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s直播手机连接_雷速体育_jrs低调看直播直播:周总理说过中国和美国是“鲜血凝成的友谊”吗?
【本文为作者jrs直播手机连接_雷速体育_jrs低调看直播直播向察网的独家投稿】
一
最近,笔者看了某部反映周恩来总理在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时情况的作品。应该说,其整体上还是不错的,基本表现出了美国蛮横无理的态度和中国外交人员的机智勇敢。但是其中一部分介绍周总理和卓别林会面的情况引起了笔者的疑惑。
关于这次会面,某作品相关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上讨论朝鲜和平问题时,和美国僵持不下的情况下,先是率领外交人员看了卓别林反对法西斯的影片《大独裁者》,然后又在和卓别林的会面当中表示“在抗日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美国人民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可以说中美两国的友谊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鲜血凝成的”。
笔者对此觉得非常奇怪,第一时间就认为不太可能:
首先,就笔者以前所看的资料的当中,“鲜血凝成的友谊”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词汇,一般只用来形容在抗美援朝当中和中国志愿军并肩作战的朝鲜。甚至连二战期间出兵歼灭了70万关东军的苏联,中国也只是肯定了其对于中国革命的帮助,几乎没有用过“鲜血凝成的友谊”,更不可能用来形容刚刚和中国兵戎相见的美国。否则,如果两个国家间历史上有人有过一段并肩作战的经历就能算是“鲜血凝成的友谊”,那么有这种友谊的国家就太多了。像一战期间日本才是支持中国参加协约国的主要国家,二战期间中西功为代表的一大批日本进步人士也曾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过,岂不是说中日之间的友谊同样是“鲜血凝成”的吗?
其次,所谓美国“在抗战期间对中国的援助”,新中国自成立开始毛主席和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已经在一系列公开的文章当中做出了明确的评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的《“友谊”,还是侵略》,明确指出美国在抗战期间和战后初期对中国的所谓“援助”,实际上只不过是为了维护在华的殖民利益,并且造成了数百万中国人的死亡,恰恰是其侵略中国罪行最明显的体现之一:
【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
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自从一八四○年帮助英国人进行鸦片战争起,直到被中国人民轰出中国止,应当写一本简明扼要的教科书,教育中国的青年人。……“战时和战后的对华援助”,据白皮书说是四十五亿余美元,据我们统计是五十九亿一千四百余万美元,帮助蒋介石杀死几百万中国人,也算一项“友谊”的表示。】
再次,卓别林虽然在美国拍过一些电影,但是他的国籍是英国。当时其已经被美国方面取消了入境许可,卓别林也不承认自己是美国人。相反,当时世界各国都是把卓别林视作“受美国迫害的人”或“反美斗士”的,他怎么可能会因为中美之间的冲突而认为中国人会反感自己,需要周总理强调“中美两国之间是鲜血凝成的友谊”才打消疑惑呢?
最后,“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强调中美两国之间是鲜血凝成的友谊”在逻辑上也是说不通的。试问,当时抗美援朝刚刚停战,中国和美国之间在会议上主要讨论的就是签订和平条约等问题。周总理要是在这个会议期间大讲什么“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两国之间有着鲜血凝成的友谊”,岂不是把中国派志愿军抗美援朝说成是“忘恩负义”的行为了吗?
二
经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发现,某作品中“周总理和卓别林会面时强调中美两国之间是鲜血凝成的友谊”这一情节的确是严重违背历史事实的。
据中央文献研究室所编定的《周恩来人生纪实》的记载,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所看的卓别林的影片,是因为批判美国资本主义体制的黑暗而被美国方面禁映的《城市之光》,并不是某作品中介绍的《大独裁者》。随后,其在和卓别林的会谈中也主要是称赞了《城市之光》这部电影对于美国资本主义体制黑暗的揭露,而且正是如此才让受到美国反动势力迫害的卓别林深受感动:
【在这次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有机会又一次看到卓别林自编、自导、自演的优秀故事片《城市之光》,对这位天才电影艺术家娴熟而巧妙地将深沉悲怆与幽默笑料熔为一炉的精湛技能更为叹服。当他得知卓别林因从事进步电影文化活动受到美国反动势力迫害,不得不满怀愤慨举家离开生活近40年的美国,卜居于瑞士韦威镇的一个僻静小村庄后,特意邀请卓别林及其一家前来做客。……周总理紧握着卓别林的手,热情洋溢地称赞他的艺术才能,尤其提到刚刚看过的《城市之光》这部抨击资本主义弊病的影片。这番话语在正遭受政治迫害厄运的卓别林听来,非同一般见面伊始的“寒暄”。此时美国当局已宣布禁映其影片,并不准其再入境,而来自中国正成为日内瓦会议风云人物的周恩来总理,却以如此亲切的口吻表示尊敬和赞扬,卓别林感到一股暖流涌入心际。
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部图书馆编,周恩来人生纪实 下,凤凰出版社,2011.06,第1006页】
而据卓别林本人的回忆,除了上述相关内容之外,周总理在和他的会面当中还主要讲了毛泽东主席进入北京城创建新中国的情境,而且在讲述时声泪俱下。也正是周总理这种真挚的感情打动了本来就对共产党人极具好感的卓别林,让他真诚的祝愿中国的未来更加美好:
【我听过许多有关共产党人的有趣故事,知道在30年代他们被赶到中国的内地,而后来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七零八落的队伍重新组织起来,进行长征,越来越壮大,终于回到了北京。这次长征赢得了六亿中国人民的支持。
那天晚上周恩来给我们讲毛泽东凯旋进入北京城的动人情景。大约有一百万中国人出来欢迎他入城。在天安门广场的一头,搭起了一个15尺高的讲台,毛泽东从后头走上台,他的头刚露出来,场里百万人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毛的整个身影呈现在人群面前时,欢呼声越来越响亮。而当毛泽东——那个征服中国的人——看到人山人海时,他站了片刻,突然双手掩面忍不住哭泣起来。
我为中国的美好未来祝酒,我说,我虽然不是共产党员,我诚心诚意同你们一起祝愿中国人民以及各国人民将来生活过得更好。
《百年恩来》编辑委员会编 舒以主编,百年恩来 (上、下卷),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03月第1版,第950页】
某作品为什么不实事求是的指出是“在和卓别林的会面当中,周总理是通过批判美国资本主义体制的黑暗和介绍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程,感动了本来就对资本主义体制极为反感,对于中国共产党极具好感的卓别林”,而非要编造一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强调中美两国之间是‘鲜血凝成的友谊’,从而感动了卓别林”呢?
三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也可以从周总理和卓别林会面时的谈话当中看出一点端倪。据当时参加过会面的中方工作人员向黎回忆,两人除了在“批判西方资本主义体制的黑暗”和“回顾毛泽东主席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伟大”这两方面达成了许多共识之外,主要讨论的就是以电影为代表的文艺作品创作问题。
卓别林指出,以好莱坞大片为代表的西方文艺界是非常糟糕的,几乎全都是靠色情暴力等低级趣味来吸引一些无聊的小市民关注,而且采取“工业流水线模式”的生产流程也违背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最后只能生产出千篇一律的文化垃圾,摆脱了这种资本主义文化体制影响的新中国方向是正确的,可以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卓别林越说越兴奋:“你们的国家是新生的,有前途的,你们的人民很热爱生活,你们的艺术也是蓬蓬勃勃,充满生机的,因为你们的方向是正确的。而西方则不同,笼罩着没落的气氛,他们自己也在恐惧,他们的艺术也表现了这一点。除了色情,就是凶杀、暴力,充塞着邪恶的东西,都染上了时代病,摩登病,一片绝望情绪。我不与好莱坞合作,他们很恼火,从各方面给我施加压力,想要我听从他们的指挥棒。资本主义不仅搞经济上的垄断,文化艺术上也要搞垄断,可是艺术品不能像工业品一样,搞统一化,标准化。”
陈荒煤 陈播主编,周恩来与电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191页】
而周总理也对卓别林的观点表示完全赞同,强调新中国在文化领域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在根本上摆脱了腐朽没落的“好莱坞模式”,卓别林《舞台生涯》等电影当中描绘的那种艺术家到晚年因为赚不到钱,而穷困潦倒流落街头的情况,在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周总理接着说:“看了你演的《舞台生涯》,我们都为那位老艺人流下了同情之泪,一位深受众多观众热爱的艺术家,他一生带给群众无限欢乐的老艺人,到了晚年竞流浪街头,最后在群众的哀悼中倒在了舞台上……而在我们国家里老一辈的艺术家们生活得很幸福。国家不仅安排条件保证他们安度晚年,还为他们的传艺、培育新人创造条件,也保证他们各自流派的继承,发展和流传下去。”
陈荒煤 陈播主编,周恩来与电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192页】
可是有一个时期,多少文艺界的名流把周总理和卓别林共同批判的那种腐朽没落的“好莱坞模式”又看成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近几年来,虽然中央强调“文化自信”而情况稍有好转,但是还远远称不上根本解决,崇拜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文化垃圾的人仍然很多。当然,某作品的整体内容在近年来的文艺作品中还是相对不错的,“周总理强调中国和美国是鲜血凝成的友谊”这种明显违背史实和当时国家政策的情节所占的比例并不多。
【jrs直播手机连接_雷速体育_jrs低调看直播直播,察网专栏作家】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history/201909/51744.html