”这两个词是连不到一起的。在当今历史条件下,一个政党不是无产阶级性质的,就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提出“全民党”理论,实际上是为把共产党改造成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开辟了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全民党”思想。当他们得知伯恩斯坦等“三人团”提出,党“应当不是片面的工人政党”,而应当是“一切富有仁爱精神的人的全面的党”,立即发出一封通告信,强调党必须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决反对伯恩斯坦等人的主张,指出主张“全民党”的人,“应当退出党,至少也应当放弃他们的显要职位。”[5]

按照列宁的建党学说,共产党应由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坚决反对“把作为工人阶级先进部队的党同整个阶级混淆起来”。[6]党必须具有先进性,这意味着,党员应该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志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并在斗争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反对党这一点,提出凡是赞成党章党纲的人都可以参加党,“一个人只要向党的任何一个基层组织表示入党的意愿,如果基层组织的党员对其入党的意愿没有异议,党员的身份就确立了。”他们抹杀了党的先进性,把党变成一个“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参加”的普通的政治组织。这种党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

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应在社会中起领导作用的理论。它公然宣布,党“既不打算成为一个阶级的先锋,也不想成为一个阶层的先锋。它不谋求对权力的垄断,也没有对真理进行垄断”。他们在蛊惑人心的“反对政治垄断”的口号下,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作用,要求党变成一个与各种政治势力进行所谓“平等竞争”、“争取政治权力”的政治组织。否定了党的先锋地位和先锋作用,也就为拱手让出政权制造了舆论。正是基于这种建党思想,苏联共产党在动乱中面对反对派的进攻,不是针锋相对地展开斗争,扞卫自己的领导权,而是“自觉自愿地交出政权”。

[1] 《列宁全集》,第39卷,2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8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见《关于建国以来党党的若干里欧是问题的决议》。

[4] 《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6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7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 《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8卷,25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周新城,察网专栏学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文节选自《关键是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和原则加强党的建设——吸取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摧垮苏联共产党的教训 》中的第一部分《在党的性质问题上,把党从无产阶级先锋队改造成为“全民党”》。】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苏联 无产阶级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history/201807/43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